李少玉 山东省招远第一中学
对于工商管理专业人来说,加强创业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既是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人创新思维的一种培养,更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对于个人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工商管理专业所涵盖知识是非常广泛的,其中就包括了经济学和管理学等专业知识,实践性较强,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于创新性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强工商管理专业的创新性,重视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由于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涉及非常多其他专业知识的专业,比如经济学和管理学等,综合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实践性也非常强。许多学校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管理过于封闭,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对于学生兴趣和潜力的培养,导致最终工商管理专业特色不够明显,培养出来的学生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就业范围非常广,但是专业性不强,工商管理毕业生在进行就业的时候比较被动,导致学生不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1]。
工商管理专业本来就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将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在进行工商管理相关专业知识教学的时候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填鸭式的教学,而没有将理论和实践进行结合讲述。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没有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一个总体的设计,没有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优化,即使对学生有实践学习的要求,对于实践考核也没有形成一定的标准和规范,这非常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2]。
在当前教育中,创业教育在工行管理专业的教学中还相对薄弱,工商管理专业的创业教学还处于起步的阶段,存在很多的问题亟待完善。时代的发展需要有创新思维去迎合,如果一旦将所有的教学计划都安排在理论课程上,那么学生就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实践,这都非常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在进行就业的时候,很多学生不愿意去企业工作,大企业门槛又太高,自己进行创业又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对于学生个人的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学生课程体系的设置直接影响到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进行课程安排的时候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的需求出发,不断开发出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课程。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对学生学习行为过于干涉反而会影响到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自主性和空间去发散自己的思维,展示自己。学校可以将实践环节纳入必修课程,加强对实践环节的考察,必须要严格要求,不能止步于形式,对实践过程进行评价的时候,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情感的状态,而不仅仅知识关注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因为在创业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好的心态去面对一切困难。同时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及时了解社会的需求,了解时代发展的动态,正如雷军所说:“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创业是需要敏锐的时代嗅觉,要不断去发现新的风口,在理论的基础之上,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进而促进企业和自身的发展[3]。
所有的学习都是需要氛围的渲染,在学习的过程中氛围尤为重要,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多举办一些创新创业大赛,在竞赛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知识,成立相关创新创业的社团,在校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的氛围,为学生的创业制造更多的机会,同时还要推动工商管理教学的改革。虽然在学校老师和家长是学生的主要负责人,但是在创业的这条路上,政府是相当重要的主体,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对相关创新创业项目进行补贴和奖励,这样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政府为学生的创新创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提高社会对学生创业的包容性,这样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大的鼓励。
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学科知识竞赛、社会调查以及创业论坛等,鼓励学生多参与一些大学生挑战大赛,在竞赛中提高学生创业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进而打开学生的视野[4]。其次,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加入到相关课题的研究之中,而不仅仅是袖手旁观,提高学生对于课题的参与,这样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不仅是思维能力的锻炼,同时还可以丰富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最后,学校还可以定时举办相关创业的讲座以及论坛,让学生在讲座和论坛中了解创业的基本情况,以及所将面临的困难,帮助学生摆正好心态,为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提供咨询,让学生在创业的这条道路上少走弯路[5]。
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越来越难,选择性范围越来越小,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必修要加强对教育的改革,充分了解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学校、家长以及政府都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创业,这才有利于工商管理专业教育以及个人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