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清香 郑州科技学院
疫情使得2020年上半学期实行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线上教学模式,对于网络,教师和学生都是极大的考验。所为线上教学指的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授课和双向互动,以录播课为主,采取“录播+线上答疑”的形式。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采取直播+线上答疑的形式,课后辅导可以采用点播或线上答疑形式。[1]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和对于其他院校的调查,发现上学期大学英语线上教学采用的方式主要是慕课平台的录播课+线上答疑,或者是直播+答疑。因此,线上教学打破了教育领域的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概念,对于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都产生了颠覆式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大学英语生态教学系统各个因子也发生了变化,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环境也得以改变,本文主要围绕大学英语线上教学的生态模式的建设状况和问题进行探讨。
教育生态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将其教育学理念与生态学思维有机融合在一起,对现代教育教学活动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教育生态学理论认为,大学英语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教学要素内部和之间不断地相互作用从而维持着大学英语教学的平衡和稳定,是一个完整地生态系统。正如陈坚林教授所说:“我们说外语教学是个系统,除了用系统论的方法,还应以生态学视角来看待和处理外语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因此,外语教学系统实际上还是一个生态系统。”由此可见,该生态系统是教师和学生及教学环境共同组成的特殊的生态系统。因此,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即包括教师与学生的生态主体与生态环境。
首先,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主体的是教师和学生,其个体本身也是一个生态系统,属于微观生态。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一个学生带着他原本的知识储备、自己的个性特征、学习习惯等,即使在相同的学习环境当中也会有不同的表现。每一位老师也有自身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都会相互影响,因此彼此都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变化和相互磨合的过程中。而教师和学生都不仅仅是单个的个体,他们各自组成群体,因此就有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这样的生态因子。
其次,就是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的另一个重要因子——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包括外在的教学环境和师生的心理环境。目前,外在的教学环境已经发生变化,特别是由于疫情影响,外在的学习环境已经由学校变为了学生家里,传统的黑板也变成了收集或者电脑。因此这个变化是巨大的。即使开学,现代信息技术也必不可少,线上教学也成为日常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线上教学所需的网络技术已经成为大学英语生态系统的一个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其他因子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疫情导致的全线上英语教学使得传统的师生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学环境的改变也使得教师不断调整原来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慕课或者线上直播使传统的教材,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教师、学生等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所以生态模式的建构还需要一段时间,由此也出现了一系列失衡问题,主要表现为:
在大学英语教学生态主体,主要包括“教师群体、学生群体、教师个体、学生个体”,[3]各生态主体之间都有着紧密的关系,都对教学生态模式的构建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师生生态群体在教学生态模式构成过程中的影响最大。
依据生态哲学、教育生态学等原理,师生生态主体之间关系在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是和谐共生的。但是,在实际线上教学中,师生关系并不和谐。首先是师生对线上教学中认知与情感交流的失衡。在线上教学进程中,各高校积极组织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将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为学生在家学习提供保障。但是,从实践来看,师生在线上教学中的认知和情感交流存在普遍失衡状态。具体而言,教师方面,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注重培养学生线上自主学习能力,而忽略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对于学生线上自主学习的反馈情况关注不够,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深度不够。学生方面,认为线上教学不仅能够更加形象的将课程内容知识展现出来,而且还能够灵活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如有不清楚之处,只需百度一下就能解决。更有甚者部分学生整个学期都没有向任课教师进行一次交流。由于师生对线上教学认知与交流减少不仅对教师教学产生了影响,也对学生学习成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次是教学管理失衡。教学管理是教育教学重要内容。课堂上教师具有双重身份,既是教师又是管理者,既要从事教学工作,又要做好课堂管理工作。教师不仅要做好教学工作,还要管理好课堂纪律,然而在线上教学中,课堂教学管理难度加大,一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做到兼顾,致使自律性弱的学生不能认真遵守课堂纪律。二是教师专业技术能力不足,在线上教学过程中,不能对线上教学整体情况实施监控,造成线上教学管理失衡。三是学生作为被管理者并不会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的听课学习,部分学生会在课堂上玩手机,打游戏等,不服从教师管理。而这些情况,通过屏幕老师并不能够控制,实际上由于不是面对面教师有时候根本不知道学生在上课时间具体在做什么。这些情况的发生使得师生共生的生态局面难以实现。
“教学内容,是指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4]教学内容是整个教学系统不可或缺的部分,它通过教材、多媒体等媒介,在教与学两个教学活动中流通,将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联系起来。从生态哲学的角度来讲,教学内容与教学系统中学生的需求有着紧密的关系。教学内容能否满足学生需求对教学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条件下,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经常会出现失衡状态。具体而言,一是教师对教学内容认识的偏差。“教材只是教学内容的一个载体,是教学内容的具体化。”并不能包括所有需要讲授的知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没有从本质上认识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之间的区别,致使紧抱教材不放。在实际的教学中,仅仅依靠于教材知识是不够的,尤其是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加快,授课教师若不将教材内容与网络信息技术相结合,课堂教学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二是教学内容的滞后性。尽管授课教师在课前进行了充分备课,由于受教学内容整合不够、教学经验不足、研究不深、信息技术使用不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教学内容不能紧跟知识的变化,及时更新,不能将最新知识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三是学生需求呈现新的变化。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不仅能够通过课堂学到教材知识,而且还可通过掌握的网络资源学到课堂教学中没有的知识。从学生需求实际来看,学生对教学内容需要出现了新的变化,更加重注追求新知识,更加前沿的知识。虽然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现有的途径获取一定的满足,但是由于自身知识能力的局限性,不能完全科学准确的判断识别出所有对自己有用的知识。还需要教师帮助其从众多文字中整理、选择出有益的知识。然而,现实并不理想,从当前的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这些情况的发生都是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失衡的具体表现,不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英语教学效果,而且也是制约大学英语教学生态模式构建的重要因素。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5]从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来看,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主体为满足教学需要,已探索出诸多教学方法,很多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和新《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提出教学目标要求来看,现有的教学方法并不能满足实现教学目标的需要。从教育生态相关理论来讲,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都属于教育生态系统的一个因子,教学方法不能满足教学目标的需求,就意味着两者在教育生态系统中出现了失衡状态。具体而言,一是教学方法落后。讲授法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常见的传统教学方法,在网络技术普及之前,各高校英语教师多以板书的形式开展课程内容讲授。有了网络多媒体以后,很多教师只是把板书内容写在了多媒体屏幕上,方法上并没有什么创新。在2020年上半学期的线上教学中,由于都在家办公,加上网络、设备等各方面的问题,这种情况存在的情况相当普遍。QQ屏幕共享也好,直播也罢,基本上还是讲授法为主。二是现代信息技术方法应用不充分。今年的线上大规模教学特别考验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首先要学会使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其次要学会使用QQ屏幕共享,直播,腾讯课堂,腾讯会议,学习通等各种平台或软件。但是起初,很多老师并没有学会使用这些,这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导致了教学形式单一。在线上教学中,任课教师没有真正让学生去“自我计划、自我管控、自我探索、自我完成”[6]英语学习任务,仍然采用内容统一化的“光盘”式教学,学生在手机端或电脑端从事的活动较为单一,无法发挥自主性。其次是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较弱,不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这不仅造成学习效果不佳,而且也不能让现代技术方法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最后是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方法应用能力不足,缺乏对学生运用网络自主学习的监督与指导,致使教学效果无法得到保证,造成教学目标无法有效实现。因此,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学要不断引入新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融入现代网络技术以实现优势互补,满足教学目标的需要,促进教学生态系统平衡,为构建教学生态模式奠定基础。
疫情之下的线上教学使传统的英语教学环境、教材、模式、学生及老师等因子发生了很大变化,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并引发了相应的失调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如何构建线上英语课堂的生态平衡则需要大学英语教师重新定位自身的角色,不仅要做一个传道受业的老师,还要做一个信息整合者,直播现场的调控者等等。大英教师还要不断加强自身能力的提高,不断学习新的网络技术,加强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能力,经常和同行交流合作,不断学习提高,改进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推动大学英语线上教学的生态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