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亮 山东黄河河务局会计核算中心
企业的财务风险作为检验企业经营状况的一种重要指标,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产、发展以及其经济效益。近几年,随着国家水利建设制度的相继出台以及企业公司法规的不断完善,黄河水利施工企业完成了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转化,并借助黄河水系内的施工市场逐渐站稳了脚跟[1]。然而要在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一席之地,企业只有不断加强风险的管控能力,实现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与应对才能维持水利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稳健发展。
无论在水利工程的投标,施工以及竣工环节都存在着一定的财务风险。在投标过程中,部分水利施工单位为了提高中标成功率往往设立不合理的标价,而建设单位因资金限制常采用BT模式进行工程建设,相应的施工单位为保证工程的顺利完工,往往需要提前垫付大量资金,一旦出现管理的疏漏以及施工的不合理就会导致工程质量不达标,施工工期延误等问题必将使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工程竣工后未及时准确进行工程决算必将导致工程款项结算的延误,从而影响企业资金的正常运作,极大增加了水利企业财务危机发生的概率。
企业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筹资风险、内部控制风险、成本控制风险及会计信息风险。水利工程资金筹集不到位必定造成企业难以到期完成本息的偿付。内部控制的失职将导致财务行为管控不佳,难以保证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成本控制的失算必将加重工程施工的资金负担。会计信息的失真将导致企业失去市场竞争力。
加强企业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财务风险的敏锐度,树立风险防控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水利企业财务部门对于风险判别与风险应对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掌握,从而提升风险的预判能力并对潜在风险进行及时规避,并做到在风险来临时能利用有效措施进行强有力的应对[2]。另外,根据水利施工生产经营的特点与财务管理的需求设置风险预警系统,将一些敏感的财务指标与可靠的风险数据纳入风险预警体系,并对各项财务活动进行时事的监督,预判企业面临的潜在财务危机,并对企业管理者给予警示,从而有效的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减弱财务风险对于企业正常生产运作的威胁。
水利工程投标需在确认工程项目资金充足,招标单位资信可靠的前提下编制合理的标书文件,并在确保项目盈利的基础上科学计算标价,设置合理的降价幅度,从而提高投标的成功率。在施工建设中要重视施工全员,施工设备,施工工期及工程质量的管控,进一步优化施工方案,实行全面成本控制,在保证水利项目工程进度和质量的前提下实现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制定经济可行的技术组织措施计划,科学合理的控制技术革新、组织优化等方面的费用。在工程竣工后积极办理竣工验收并组织竣工结算,确保工程款的回收进度,避免企业因工程款回收不及时造成内部资金链的断裂。企业需根据当前的建筑业的发展政策与实际需求组建专业的财务管理团队,对工程资金项目中具有潜在威胁的风险因素提高警惕,同时制定全面的防范应对计划。进一步强化管理层的财务监督职能,加强对具有风险可能性的环节与部门的管控力度,将风险概率降到最低,为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盈利能力的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对于改进企业的财务管理,充分发挥监督职能,维护正常的生产经营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水利施工单位需健全内部的财务管理体系,改革并优化企业的内部审核,确保财务计划的合规制定,财务活动的合理控制,财务决策的科学决断。重视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从而实现对于财务风险及时是识别,预判以及防控,并利用高效科学的应对措施将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有效保证财务信息的全面性,真实性,准确性,避免信息失真对公司财务带来的损失。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为企业有效避免风险危机,推动财务工作稳中有序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撑。
综上所述,财务风险防控是水利施工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与长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相关施工企业必须加强财务风险预防与管理的重视度,提高企业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强化加强财务监督管理,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严格规范各项财务活动,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和管控措施,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从而帮助企业在激烈行业竞争中稳步发展,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