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梁
地基工程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对建筑工程稳定性、安全性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建筑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地基施工技术。文章就此围绕着地基施工技术中的预应力管桩地基施工技术展开了讨论,先是简述了预应力管桩地基施工技术特征,紧接着详细阐述了其施工流程,最后就常见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
预应力管桩地基施工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地基施工技术,具有承载力强、施工速度快等优点,将其应用在建筑地基工程施工中不仅可以加快地基工程施工进度,而且还可以减少施工质量问题发生,保证地基工程施工质量。现如今,预应力管桩地基施工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地基工程施工中,且发挥出了显著的应用优势。所以,施工单位应当结合自身工程实际情况,灵活应用预应力管桩地基施工技术。
预应力管桩是利用先张法预应力工艺、离心成型工艺制作而成的一种空心筒体细长混凝土预制构件。其施工技术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机械化程度高,既能防止钻孔灌注工地泥浆问题的出现,也不妨碍施工人员施工。第二,施工速度快。一般情况下,一台打桩机能同时打下七根桩,甚至更多。这样有效缩短地基工程施工时间。第三,方便复压。因为其压桩产生的应力比较小,且桩头不会被损坏。第四,单桩承载力高。通常管桩的承载力要高于钻孔灌注桩。第五,适应于持力层变化较大的施工环境。因为管桩桩节短小,易搭配。第六。运输方便。一般其接桩管桩节长不超过13米,且自身具有一定预压应力。
结合实际来看,预应力管桩地基施工技术应用流程主要包括:建立控制网、测量放桩、桩基移位、桩基复位、打桩、沉桩、验桩、桩帽施工。在实际应用中,施工人员应当注意以下施工技术要点:
1.施工准备
在正式施工前,施工人员应当做好以下准备工作:第一,清除施工现场的垃圾、腐殖土等。并依据设计要求用小型压路机进行碾压。第二,检查预应力管桩,确认其是否存在裂缝、露筋等质量问题。若存在,则要及时更换。第三,清理桩基。主要是清理其表面附着物,并在桩侧面化标示线。第四,要对进场的打桩机进行调试,确认是否能高效打桩。
2.测量放样
首先,应当先依据施工设计图编制工程测量定位图,并充分考虑挤土、打桩振动等因素对桩的影响,合理布置轴线。其次,依据定位图,进行测量定位工作。一般情况下,每天需要放样20~30个桩位。另外,在确定桩位后要打入一根钢筋,并刷油漆标识出来。再者,在桩基移位后还应当进行二次核样。比如可极坐标法进行核样。最后,在施工前,还需在工程桩上画出以米为单位的长度标记,并从上到下详细标识出其桩长度。这样才能方便桩入土深入、成桩锤击数。
3.管桩堆放及运输
首先,在管桩入场之后,管理人员应当严格依据施工要求,分类堆放管桩,并依据施工顺序将先用的管桩堆放在上层,方便取用。同时,还应当选择相对平整的场所堆放管桩。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应用专门的起吊机取桩,并在转运过程中将桩绑扎起来。这样能有效保护管桩的安全。
4.桩基就位
首先,应当在桩机履带板下加设2~3厘米厚的钢板。这样既能保证桩机行走的稳定性,也能减少不均匀沉降问题的发生。其次,桩机行走过程重,应当规范放置桩锤。
5.管桩起吊
首先,管桩的起吊是由吊车完成的。同时,要选择专用的吊钩构筑管桩两端内壁,直接水平起吊。其次,平稳放置管桩之后,要在管桩端头一定距离处,选择用钢丝绳套牢管桩,并绑扎。然后将钢丝绳的一端放置在卷扬机主钩上,另一端则放置在吊车主钩上。接下来,使管桩与地面成一定的角度后吊起,将其喂入桩锚。再者,在管桩进入到桩位中心位置之后,要用桩锤使管桩被插入地下。随后稳定桩身,并调整其垂直度,使管桩中心与桩锤、桩帽中心重合。最后,要用经纬仪、焦度计进行管桩垂直度、角度的复核,从而合理控制管桩垂直度、角度误差。
6.打桩
在打桩过程中应注意以下要点:第一,对于第一节桩,一定要将其打至不再下沉的深度为止。同时,再用仪器调整其垂直度,进行正常打桩。如果不满足设计要求,则要重新调整,若有必要还可重插。第二,多是选择重锤进行打桩。第三,要充分依据桩密度、周边建筑物特征等情况,合理确定打桩顺序。如施工现场空间开阔,且离周边建筑物的距离较远,可按照从中心到四周的顺序进行打桩。若桩太过密集,且施工场地狭长,则可按照从中间到四周的顺序进行打桩。若桩密集,且靠近建筑物,则可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进行打桩。
7.接桩
在接桩过程中,应注意以下要点:第一,要合理控制管桩接头数量。第二,若是采用焊接方式进行接桩,则应保证管桩入土部分的桩头高出地面一米以内。第三,为了方便接桩,可在管桩下节桩桩头处设置导向箍。同时,在接桩过程中一定要保证管桩竖直。第四,在对接前应刷洗干净管桩的上下端面。若是不能无缝对接,还可在嵌入钢片,并进行点焊。第五,在焊接过程中,一定要合理选择施焊角度,并合理控制焊接厚度。尤其是要保证焊接厚度不少于三层。第六,焊接完成后,在先自然冷却。在炎热的夏季可用鼓风机加速冷却。
8.送桩
第一,应先依据设计要求、试打桩指标确认是否需要送桩。第二,送桩前,要合理控制管桩露出地面的高度。第三,应在桩顶套送桩器,而后利用仪器使送桩器、桩、桩锤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第四,完成送桩后,要及时回填。
1.桩顶位移解决方法
在下桩过程中,若是控制不好管桩很容易导致桩体发生碰撞,进而造成管桩的移位。而预应力管桩的施工需要的桩体非常多,很容易导致压桩顺序错误问题,进而发生桩顶位移问题。除此之外,桩位放线错误也会导致桩顶位移问题。
对于这一问题,施工人员应尽量避免在沉桩过程中开挖桩基。若有需要可选择沉桩半个月后再开挖。同时,在开挖的过程中还要合理排水,并预留边坡。另外,在桩位放线中,施工人员一定要深入研究设计图,并充分依据设计图、施工情况,精准放线。
2.沉桩不合格的解决方法
结合实际工程来看,造成沉桩不合格的原因有施工并没有完全参考基准、勘测工作不到位等。对此,可采取以下解决方法:第一,严格要求施工人员认真参考基准进行施工,并采用有效的监督措施。第二,要充分勘测地质情况,了解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并依据地质情况灵活应用施工技术。
3.桩身断裂解决方法
桩身错位会导致桩身弯曲,严重时桩身就会断裂。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沉桩操作不规范、桩身存在问题等。对此,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加强沉桩操作管理。如制定详细的施工技术标准,要求施工人员按照标准进行规范施工。同时,安排技术人员进行沉桩监督,若出现操作不规范的问题则应立即要求施工人员纠正。另外,还应当加强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使其充分了解沉桩操作规范、技术标准。第二,严格控制桩身质量。对此,要从预应力管桩入场入手,加强每个管桩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从而有效减少管桩质量问题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应用预应力管桩地基施工技术时,施工人员应当严格依据其应用流程,科学把控每个环节的施工质量。这就意味着施工人员应当充分了解每个施工环节的要点,并按照技术标准,规范施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应用预应力管桩地基施工技术,保证地基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