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泰达医院病理科 (天津 300457)
内容提要: 肿瘤细胞的DNA检测对癌前病变的识别和判断有积极意义。在当前DAN检测的过程中,DNA倍体分析仪的应用地位十分重要。本次研究中以DNA倍体分析仪作为基础,分析其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在当前病理诊断过程中,肿瘤细胞的DNA检测方式作为一种独立且可重复的定量指标,在临床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以下几方面综述其临床进展。
DNA倍体是指一种染色体或者一组染色体的变异情况,单倍体指的是细胞内23条正常染色体,双倍体(2N)指的是在正常分裂期后的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在人类2N为46条染色体,c指的是细胞内的相当于正常单倍体染色体的DNA含量,2c指的是细胞内的相当于正常双倍染色体的DNA含量,DNA整倍数在双倍基础上的一种DNA含量。正常的非增生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是比较稳定的,属于整倍数。在当前DNA倍体参数设定的过程中,一般以流式细胞仪测定作为基础,在每一秒测定中标准是100~1000个细胞[1]。
在DNA倍体检测的过程中,针对测定的细胞核内的DNA含量进行测定,细胞影像仪检测是重点。在测定的DNA分布中,结合不同规律和吸收光等,确定细胞内目标产物的含量,其含量越大,吸收光越多,以光投射作为基础,借助细胞影像仪,可计算DNA倍体的含量[2]。
而细胞核内的DNA含量也可以通过流式细胞仪来完成。在定量分析中,对DNA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以流式细胞仪检测作为基础,细胞计量参数设定是重点,对流式细胞仪的效率测定有严格的要求[3]。流式细胞仪的检测以多细胞测定作为基础,在多种细胞的混合测定中,肿瘤悬液测定尤为关键。细胞影像仪和流式的细胞仪之间的差异关键在于如何确保一致性,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采用两种方法进行肿瘤细胞的测定[4]。细胞影像仪和流式的细胞仪的结果一致率大约是80%左右。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流式细胞仪的性能检测很重要,可以将肿瘤细胞DNA作为测量的内在标准,在综合检测中进行评价。只有确定良好的生物学指标,才能使其符合进展要求[5]。
当前恶性肿瘤的检测以其生物学行及肿瘤细胞的DNA倍体检测作为基础。在当前肿瘤测定的过程中,转位染色体可能存在缺失的现象,以流量细胞仪器测定作为基础,在DNA倍体总含量测定中,细胞核内的变化明显,以细胞核含量测定作为基础,在各个阶段进行染色体基因分析[6]。
DNA倍体在临床测定中,需要做好的系统识别分析,针对非整体性恶性倾向为例,在癌变分析和测定中,了解DNA倍体的变化[7]。在实验测定中,所有的狗在癌发生转移前可见DNA含量是非整倍体,如果停止注射可能得出基因异常。根据恶性肿瘤的发生情况,在不同测定过程中,做好反应性增生分析工作,以癌前检测为基础,做好病理分析工作,确保合理性[8]。在恶性肿瘤的判断中,DNA倍体不是一个独立的诊断指标,在测定中,甚至可能存在病灶转移的现象,因此结合现有进展进行分析,明确诊断和鉴别的要求,提升准确性[9,10]。
DNA倍体的鉴别和诊断是个复杂的过程,在整个阶段需要注意明确DNA倍体的含量,对于存在的不足的现象采取合适的对策。影响因素比较多,需要了解疾病的进展,考虑相关变量因素,对DNA倍体测定结果进行合理分析,得出科学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