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3日,新年伊始,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重要议题之一,是研究确定促进制造业稳增长的措施。会议指出,要用改革办法和市场化措施,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动能,促进制造业稳定增长。同时明确了促进制造业稳增长的四大措施:一要推进改革创新,二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三要扩大制造业开放,四要深挖内需潜力。另外,在此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明确提出要推进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众所周知,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制造业的兴衰不仅关乎国家宏观经济的大局,在某种意义上也关系到民族的前途和未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历经40余年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早已跻身于制造业大国行列: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截至2018年末,我国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有327万个,比2013年末增长45.2%,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为94.8%,比2013年末提高1.3百分点;制造业企业资产总计过百万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32.1%,年均增长5.7%。目前,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约占全球制造业的30%,位列全球第一。以眼镜行业为例,眼镜“中国制造”更是扬名世界,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眼镜生产大国。
然而,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不看到,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格局的嬗变,特别是在国内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因素,国内制造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突出问题: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显示,2019年12月,我国制造业PMI为50.2%,仅高出荣枯线0.2个百分点。2019年全年制造业PMI的最高值仅有50.5%,有8个月的制造业PMI位于荣枯线下方。更为严峻的是,由于创新能力不足和效率低下,相当多数的制造企业面临着环境和成本的双重压力,导致制造业整体利润空间不断收窄。据有关权威机构统计,2019年前11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累计同比增速持续呈现负增长。放眼国内眼镜制造领域,与其他众多行业相比,由于先天不足和后天相对落后,一些深层次问题显得格外突出:迄今为止,整个眼镜制造领域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在核心技术方面具有突破性的创新少之又少,绝大多数眼镜制造企业尚未摆脱“模仿”和“跟跑”的阶段。在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形势下,由于劳动力等生产成本的上升,曾经扬名世界的眼镜“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不断下降……
面对异常严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面对消费升级所带来的迫切要求,要实现眼镜“中国制造”的涅槃重生,并在新的起点上再创辉煌,广大眼镜制造业同行首先要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乘时而起,迎难而上,在创新求变上多下功夫。具体而言,就是要坚决摈弃急功近利的心态,从促进企业发展和行业升级的长远目标出发,不断加大在核心技术领域和关键工艺环节的研发投入,力争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获得重大突破,成功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飞跃。
其次,广大眼镜制造业同行要以更加前瞻的眼光和更加务实的态度,积极适应国内新兴主流消费人群消费升级的需求,努力开发个性化、时尚化、功能化的视光产品,不断丰富产品的类型和档次,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深层次的视力健康需求。
第三,在努力挖掘并激发国内消费者潜在消费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并加快品牌建设步伐,使眼镜“中国制造”成为国际市场竞争中的“质量担当”,力争早日打造出不逊色于国际知名大牌的强势民族眼镜品牌。
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广大眼镜制造业同仁只要以高度的责任心、使命感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发奋努力,积极作为,就一定能在铸造“兴国之器”、夯实“行业之基”的伟大事业中,谱写无愧于时代的精彩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