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景县六千年》,感受文化传承

2020-01-18 02:52马誉炜
衡水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董仲舒故乡历史

马誉炜

近日,收到故乡景县政协原主席邓文华先生寄来的新作《景县六千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内容丰富,脉络清晰,详略得当,读后受益匪浅。掩卷沉思,感慨良多。一个地方的文化底蕴和优良传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要靠世世代代的人孜孜以求,延续传承,发扬光大,就像贯穿神州南北、流经故乡的大运河一样,源远流长。

支持景县历史追溯到6 000年以前的依据,主要是在12年前的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位于县域南部江江河畔的西周庄文化遗址。因了我的姥姥家在东周庄,离这处遗址近在咫尺,故而闻之颇感亲切。在遗址开掘过程中,发现有12 个文化层,埋藏着自新石器时代以来的文物古迹,记载着不同历史时期景县先祖们的足迹、智慧和技艺。那灿烂的史前文化遗迹、精美的陶器制作技术,令人叹为观止。故乡文化的历史,值得大书特书的还要数西汉以后。景县毗邻山东,自古以来,受孔孟之道影响甚远甚深。儒学原产地是在齐鲁大地,但其广为传播并上升为统治思想,得益于出生在故乡的董仲舒的进谏。作为一代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董仲舒融汇先秦诸子思想,建立了以春秋公羊学“大一统”思想为根本的新儒学,推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由民间之学上升为显学。汉武帝“表章六经”,将儒学立于学官,使之成为此后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文化,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的伦理道德和社会生活。董仲舒为封建国家进行的一系列政治设计,也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政治范式。无论是对历代统治思想,还是对中华传统文化,董仲舒的影响都是极其深远的。一部《春秋繁露》,堪称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不朽之作。剑锋出于磨砺,梅香来自苦寒。董仲舒学识上的成就,来自“三年不窥园”的苦读,来自长期学而不厌的勤奋。无疑,他是故乡这片热土上生长出的一株奇葩。

提到景县历史上的灿烂文化,不能不说到唐代伟大的诗人高适。他的诗歌是盛唐气象的诗意表达,他的爱国情怀和浪漫主义诗风,教育和影响了一代代中华儿女。史书记载高适乃“渤海蓨人”,即今景县人氏,但遗憾的是我至今不知他究竟来自何乡何村。他是典型的“慷慨悲歌之士”,一生坎坷,角色多变,才华横溢,虽屡有失意落魄,但一直胸怀大志,因此留下了不少富有家国情怀的边塞之作。“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励人无数,脍炙人口。“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描述了作者心忧国事、为民操劳的深厚情感。一首《塞下曲》,则以慷慨激昂的笔调描写了军队将士“万里不惜死”从容奔赴战场的飒爽英姿,展示了古代将士枕戈待旦、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抒发了作者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主义情怀。纵观高适诗文,虽不像董仲舒的儒学理论专著那样全面系统、博大宏富,但这无疑也是一位以实际行动践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的典范。

景县地标式的文化符号,给我留下深刻记忆的有三处,《景县六千年》对此都有比较详尽的表述:一为大运河。具有1 400 多年历史的大运河,在景县的行程长达73.2 公里,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了一条绚烂多元的经济文化带。诗仙李白曾在运河岸边留下诗篇:“清水见白石,仙人识青童。安陵盖夫子,十岁与天通。”清康熙帝乘船南巡时,曾泊船景县安陵镇,御笔亲书道:“大块风光,春畴一望,满目从容。”二为景州塔。“沧州的狮子景州的塔,正定县的铁菩萨”,是故乡人民耳熟能详的歌谣。景州舍利塔始建于北魏年代,重修于宋代,8 角13 层,造型美观,规模宏伟,成为古景州的象征。这里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见证着一方历史的沧桑巨变。古塔文化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景县人。三是高氏、封氏墓群和周亚夫墓。高氏墓群在王瞳镇境内,占地2 000 亩。自东汉至唐代,景县望族高氏世代为官,出将入相,甚至裂土称王,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辉煌的篇章。封氏墓群位于景县城南7.5 公里处,为南北朝时期封氏贵族家族墓群,其中,有一座墓地的墓志铭,为留下“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诗句的唐朝著名诗人贺知章所撰写。从20 世纪40年代末期开始,在这里挖掘出大量文物。现有16 座古墓封土。我在国家博物馆曾见到从这里出土的一件器形硕大、制作精美的北朝莲花尊。周亚夫墓位于县城西侧。周亚夫是西汉著名军事将领,江苏沛县人,但因他继承爵位、封条侯,封地即在景县境内。我在故乡生活、学习、工作时,屡屡路过此地,近年又去拜谒过,一直仰慕这位为江山社稷立下过汗马功劳的“真将军”。功勋卓著的一代名将最终含冤而死,景县人民感念其仁德惠政,筑衣冠冢于此,彰显着先民的侠肝义胆和古道热肠。

到了现代,将景县悠久的历史文化推向新阶段的,是以王任重和刘建章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与我党早期领导人均为知识分子的情形相一致,景县几位叱咤风云的老革命也都是“文化人”。王任重毕业于景县乡村师范学校,毕业后组织进步学生读书会,积极投身革命斗争,后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战争年代,曾担任冀南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冀南五地委书记,冀南区委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兼敌工部长,行署主任、代理书记等职。据《景县六千年》记载,他在行署工作期间,还专门到我的老家苏堂村抗日高小了解办学情况,召开座谈会,做了专题报告。新中国成立后,王任重南下湖北,曾任湖北省委书记12年,“文革”后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生涯中,王任重一直是党内公认的学习模范,善于著书立说,文采飞扬,在工作和生活中作风朴实,实事求是,严格自律,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本色。刘建章出身贫寒,幼年时偶然有了进京读书的机会,较早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16 岁就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最早在家乡一带开展工作的共产党人,是第一任景县县委书记。他非常注意做好党的宣传工作,通过组织“读书会”、教唱抗日歌曲、散发革命书报和传单、给《旬刊》写文章等形式,动员和组织群众闹革命。任冀南行署副主任时,刘建章介绍瓦解伪军的方法,其中谈到做伪军亲属的工作时说:“要做岳飞的母亲,不当秦桧的娘。岳飞的母亲是光荣的,秦桧的娘是可耻的。……一个是千古流芳美名传,一个是遗臭万年;一个是人称人赞,一个是人人唾骂。”通俗生动,富有感染力。从解放战争时期开始,刘建章长期工作在铁路系统,一直到20 世纪80年代初担任国家铁道部部长。他屡遭磨难,但意志弥坚,乐观向上,正气凛然。

经过数千年的积淀,景县历史文化如灿烂的星斗汇入中华文明的浩瀚星空,也熏陶哺育着一代代景县人茁壮成长,成为提升一方人生存质量、促进故乡热土繁荣富强的巨大精神动力。我们欣喜地看到,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领导都十分重视历史文化的挖掘研究工作,十多年前就专门成立了景县历史文化研究会,连续举办董子文化活动,包括《历史的星空》《景县六千年》等书籍在内的反映景县历史文化的研究著述不断问世,县域一些历史遗迹得到了越来越好的保护和利用。尤其是新一届县委、县政府提出“经济强县,文化景州”的新时代建设目标,全方位打造儒乡文化品牌。相信通过努力,悠久灿烂的景县历史文化一定会开出更加绚烂多彩的花朵,故乡大地一定会呈现出更加壮丽美好的画卷!

猜你喜欢
董仲舒故乡历史
故乡的牵挂
走在故乡
《董仲舒思想通解》出版
碍眼与碍心
月之故乡
《故乡》同步练习
优贤不扬历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