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谷底登峰的秘诀

2020-01-18 00:30涂普生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登峰黄州本真

涂普生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我国北宋时期文坛巨擘,上个千年世界文化英雄苏东坡(四川眉山人,名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公元1036-1101),因“乌台诗案”而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市治所在地)。苏东坡谪居黄州期间,在仕途上处于人生的谷底,在文学创作上却一举登上北宋乃至整理个中国文学史的高峰,在人生处世上成为后世文人的典范。探究苏东坡在黄州于其人生谷底登上文坛高峰的秘诀,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一、采取多样举措,排遣内心积郁

苏东坡在黄州,之所以能在其人生谷底反弹起跳而登峰,第一个秘诀就是积极采取多种举措,排遣内心积郁。稍对苏东坡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生于公元1036年的苏东坡,于公元1057年喜中进士,并有幸得到张方平、欧阳修等前辈的赞赏和关照。而后,又逢朝廷开制试,在一、二等空缺的情况下,取为三等,从此踏上仕途。首先到陕西凤翔在其父亲的友人陈希亮手下任职。官职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然后回四川老家,为其父苏洵丁忧。丁忧期满还朝时,正值“王安石变法”(熙宁新政)肇始。苏东坡不赞成王安石变法的一些激进措施,让老百姓未受益反受害,他便自请外任,远离朝廷是非之地。但东坡的不满在言语和诗文中也有些流露,于是被言官何正臣等人罗织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苏东坡因此而被贬至当时的下等州黄州。

被捕之前苏东坡是湖州太守,不到半年的光景,却从朝庭重臣,一下子成为了钦犯;从一方长官,一下子成了布衣;从日理万机的官员,一下子成为了不许签书公事的闲人。应该说,苏东坡44岁之前,可以说是路平步阔,基本还算顺风顺水。可被贬到黄州后,一下子就迭入了他的人生谷底。这种人生落差,对于苏东坡来说,不谓不大。苏东坡来到黄州后,满腹惆怅、抑郁和彷徨,这是不言而喻的。这种心境,在他填写的《卜算子·定惠院寓居作》词里,表述得比较充分和真实。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词中所状写的心境,正是苏东坡初来黄州时的心境。应该指出的是,苏东坡被贬黄州是他人生的首度最惨痛的遭际。其影响是巨大的、深切的。何以解忧?唯有自我调整、排解。苏东坡的办法是:首先出世为人,入世做事。一面经常到安国禅寺,与继莲大和尚谈佛说禅,安心禅道,修身养性,调适心态;一面积极参与黄州的社会公益活动,用自己的仁心善举,去调整和排除内心积郁。

苏东坡居黄州后,听说了黄鄂间有溺死女婴的恶习,积弊严重,深感触目惊心。他不能袖手旁观,坐视不管。一方面,他利用私人关系给鄂州太守朱寿昌写信,想借官府的力量和行政手段以禁止此陋习;一面与黄州本地读书人及安国禅寺继莲大和尚一起商讨对策,成立民间救助机构。苏东坡当时生活困难,一家人口众多,薪奉微少,但他仍带头捐钱十千。不论此次善举的结果有多大成效,单是在苏东坡当时那种境遇和心情下,能有如此大爱的举动,足以说明他是一位无私慈爱的人,一位令人敬仰的人。这样的人不会长久沉浸于个人的不幸之中,不会因一已私利而一撅不振。

在黄州遭遇疫情时,苏东坡想方设法救助患者,无私献出了向好友巢谷讨要的"圣散子"药方,“救活无数”。苏东坡这些仁心善举,使得他有了“出世为人,入世做事”的处世心得。从而使他自己的心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脱和愉悦,以排除些内心的积郁。

苏东坡谪居黄州期间,隔三叉五地到安国禅寺洗浴、坐禅,与继莲大和尚交谈、对弈。因黄州安国禅寺与黄梅四祖寺、五祖寺相隔不远,且黄梅五祖寺乃天下佛教禅宗祖庭。所以,黄州安国禅寺受五祖寺禅宗学说的影响非常之大、非常之深。苏东坡到黄州安国禅寺静坐参禅,对佛教禅宗的禅悟,感受很深。他曾说,到安国禅寺参禅洗浴,不只是学到了静思,不只是除却了身体上的污垢,更重要的是,洗涤了灵魂上的污垢,得到了深切的感悟。有一次,苏东坡与继莲大和尚一起品茶谈禅。继莲大和尚不经意地问苏东坡道:“公有愆乎?”苏东坡不假思索地答道:“有之。无之。”继莲大和尚又指着身旁的竹林,问道:“公见林乎?”答曰:“有之。无之。”继莲大和尚朗朗一笑道:“公心之郁,释也。”

苏东坡谪居黄州期间,亲近自然、亲近山水,去得最多的地方,当数黄州东坡赤壁。这里是传说中的“三国周郎赤壁”,苏东坡或站立矶头,静观江水东去,发思古之悠情;或泛舟赤壁之下,体验人生飘忽起伏;或设几案于赤壁亭榭,饮酒品茶,静享大自然的恩赐;或携友牵朋,踏荆攀岩,探幽径奇险,感受人生道路上的坎坷和艰难。他想到很多很多:曹操、孙权、刘备、周瑜、孔明,还有横江而去之鹤影、如泣如诉之箫声、揖予而问之道士,以及山间之清风、天上之明月、峨眉山之积雪,等等。苏东坡在黄州赤壁所见、所闻、所思、所悟,无不使自己大有“凭虚御风,遗世独立”之感。并且生发出许许多多的感悟来,归纳起来,就是四个字:“人生如梦”!人生如梦般美好,人生如梦般短暂,人生如梦般逝而不可追回,人生如梦般可遇而不可求,人生如梦般时而轰轰烈烈,时而悄无声息,……黄州赤壁真地让苏东坡对尘世间的一切,看透了、想转了。从而真正得到了安身之所、安心之所、安神之所,具备了随寓而安的生活态度。东坡的这些感悟,进一步使自己深层次地排遣了内心之积郁,情不自禁地发出“此身安处是吾乡”之感喟。

二、一任烟雨平生,坦然吟笑前行

人生的本真是什么?这是身处其人生谷底者,必须要认知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如果弄不清楚,道不明白,是很难适应改变了的生活,很难走出其人生底谷的。

苏东坡之所以在黄州,真正实现了从苏轼到苏东坡的人物嬗变,真正走出了他的人生谷底,並且实现反弹,一举登上人生高峰。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在排遣了内心的抑郁和愁懑,甚至怨艾,认知了自己的人生的本真,确立了正确的人生态度。对于这一点,苏东坡在他所填写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词中,得到了较为充分、较为真切的体现。公元1082年,是苏东坡谪居黄州的第三年。这年的三月初七,苏东坡在朋友陪伴下,到黄州东南三十里的沙湖相田。途中遇雨,其他人很狼狈,独苏东坡很自在洒脱。面对突如其来的风雨,苏东坡对人生的本真有所感悟,填写了这首《定风波》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笑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豁达、大度、彻悟、大无畏、乐观,是苏东坡所填写此《定风波》词的主调。在这首词中,苏东坡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对人生本真的看法,更表达了自己的处世态度。在苏东坡的眼里和心里,大自然有风有雨有阴晴,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上,如同自然界一样,也是有风有雨有阴晴的。人是大自然中的一员,领受大自然的各种变化,包括风雨阴晴,都是情理之中的事,都是人生应有之义。天有不测风云,路有平坦坎坷,山有高峰低谷,水有平静狂涛,人有顺利曲折,都是很自然的。每个人都必须面对各种变化和不测,在顺其自然中适应,在适应自然中调节心态,此乃智者所取所为。正因为苏东坡对人生的本真有如此认知,所以他能做到“俯仰自适天地,荣辱笑写人生”。他对自己的遭际无所畏惧,心底里定了风波,十分坦然。这就为苏东坡在其人生谷底反弹起跳,并一举登上其人生高峰,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苏东坡对其人生本真的认知,大抵有这么个过程:一是在去南湖相田的路上遇雨,随行同伴有的找地方避雨,有的冒雨前冲,企图逃雨,还有的在那里怨天尤人,甚至叹息自己运气不佳。唯独苏东坡穿着蓑衣,脚穿草鞋,手拄竹杖,若无其事地在雨中前行。此乃生活中遇到的一件很常见的事,但在人生道路上饱受风霜的苏东坡没有轻易放过,而是联系自己的遭际,认真地进行思考。二是经过认真思考,便有了感事之思;由感事之思,而有了对人生本真的感事之悟。三是苏东坡将自然界的风雨与其人生道路上遇到的风雨,在心灵上交汇碰撞,产生了感知。这便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概而言之,就是自然界中有风有雨有晴有阴,人生道路也一样。这本是自然之本真,亦是人生之本真,有何惧哉?有何恐哉?有何怨哉?有何忧哉?不必惊慌失措,不必怨天尤人。更何况,经历之后,“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呢。苏东坡由事而感,由感而悟,而悟而知,真正使自己感知了人生,看清了人生之本真。从而也使自己身安、心静、神定,越发觉得坦然了。这就为苏东坡在其谷底,实现人生反弹起跳,且一举登上其人生之高峰,打下了更为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眼见河水西流,自信能创奇迹

北宋神宗元丰五年,即公元1082年农历三月初,苏东坡相田遇雨而受风寒,得了臂疾,慕名到蕲水(今浠水)麻桥,请名医庞安时(字安常)为他看病。庞以针疗,几天病愈后,与庞安时到蕲水清泉寺游览。苏东坡见寺前一条河流,不同于我国大多数河水向东流之常态,而是由东向西南流去,便有感而发,填写了一首《浣溪纱·游蕲水清泉寺》的词: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短短42个字,却较为详尽地记录了他的所见、所思、所感、所悟。并且表明了苏东坡对自己的逆境人生出现一个惊世骇俗的“拐点”的看法。这就是由感觉而感知,由感知而感奋。此时的苏东坡不甘于年暮无为,不甘于风吹雨淋,不甘于附俗、平庸,而是要在自己的人生谷底反弹,在自己的人生谷底奋起,在自己的人生谷底有所作为。

苏东坡在清泉寺看到了不一般的自然景象:由于我国的地质结构西高东低,一般的河水都是由西向东流,而清泉寺门前的河水则是由东向西南流去。这种奇特的自然景象,使苏东坡顿起好奇之心,并引发了他对自己人生的思考。“门前流水尚能西”,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人世间什么样的奇特现象都有,人生中什么样的奇迹都是可以创造出来。这就使得苏东坡不得不以一种愤慨的语调设问:“谁道人生无再少?”然后又立即作答:“门前流水尚能西。”这一问一答,明明白白地告诉人们:既然流水尚能西,那么,人生就会有再少。不要自艾自怨:“黄鸡催晓白,镜里朱颜失。”“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而徒发自伤衰老之叹。这是苏东坡看到清泉寺门口河水向西流后的感奋。由此,苏东坡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转向了对夙愿的向往和追求,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告戒自己也是告戒世人“休将白发唱黄鸡”。

在北宋神宗元丰五年,即公元1082年农历三月之后,苏东坡创作了豪放派的开山立派之作《念奴骄·赤壁怀古》;创作了被誉为“二赋双珠可夜明”的《赤壁赋》《后赤壁赋》,成为文坛上独树一帜的苏赋(又称文赋);创作了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的《黄州寒食诗帖》。他的创作,出现了他自己乃至中国文学史上不多见的井喷现象,高峰矗立。苏东坡勤奋写作,寄托情怀,笔耕不辍,才思泉涌。据不完全统计,在黄谪居4年零4个月,苏东坡共创作了诗词文赋札750多篇(首),几乎是平均1天半就有1篇作品问世。同时还留下了“东坡肉”“东坡饼”“东坡蜜酒”等美食80多种。苏东坡在黄州,刷新了文学史记录,为中国古今文坛,树立了一座高入云端的丰碑,为世人所仰慕!

千载时光易逝,斯人精神永存!经过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苏东坡在其人生谷底而一举登上其人生高峰的三个秘诀中,采取积极举措,排遣内心积郁,此乃实现谷底登峰的基础;一任烟雨平生,坦然吟笑前行,此乃实现谷底登峰的前提条件;河水尚能西流,自信能创奇迹,此乃实现谷底登峰的精神支撑。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否则,不仅不可能谷底登峰,反而可能沉沦,甚至走上绝路。苏东坡在其人生谷底而一举登上其人生高峰的三个秘诀,其诏示作用和借鉴意义,是永恒的。在现代化的当今,仍然释放着强大的正能量。须知,在每个人的人生当中,顺境与逆境是人生过程中人皆有之的两种迥然不同的境遇。所谓逆境与顺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个相比较的概念。人与人之间,要说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只是有的顺境多一点,逆境少一点;有的逆境多一点,顺境少一点;有的来得早一点,有的来得迟一点;或是程度上有差异,如此而已。仅就已经就业的人群而言,在现代化程度愈来愈高的当代社会,竞争激烈,沉浮难料。节奏很快,难于适应。平台有高有底,从业创业有难有易。具体到一个人来说,由于情况不同,条件有别,加上个人的素质有异,努力程度也不尽相同,其结果都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难免会有逆境出现。只是程度不同,时长和出现频率不同而已。身处逆境,借鉴一下苏东坡黄州谷底登峰的三个秘诀,是不无补益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苏东坡黄州谷底登峰的秘诀,确确实实是很可宝贵的。

猜你喜欢
登峰黄州本真
多情最是黄州月
玻璃酸钠+rhEGF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
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对创新投入的影响
叶片不平衡导致风力发电机设备振动分析
本真
大江东去——苏轼的黄州时期
坚守本真做教育 履职尽责显担当
大宋国民偶像苏东坡失意黄州——《黄州寒食帖》
让语文教学回归课堂本真
董志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