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京农业大学 桑玉昆 黄侃
“十三五”是我国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改革创新、提高质量的关键时期,根据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导向,教育部对直属高校的基本建设投入逐渐增大,不少高校在原有老校区的基础上规划新建建筑,以提高办学条件。高校的基本建设资金大多为国拨资金,且高校作为国家公益单位,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地方政府的相关规定履行基建项目的前期报建手续。
工程前期报建工作是高等院校基本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指依据国家、教育部和地方政府的法律法规,完成从项目立项、规划、图纸设计,直到参建单位招标、施工许可、质量安全备案等一系列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10月28日主席令第七十四号,2019年4月23日予以修改)第四十条: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019年4月23日修正)第七条 建筑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
教育部直属高校基本建设管理办法(2017年修订)第一章第六条:直属高校基本建设应当遵循基本建设规律,严格遵守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第二章第十一条:直属高校校园规划经地方规划部门批准或备案后,在校内公开发布并报送教育部备案。
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工程前期报建与校外其他工程项目报建有所不同,比如教育部直属高校在一定期限内需要制定校园总体规划,作为后续单体申报审批的依据;高校的建设项目一般由教育部立项,以教育部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作为立项文件,办理后续地方审批事宜;一般有土地使用证(划拨),无需办理用地规划许可证,在施工前只需要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1)项目立项:根据学校事业发展需要、经学校(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拟建建筑的功能定位、预期目标、建筑规模、资金来源、投入使用时间等,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教育部审批。
(2)规划审批:根据教育部的立项批复和场址外部管线图,申请规划条件;根据规划条件,委托设计单位进行方案设计并报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审批;根据方案审定意见,进行建筑施工图设计,申报规划许可证。
(3)图纸审查:在规划许可证申报前,需要将项目的绿色设计方案报住建委审图中心审查;在规划许可证领取之后,需要将全套施工图送住建委审图中心审核,目前南京市人防设计审查并入施工图设计审查一并办理,技术上满足规范要求后,领取施工图设计审查合格书。
(4)参建单位招标:根据审图合格的施工图,委托有资质的清单编制单位和招标代理单位,进行招标工程量和招标文件编制;公开发布招标公告和招标文件,确定各参建单位。
(5)施工许可:根据住建委的相关要求和参建单位的资料,申报施工许可证,同时申报质量、安全、市政监督备案。
(1)政策掌握不够全面
在国家倡导“简政放权”、提高工作效率的背景下,前期报建的程序也发生变化,比如南京市实行了工程建设并联审批,不少建设单位觉得网络操作和上传资料繁多,需要生成“一单清”,后续还要再提交纸质材料进窗口,在某一环节出小问题都要全部退回。我校在牌楼学生公寓项目中采用了并联申报程序,在资料准备阶段仔细研读报建要求,与政府经办人充分沟通,从规划条件到方案审定、直到规划许可证办理,用了二十天时间,相比以往线下串联审批,大大缩短了报建时间。
(2)报建工作缺乏统筹性
前期报建工作存在先后顺序,但有的报建事项可以同步进行。这需要通观全局,仔细研究,在满足政策的前提下,统筹安排各个报建事项。例如,规划方案审定后,可以申请桩基工程设计审图、桩基施工许可证;施工图审查和清单编制工作可以同步进行,审图完成后清单编制工作能基本定稿,可节省时间。
(3)报建人员专业性有待加强
前期报建工作不是简单的搜集申报资料,还需要报建人员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例如,在规划阶段,掌握规划条件,比如红线范围、限高要求、退让距离、日照距离等,在设计院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优化方案,极力用足指标参数,争取学校利益;在施工图设计阶段,优化平面布局,使建成后的建筑能够方便使用;在与规划局经办人沟通修改设计时,报建人员应清楚理解经办人的要求才能准确转达给设计单位修改。
(4)职责划分不明确、处罚力度不够
前期报建工作的高效离不开各参建单位和建设单位之间通力合作,离不开前期报建和后期施工管理人员的相互配合,每个事项均要明确责任(牵头)人和各自的职责范围,防止出现交叉和空挡,设计院要对自己设计的图纸负责,清单编制和招标代理单位要对清单准确性负责,不允许出现较大的漏项,并做好廉政防控工作。当出现上述问题后,需要按照合同相应条款追究其责任,承担应有的损失。
(5)沟通交流技巧有待转变与提高
在网络办件的大势下,不少审批采用不见面审批,减少了与经办人当面沟通交流的渠道,提高工作效率、避免职能腐败的同时,无形中增加了沟通难度。这就需要将复杂的沟通问题抽象话、采用书面说明、微信和邮件等方式与经办人沟通交流,既要将问题说明清楚,又要言简意赅,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6)报建资料整理不规范
前期报建资料繁多,涉及发改、规划、人防、消防、环保等众多主管部门,每个申请事项又涉及多种材料,需要及时对资料进行整理和标注,对重要资料进扫描存档。特别是图纸,分为方案图、施工图、人防设计图、规划核准图,每次变更都需要分类和整理。
(1)高校作为建设单位,需要及时关注报建政策的变化,多和政府主管部门和同行沟通交流,对材料的把控和理解要优于设计院,指导设计院准备相关资料,少走弯路、错路,缩短报建时间。
(2)前期报建人员不能按照申请事项,走一步问下一步,要充分理解办事程序,寻找这些关键事项,制定报建工作网络图并找出关键线路和关键节点,统筹安排,节省报建时间。
(3)掌握基本的规划设计专业知识,多参阅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同时,报建人员要与政府主管部门多沟通交流。另外,多参与规划和住建部门举办的专题讲座和报建培训,提高报建工作效率。
(4)明确参建单位的责任范围,当发现参建单位技术力量不够、不能按照时间节点提交相关材料等情况时,及时进行纠偏;前期报建和后期施工管理人员须明确职责、发挥优势,必须合理明确牵头人和配合人的工作内容,避免出现推诿和不作为现象。
(5)通过培训,提高前期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行文能力。沟通能力是报批报建人员的一项基本素质,需要用真诚、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和相关人员沟通互动,还需要有敢于承担压力的责任意识,以确保建设项目的顺利和高效实施。
(6)前期报建的中间环节会产生许多资料需要保存,工作阶段性成果和资料需要及时归档,建立文件目录和电子扫描件,方便查询和归档,比如各分项施工完成后,及时整理工程档案,送档案馆归档。
新时期下,工程建设报建审批制度也在不断改革和简化,比如一些地区实行了并联审批、电子报建、无纸化报建等举措。总的来说,精细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同时也给高校的前期报建工作带了了机遇和挑战,在政策掌握、报建计划统筹、专业性、沟通技巧、资料整理等方面需要下功夫,更好地高效完成前期报建工作,为工程的顺利实施和验收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