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和内镜特征

2020-01-18 02:53周慧聪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血管炎结肠镜紫癜

周慧聪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消化内科,河南 郑州 450014)

过敏性紫癜又称为亨-舒综合征(Henoch-Schönlein purpura,HSP),为免疫复合物IgA沉积于血管壁所致的系统性血管炎,主要影响小血管(毛细血管、小静脉或小动脉)。2012年Chapel Hill会议将HSP更名为IgA血管炎[1],以皮肤紫癜、腹痛、关节痛和肾脏疾病为特征性临床表现,好发于儿童,但任何年龄阶段均可发病。部分患者以腹痛、恶心、呕吐和便血等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皮肤紫癜晚于腹部症状,早期极易误诊。现对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4例HSP临床表现及胃镜、结肠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早期内镜检查在HS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的HSP患者共14例,其中男9例,女5例,男女比例为2.25∶1。患者年龄为15~50岁,平均23岁,11例(78.6%)患者的年龄在30岁以下。发病季节:3—5月3例,6—8月2例,9—11月3例,12月至次年2月6例,四季均有发病,主要发生在冬季。

1.2 诊断标准(1)典型四肢皮肤紫癜,伴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如腹痛、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等。(2)血小板计数、功能和凝血功能正常。(3)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血管炎和紫癜[2]。

1.3 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诱因、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内镜检查、治疗效果。所有患者均接受胃镜检查,部分患者接受结肠镜检查。胃镜及结肠镜均为OLYMPUS 260或者OLYMPUS 290。胃镜检查至十二指肠降段,结肠镜检查至回肠末端,内镜下发现异常部位后行黏膜活检送组织学检查。

2 结果

2.1 发病诱因6例患者无明显诱因,8例有发病诱因,其中4例有上呼吸道感染史,1例有肠道感染史,2例有进食特殊食物,1例药物过敏。

2.2 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有腹痛表现,无放射痛,与进食和体位无关。腹痛性质:阵发性绞痛7例(50.0%),持续性钝痛伴阵发性加重4例(28.6%),隐痛3例(21.4%)。腹痛部位:中上腹部疼痛8例(57.1%),全腹部疼痛3例(21.4%),脐周疼痛2例(14.3%),右下腹部疼痛1例(7.1%)。14例患者呕吐2例(14.3%),暗红色血便3例(21.4%),黑便4例(28.6%),粪潜血阳性7例(50.0%)。腹部体征:上腹部压痛9例(64.3%),脐周压痛2例(14.3%),全腹部压痛2例(14.3%),右下腹部压痛1例(7.1%)。伴腹肌紧张1例(7.1%),反跳痛3例(21.4%),腹部柔软10例(71.4%)。腹痛与紫癜出现的时间关系:14例患者均于腹痛后3~14 d出现双下肢对称的皮肤紫癜或者瘀斑。

2.3 实验室检查14例患者均行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和凝血功能检查,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均在正常范围。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增加10例(71.4%),嗜酸性粒细胞增高2例(14.3%)。尿常规异常12例(85.7%),其中尿蛋白及隐血均阳性8例(57.1%),4例(28.6%)仅尿蛋白阳性。

2.4 内镜表现14例患者均接受胃镜检查,其中8例患者接受胃镜及结肠镜检查。14例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均无食管受累的表现。内镜下胃或者十二指肠黏膜表现为点状或者片状出血、糜烂或者溃疡呈多发性、不规则性,伴或不伴出血,病灶之间黏膜正常。病变相对严重的部位依次为十二指肠降部、胃窦、十二指肠球部、胃体(见图1A~1D)。8例行结肠镜的患者,其中1例未见结肠及回肠末端受累,其余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肠末端及结肠受累。内镜下主要表现为多发的黏膜下出血斑、糜烂及不规则溃疡,覆有白苔。病变部位以回盲部及升结肠相对较重(见图1E~1F)。

A—十二指肠降段多发不规则表浅溃疡;B—十二指肠球部点状充血水肿伴顶部糜烂;C—胃窦部多发黏膜下出血点;D—胃窦部结节样改变伴片状黏膜下出血、糜烂;E—横结肠近肝区血肿样改变伴表面溃疡形成;F—降结肠多发黏膜红斑。

图1HSP胃镜及结肠镜下的表现

2.5 治疗与转归14例患者均接受了静脉甲泼尼龙治疗,激素治疗3~7 d后腹痛、便血明显缓解。其中5例1周后复查了胃镜,内镜下表现明显减轻,2例分别于3、6个月后复查了结肠镜,内镜下结肠黏膜完全恢复正常。

3 讨论

HS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小血管,血管坏死导致红细胞外溢,中性粒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碎片沉积,又称为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3]。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可由感染性抗原、药物、肿瘤或其他环境因素触发。据报道,过敏性紫癜主要发生在秋季、冬季,以男性为主,男女比例为1.2~1.8∶1,35%~52%的患者曾发生上呼吸道感染[4]。

胃肠道症状通常是非特异性的,包括腹痛、恶心、呕吐和消化道出血。据报道,51%~74%的患者出现腹痛,伴有恶心、呕吐或出血,疼痛的特点是绞痛,部位多在脐周和上腹部,餐后加重,查体腹部柔软的,与临床剧烈的腹痛不相符[5]。其中10%~40%的患者腹痛可先于皮疹[6],对这些患者的诊断具有挑战性,需要与其他疾病如炎症性肠病、感染或肠系膜缺血等相鉴别,有时可能会导致误诊或者手术治疗,如疼痛部位于右下腹常被误认为急性阑尾炎,导致不必要的手术。1例男性青年患者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皮肤紫癜于手术2周后才出现。

HSP在胃肠道内的任何部位都会出现黏膜病变。由于胃肠道末梢循环丰富,累及中型血管的血管炎,胃肠道很少出现缺血性损伤。HSP主要影响小血管,小肠绒毛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当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小血管时,易导致绒毛顶端坏死,因此小肠被认为是最常见的受累部位[7]。

胃肠道症状根据水肿、缺血的严重程度和受血管炎影响的肠道部位而有所不同。黏膜病变的进展(首先以红肿或黏膜内出血,然后以水肿形式出现,最后以溃疡伴血肿的形式出现)可能取决于血管炎的程度。内镜检查的结果各不相同,包括弥漫性黏膜水肿、红斑、点状溃疡、不规则溃疡、结节性病变和血肿样突起[8-9]。小肠,特别是十二指肠,是最常见的胃肠道受累部位,可能出现严重的糜烂性十二指肠炎,所以初步诊断通常推荐进行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检查[6]。14例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首选了胃镜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内镜表现,内镜下表现以十二指肠降段和胃窦部最为明显,最重的内镜下表现为表浅溃疡、糜烂或者血肿样黏膜隆起伴糜烂,大部分表现为片状或点状的黏膜内出血,病变之间的黏膜正常。

虽然HSP的内镜下表现缺乏特异性,但仔细观察,与平时内镜所见的溃疡和糜烂还是有所不同。对于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的过敏性紫癜患者,虽然小肠被认为是最常受累的部位,小肠镜或者胶囊内镜更有助于观察胃肠道受累的部位和程度,但因担心小肠水肿或者狭窄所导致的胶囊滞留,患者病情重对小肠镜的不耐受或者费用问题,建议首选完善胃镜及结肠镜检查。临床医生熟悉有特征的内镜病变,如果发现这些表现,要考虑到血管炎的可能,特别是青少年患者,需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在常规抑酸、解痉、止血治疗效果欠佳时,要考虑HSP的可能,减少或者避免误诊。

猜你喜欢
血管炎结肠镜紫癜
系统性血管炎
血管炎的分类及ICD-10编码探讨
马鸿杰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经验总结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心理行为干预和技术配合在电子结肠镜检查中意义评价
是否做结肠镜可以挽救生命?
过敏性紫癜的诱发因素
合并肾损害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ANCA相关性血管炎到底是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