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杰 韩英杰 曹秋青 李红芳 张鸿雁 郭省吾
【摘 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运用西医联合中医的治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51)。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方法加上抗骨质疏松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上中药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骨密度和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指标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比疗效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运用西医联合中医的治法可以改善骨密度和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而且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是临床比较有优势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西医联合中医,补中益气汤
【中图分类号】R58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1-03--01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O)在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中比较常见,随着病情发展,可有慢性疼痛和功能活动障碍[1]。目前发病原因还不清楚,目前学者研究发现可能与生活环境、遗传、人体的激素水平有关,也可能与糖尿病患者控制饮食,限制营养摄入有关。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容易造成骨折,对生活造成影响。西医的治疗目的一般是纠正血糖紊乱、补充钙剂,中医治法一般是滋补肝肾、益气温阳、补肾强骨等,单纯中医和西医治疗都是各有所长,两者配合效果较佳,具体论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51)。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27例,年龄31~69岁,平均(57.62±8.25)岁,病程4~22年。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28例,年龄30~70岁,平均(58.96±8.23)岁,病程4~23年。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方法常规方法(降压、降糖、降脂),再加上抗骨质疏松方法治疗,补充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钙尔奇-D,每次1片,1次/天),口服阿法骨化醇,用法为0.25μg/d。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上中药治疗。中药选用补中益气汤,方药组成主要是党参30g,黄芪30g,川牛膝15g,木瓜15g,防己15g,茯苓15g,桑寄生15g,枸杞15g,川续断15g,白术12g,当归12g,砂仁6g,柴胡6g,香附6g,甘草6g,升麻5g,陈皮3g),每天1剂,水煎温服,早晚各1次,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1.3 疗效观察
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骨密度检测显示骨密度提高>2%;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骨密度检测显示骨密度提高1%~2%;无效:患者临床现象无明显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对所两组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用例表示,总有效率用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 結果
2.1 骨密度和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数据改善对比
治疗3个月后,骨密度和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指标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两组患者对比疗效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在临床的发病率不断增高,有逐渐盛行的趋势。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概率比较高[2]。
跌倒是造成糖尿病患者骨折风险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引起跌倒的原因有低血糖发作、晚上起夜多、视力下降、身体平衡力下降、体位性低血压等[3]。
糖尿病与骨质疏松关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患者应该积极控制血糖,同时应积极筛查骨质疏松症,降低骨折风险[4]。
本研究显示,治疗3个月后,骨密度和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指标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比疗效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运用西医联合中医的治法可以改善骨密度和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而且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是临床比较有优势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巩振东.加味青娥丸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9):1391
黎敏,刘少玲,陈永华.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疗效观察[J].实用中药杂志,2016,32(12):1186-1187
张增建.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7,(13):1905-1907
钟钻议.糖骨康方联合碳酸钙D3治疗血瘀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7,31(7):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