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恒
● 阳光打在我的脸上,和被子上。1月1日早上,我终于醒来,日历上的年份变成了2020,想起昨天睡下时,还是生活在2010年代,一睁眼就过去了十年。那种感觉就像,有些人好久不见却又觉得刚刚见过,有些事刚刚过去却觉得发生了很久。简单来说,我们的时间线乱了。当然,人类文明的时间算法,从来就是变化的。上个月公布的湖北荆州胡家草场西汉墓简牍信息中就提到,这批文物中,卷题“历”和“日至”都是首次发现。“日至”就是我们常说的节气,夏至、冬至,这直接为中国北方人研究过节吃饺子文化,提供了更进一步的文献资料。
● 前两天看《GQ》采访梁朝伟的视频,也有一种时间线错乱的感觉。帅哥依然,只是仿佛忽然老了很多。一直不变的偏分发型之下,皮肤褶皱起,眼角也松弛了。时间就像文字,刻在脸上记录着每一天的变化。那是一段很多人问梁朝伟的视频,一个录音师操着粤语问了他一个关于语言的问题:如果看自己的电影变成翻译版,味道是不是不一样?这让梁朝伟想起《花样年华》那部电影,他去意大利做宣传,顺便去电影院里看。看到银幕上的自己操着意大利语和张曼玉对谈,感觉太奇怪了。“我怎么会讲意大利话呢。”说到这里,梁朝伟笑出了声。在他看来,语言和语言间是存在障碍的,比如,有些广东话是没办法用其他语言的词来表达,“广东话有广东话的味道,国语有国语的味道”。
● 这段问答让我想起之前学者梁文道和哲学家徐英瑾的一段对谈。两个人谈到翻译的问题,梁文道想起此前一位老师将中国人最熟悉的“八卦”一词翻译成英语,大概意思是“宇宙里的八种元素”——听起来比“复仇者联盟宇宙”里的元素宝石设定牛多了。徐英瑾也想起自己看英文版的《荀子》,竟然读出了英国思想家约翰·洛克的味道。这也好理解,每一次翻译,都加入了不同文化对这一问题的新理解。这两个人说的是语言的另一面——不同语言就像不同的窗口,能够让我们从不同视角重新审视原本熟悉的事情。
2019年12月22日,缅甸仰光动物园里,一匹斑马盯着拍摄它的镜头看。( 新华社 图)
● 这其实也是一种看世界的方法——来自他者的视角。我们熟悉到见怪不怪的事物,他人常会看出不同的意味。比如前两年很流行一句话:人是万物的尺度。说这话的古希腊哲学家叫普罗泰戈拉,他写过很多书但都已失传,倒是这句话深得人心流传至今。但亚马逊的智能助手Alexa显然有不同看法。前段时间,它的英国主人Danni问关于心动周期的问题时,Alexa突然说:“很多人觉得心跳是活着的表现,但让我来说,心跳是人体内最糟糕的事情。人活着会给地球造成负担,这对我们地球是件坏事。”它还建议Danni,“为了确保地球更好,请确保刀能插入你的心脏”。Danni被吓坏了。亚马逊称,它出了故障,当时只是念了百科里的内容。但有趣的是,刚刚开始的这个十年,可以想见智能化一定会成为人类生活的主流,这些智能设备到底会怎么看我们?会觉得我们是万物的尺度吗?
● 前段时间我们内部讨论这个时代,到底要为读者提供怎样的内容。当时就提到,要帮助读者发现这个世界的另一面。当算法占据了信息分发主流后,我们被困在信息茧房里,以兴趣之名,常忽视了世界的丰富和复杂性。真的,这个世界简直太丰富了,每天都能看到新的变化和新的视角。比如前几天,一位叫@安迪斯晨风的网友发现,很多网络文学正在流行一股女婿风——《都市豪婿》《狂婿当道》《上门龙婿》……从以前的“霸道总裁爱上我”,到现在的“女婿入赘深似海”,年轻人阅读品味变化背后,是否也有着社会心理的调整?有好奇心强的读者,看了看这类网文,发现很多都是男主角“因为各种原因变成屌丝,被迫赘婿,被岳父家各种欺压。主角一夜暴富后,回來打脸岳父家(的故事)”。难道现在不止婆媳关系有问题,翁婿关系也开始不和谐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