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明来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党委组织部,河北 秦皇岛 06600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神圣使命[1]。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重大任务之一。2015年12月16日,河北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了“2016~2018年通过集中力量攻坚,全省90%的贫困县摘帽,90%的贫困村出列,90%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2019~2020年,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目标[2]。三年多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驻青龙满族自治县陈台子村精准扶贫工作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认识在扶贫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把扶贫和扶志、扶智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构建“两校一带”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发挥学校的科技和人才优势,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在实现了帮扶村脱贫出列目标的基础上,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不断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贫困村的思想政治工作其实就是做贫困户“人的工作”,帮助他们正确看待贫困、分析致贫原因,帮助他们提高脱贫致富的能力,动员他们为了摆脱贫困而努力奋斗。
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于对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进行改造,对勤劳致富进行有效的激励,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脱贫致富的积极性。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外部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外因要通过内因发挥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时反复强调“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把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增强发展能力作为根本举措”[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扶志”就是对贫困户的思想、观念、信心、毅力等“内因”进行帮扶,激发他们摆脱贫困的斗志和勇气。扶贫如果不“扶志”,就难以达到真正扶贫的目的,靠“输血式”“慰问式”扶贫,即使一度脱贫,也可能会再度返贫。因此,要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有效举措,帮助贫困人口建立起自己“具有脱贫能力”的自信心,激发他们脱贫的信心和决心,树立起积极改变生活困境的精气神,帮助他们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殷切教诲,摒弃单纯依赖慰问、福利救助的思想,激发“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大寨精神”,依靠顽强的勇气和斗志直面现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走出贫困。
脱贫攻坚过程中不论是政府、帮扶单位还是结对帮扶责任人,发挥的作用虽然都属于“外因”,但是在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动员引导村党支部、党员和农民群众发掘村庄资源,选好脱贫产业,掌握生产技术,树立必胜信心,向贫困这一“死敌”宣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扶智”就是对贫困人口的知识、技术、思路进行帮扶,使贫困人口提升通过参与发展脱贫产业而获得经济收入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先扶智,绝不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坚决阻止贫困代际传递”[4]。所以通过教育扶贫,加强适龄贫困人口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和社会化教育,对贫困人口进行文化基础知识、乡风文明常识和产业实践技能培训,通过参观学习掌握运用知识经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拓宽脱贫致富视野,提高寻找脱贫致富门路的能力;培训中要特别重视以创业就业为导向的知识、技术和思路提升,培养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正确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和劳动习惯,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积极态度和“以人民为中心”“小康路上不落一人”的具体举措,不断提高贫困群众的获得感,从而培育贫困户感恩奋进的思想情怀[5]。
很多基层干部认为思想政治工作过于“务虚”,投入很大的精力却得不到明显的效果,因而存在“重生产劳动、轻思想工作”的思想。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上形成了一家一户独立生产经营的格局,这项改革措施这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城市和城镇的发展建设步伐加快,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到城市打工,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了农村人口的温饱问题。但这种体制也带来了农户和农民各自为战、集体观念淡薄、自私自利之心严重等思想问题[6]。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农村治理上采取了村民自治制度,这种制度作为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治理的成功尝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农村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和村民民主思想的提升,对农村社会政权建设和村级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产生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实践中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在贫困村,村民信息闭塞、观念陈旧,自治的意识、能力、思想觉悟差距很大。加之受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影响,贫困村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在以往的大水漫灌式扶贫工作中,“慰问式”“输血式”扶贫方式采用的比较多,使得贫困村民整体上的思想境界、美德意识、奋斗精神不高。甚至出现了“因懒致贫”“以贫困为荣”“争当贫困户”,把赡养老人的义务推给社会,明明已经达到了脱贫标准却不愿脱贫、不想脱贫、想继续当贫困户等现象[7]。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手段落后,最多就是念文件、讲精神、读报纸、看新闻,没有通过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生动解析,也没有根据农村实际情况进行有效落实,更没有解决贫困户的实际问题。因此,贫困村和贫困户的思想政治工作亟待加强。
针对贫困村和贫困户的思想状态,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驻青龙满族自治县陈台子村脱贫攻坚工作队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贫困村普遍存在着自然资源有限、交通不发达、信息闭塞、技术落后、发展动力不足等制约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和脱贫攻坚成效的因素。为了破解瓶颈,真正做到扶贫扶志、治贫治愚,工作队创造性地提出了“党建领航,扶志(智)为先”的帮扶原则,构建了“两校一带”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办了陈台子村党校、陈台子村农民学校,大力培育脱贫致富带头人发展脱贫产业,取得了良好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3月8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选好配强农村党组织书记,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加强村级权力有效监督。”[8]2016年3月12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驻村工作队在县镇两级党委的大力支持下组建了陈台子村党校,党校以“抓党建促脱贫”为宗旨,坚持党的领导,夯实组织基础,力图通过“脱贫攻坚党旗红”、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近距离地给党员“充电”,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功能、经济建设推动功能,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经常性教育,使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拼搏精神和奋斗意识,使农村党组织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使村内党员成为脱贫攻坚一线的排头兵。党校成立以后,先后邀请青龙县委书记、县委常委、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的领导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责任人中的党员,对全村党员进行了党的基本知识、理想信念、道德约束教育;党的农村政策和脱贫攻坚政策宣讲;村务科学管理和民主治理机制教育;党员创业指导、致富经验教育;以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精准脱贫思想的教育。实践证明,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实现乡村振兴,组织振兴是关键,要强化党建引领、建好基层组织[9]。支部建强了,才能充分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好农村党组织书记的领头雁作用和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带动全村人拧成一股绳,脱贫奔小康。村党校成为加强贫困村党员干部和农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
河北省省委书记王东峰指出:“科技助力扶贫脱贫十分重要,有利于贫困地区稳定脱贫和可持续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科技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上下功夫,统筹谋划部署,组织科技人员和力量深入一线,加大资金投入,创新推进机制,全面提升脱贫质量和水平。各部门、各系统要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引导科技人才、科技资源、科技成果向贫困地区流动和转移转化,推动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要组织动员科技力量,深化农科教协作,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增强扶贫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广大教育、科技工作者要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发扬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深入基层,服务群众,注重实效,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10]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是一项战略工程,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激发内生动力是决胜脱贫攻坚战的根本。2016年3月12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驻村工作队在组建村党校的同时创建了陈台子村农民学校。创建农民学校的目的就是为群众搭建起思想观念、科技知识、产业发展、子女教育、家庭建设和信息传播的平台。农民学校的受众从陈台子村辐射到整个大巫岚镇和青龙县。工作队利用这个平台,充分发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的人才优势、科技优势、文化优势等智力资源,邀请学校的专家教授和科技特派员到农民学校授课,通过深入宣传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论和脱贫攻坚政策;传播文明的生活理念;培训农业科学技术,特别是果树、食用菌、生态年猪的种植养殖实用技术;开展电子商务网店实务、创业致富典型经验的培训,提高村民的脱贫致富热情和能力。农民学校还进行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辅导、妇女老人身心健康教育和优良家风教育,为精准脱贫和长期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和持续的内生动力。农民学校帮助农民分析导致贫困的原因,提供脱贫致富的信息和技术,找到发展产业的方法和路径,树立了“撸起袖子加油干,不等不靠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有效平台。
发掘村庄资源,发展脱贫产业是强化贫困村造血功能,真正摆脱贫困的根本措施。村级党校和农民学校虽然给农民带来了思想解放、脱贫信息和精神动力,但是大多数农民在“动真格的”发展产业问题上,还是犹犹豫豫,顾虑重重,观望多,行动少。真正让农民动起来,把帮扶产业项目落到实处,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驻村工作队带领村两委委员和村民代表到环境条件和资源禀赋相近的地区参观脱贫产业,使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加上学校的专家指导,群众认识到只要努力就能够掌握原本看起来十分复杂的专业技术。2016年起,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驻村工作队配合村两委动员敢闯敢干的村民先行先试,培育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帮助他们选准“橡树培养基黑木耳栽培”作为脱贫产业,进行土地流转,筹措启动资金,创办脱贫合作社,有效利用涉农统筹整合引导资金带动贫困户入股分红。驻村工作队还帮助致富带头人联系销路、开拓市场,把扶贫产品变成经营收入,把经营红利分配发放到贫困户手中,切实提高他们的“获得感”。在致富带头人的带动下,让村民看到只要项目选择合适,自身勤劳努力,就能够摆脱贫困,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通过致富带头人的榜样示范引领,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号召力,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发展脱贫产业,带动贫困村脱贫出列,和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小康社会。
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驻村工作队的“两校一带”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成效,贫困村党支部不仅摘掉了“后进党支部”的帽子,党建阵地建设得到了加强,而且成为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中坚力量;农民学校传播的橡树培养基黑木耳栽培技术、苹果板栗栽培技术、生态年猪养殖和疫病防治技术被更多的村民掌握;致富带头人创办的脱贫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2017年年底就实现了整村脱贫出列的目标,贫困发生率降低到1.02%。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还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丰富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凝聚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