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速成像技术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弹性的早期变化研究

2020-01-17 18:45:51辽宁省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电诊科辽宁沈阳110024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8期
关键词:颈动脉原发性弹性

辽宁省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电诊科 (辽宁 沈阳 110024)

内容提要: 目的:研究极速成像技术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弹性的早期变化中的应用价值,为后续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16例,正常参加体检的人员21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使用二维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计算出动脉僵硬度指数β。使用极速超声成像检测收缩早期脉搏波速度(BS)以及收缩末期脉搏波速度(ES),比较两组结果差异。结果:研究组BS、ES、动脉僵硬度指数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BS、ES与动脉僵硬度指数β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极速成像技术测量的PWV对于早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弹性的变化及发展可准确评估。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会导致颈总动脉内-中膜弹性逐渐减退而造成动脉硬化等血管类疾病,给中老年患者带来很大的危害[1]。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是反应动脉弹性的指数,有效测定PWV可以为动脉硬化等早期鉴定奠定基础。利用极速成像(UltraFast imaging)可对PWV进行直接测定,此法测定简便快速且准确性较高,其主要基于多普勒成像算法描记颈动脉前壁的运动,直接测定收缩期内的PWV[2]。本研究旨在极速成像技术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弹性的早期变化中的应用价值,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16例,正常参加体检的人员215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男性115例,女性100例,年龄43~76岁,平均(61.66±3.78)岁;研究组男性117例,女性99例,年龄42~78岁,平均(61.57±3.56)岁。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WHO/ISH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2)患者及家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存在继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系统严重疾病;(2)患者存在一定精神障碍无法配合本次研究。以上研究通过医院相关部门批准。

1.3 方法

1.3.1 超声检查。使用仪器为Supersonic Airplorer法国声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含有极速成像技术。检查时患者仰卧位暴露出颈部。首先于常规模式下对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以及颈外动脉主干和分支进行观察。分别测量颈总动脉远段和球部的IMT,并记录对应斑块的大小。(注:IMT增厚判定标准为IMT≥1.0mm,斑块形成IMT≥1.5mm。)2D超声及M型超声测定颈动脉IMT、颈动脉收缩末期内径(Ds)、舒张末期内径(Dd)、并计算管径变化△D(△D=Ds-Dd)及颈动脉僵硬度指数β(β=ln(SBP/DBP)/(△D/Dd)。

1.3.2 UFPWV的测量。(1)2D模式:探头与颈动脉长轴切面平行,避开颈动脉球部及斑块形成的位置选择清晰显示颈动脉前后壁的内-中膜测量PWV;(2)PWV模式:探头位置确定后点击“PWV”键,“获取图像”时间至少2s,“图像处理过程”中探头不能离开体表。(3)BS、ES值测定:点击“选择”键获得颈动脉收缩末期起始时PWV(BS)及收缩期结束时的PWV(ES),数据可信标准为△值不可超过BS和ES的10%。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0版本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表示方法为±s,计数资料表示方法为%,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的结果发现,对照组的SPB、DPB值分别为(128.00±6.43)、(75.19±6.84)显著低于研究组的(178.00±21.40)、(105.77±13.61);研究组BS及ES分别为(6.80±0.87)、(9.35±4.8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6±0.55)、(5.73±0.59);两组的动脉僵硬度β指数分别为(5.92±2.14)、(8.33±5.80),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BS、ES与β呈正相关(r=0.585);以上所有指标比较两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尤其是老龄化社会的日益到来,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益发增高,其成为目前主要的致死病因之一。我国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国家,发病后其致残率很高,且治疗费用高昂,治疗过程中风险因素多发,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而原发性高血压则是引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其引起的血流特征变化是心血管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脉搏波速度(PWV)是指脉搏波在动脉系统两个既定点间的传播速度,PWV对于动脉管壁的扩张性及僵硬度的有效评价有助于早期发现心血管疾病。这是因为血管疾病通常受到血管壁弹性的影响,动脉弹性变化早于结构改变,而PWV增高与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密切相关[4]。因此目前公认PWV是能准确反映动脉弹性的重要指标,以往的PWV测量方法操作较为繁琐复杂且耗时较长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但随着超声造影和速度向量成像技术的发展,其无创性、快速、患者依存度高等特征使其在临床中进行了广泛的应用推广。由本文的研究结果可知,研究组BS、ES、动脉僵硬度指数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BS、ES与动脉僵硬度指数β呈显著正相关。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颈动脉未出现形态学改变之前其血管弹性已降低,PWV的测量可以通过观察动脉弹性变化,早期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损害。BS、ES两参数能较敏感地反应颈动脉血管弹性变化,且重复性较好,与传统方法相比较,PWV的测量更为简便省时,对于早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弹性的变化及发展可准确评估。

猜你喜欢
颈动脉原发性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军事文摘(2021年18期)2021-12-02 01:28:12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弹性夹箍折弯模的改进
模具制造(2019年4期)2019-06-24 03:36:40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