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佳佳 苏州旭智设计营造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
现阶段,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进一步打破数字博物馆传统展示形式,通过多元化的互动体验,能吸引更多的参观者,并在参观过程中将展品所呈现的历史价值更加直观地展现在观者眼前,达到艺术博物馆的展示效果。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将数字计算与艺术博物馆交互设计相互融合,在转变了人们认知形式的同时,拓展了观者思维形式,构成了更加新颖的设计思维与形式。参观者可依据自身需求完成观看及体验,并激发其创作意识,增加空间的趣味性及活力。在交互设计当中,参观者能为自身活动所带来的空间变换产生新奇,调动参观者的参与热情及积极性,从而达到知识传递的目标。此外,只有亲身体验并感知,方可更好地体会到空间感。因此,数字化艺术博物馆交互设计展示能促进空间多元化,并增强参观者的情感体验与空间感知,提升其体验真实感,帮助参观者更好地体会展品所呈现的蕴意。
2.1.1 融合城市公共空间
因艺术博物馆与城市公共文化资源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主要选择在城市公共文化区域建立艺术博物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相关配套设施齐全,并能吸引更多的参观者人群;二是公共文化区域具有公众开放性特点;三是当代的城市公共空间含义随之拓展,包括自然景观、交通空间、街道、广场、绿地、地上及地下、室内及室外等一切向公众开放的城市空间。
2.1.2 艺术博物馆与城市公共空间融合形式日益更新与拓展
艺术博物馆与城市公共空间融合形式从最初的二者外部空间环境的交互衔接,到囊括内部空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例如,我国香港西九龙文化区,计划兴建15 个表演艺术场地、至少3 hm2的活动广场,设立一所具有博物馆功能、聚焦于20 世纪至21 世纪视觉文化的文化机构,以及一个专门推广文化艺术和创意产业的展览中心,期望提高我国香港的文化水平。
2.2.1 打造多维度空间交互
通过物理空间环境与虚拟信息系统有效融合打造多维度交互空间,此类空间展示具有更加广泛的适用性及灵活性。数字技术能为参观者提供良性互动及知识传递,提升观者体验感。例如,参观者通过手持移动终端能对文物进行扫描,从而在屏幕上呈现此藏品相关年代、历史等信息与数据等。如果对藏品具有更加广泛的兴趣,则可轻轻一点欣赏到高解析度作品,对其细节特征进行深入的关注,更加近距离地感受展品的魅力。
2.2.2 增加体验式场景设计
展示设计不但要保证陈列的数字化与艺术性,而且需激发参观者的感官体验,依据参观者的不同需求,多方位获取不同的体验。因此,设计时需要将参观者带入不同场景与语境当中,并通过探索性的交互体验,帮助观者获得更多的体验。通过数字化交互平台能做到因人而异,通过不同的思考形式及行为模式给人们带来不同的体验感受[1]。
在内部空间设计时,作品与参观者“互动(interactivity)”作为艺术博物馆展示关键环节,需重视参观者的时间及感官体验。通过数字化技术与展品展示完成空间思维创新,增加展品互动性,从而提升参观者的感官体验。例如,制作机器人与在场参观者握手,通过互动营造出视觉幻象,迷惑参观者神经。在此过程中,通过人体感官与肢体接触能提升参观者的体验感。
数字技术为人类交流与互动提供更多的形式,其主要体现以下2 个方面。一是设计师与参观者交互。设计师与参观者二者的互动,征求参观者相关意见并引导其参与设计创作。其中瑞丁大学基础知识的工程(KBF)系统,完成了空间使用者与设计制造功能的融入,设计师、制造者与空间使用者能对方案进行对比与分析。而虚拟现实技术为设计提供了更多信息形式,利用虚拟“漫游”检验设计方案[2]。二是参观者与参观者交互。当前社会人际交往更加陌生,参观时参观者与同伴甚至与陌生人进行沟通,可能更好地满足个体情感需求及社会交流需要,增加参观者对展品的理解并完成知识共享。
数字化时代交互设计能为艺术博物馆展品的展示以及知识的传播提供更多的渠道。通过数字化交互设计能对艺术博物馆功能进行完善,保证照片信息传递的全貌性,拓展知识接受范围。同时,在虚拟和真实共存的博物馆中,帮助参观者获取超越时空的体验,促进知识传播,更好地满足观众学习和立体参观的需要。因此,加强数字化时代展品交互设计已然成为未来博物馆的重要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