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 芳
(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常德 415000)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体系已经逐步建立起来,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课程与专业院校的美术课程比较具有自己的特殊属性,课程内容所涵盖的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主要用于以后所从事的幼儿教育和幼儿园环境创设工作中,教学内容主要包含美术素养、绘画造型、工艺设计三大类别。我国所独有的自然环境和丰富资源,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民族传统文化。但中国传统文化在高师美术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并未得到广泛重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育呈现文化缺钙的现象,无法凸显中国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十分不利的。我国传统文化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的薄弱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理解比较肤浅,仅停留在熟悉的初级层面,没有深度挖掘传统文化背后的深刻内涵,没有迁移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形成的传统文化所包含的人文精神。比如对传统图案的学习,仅限于对于纹样的临摹,在学习过程中脱离了深入理解纹饰产生与流传因地域所具有的独特性,因此也忽略了传统文化的物化运用所具有的灵活性。美术教育是基于生活写照和文化内涵作为素材的,如果没有了深入探索这些素材而一味模仿,终究会形成僵硬的拿来主义。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未来的幼儿教育工作者,这种状况将不利于对下一代进行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教育。
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存在着把中国传统文化视为过时的观点,因而会自然而然不在意这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基础技能的教学实施与研究,自然也就导致长久以来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没有凸显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在美术技能教学方面也往往会偏重于技巧训练,而忽视对本民族人文精神的浸润和传统文化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如在装饰绘画、设计教学中,没能够做到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与现当代文化艺术元素融会贯通。
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民间艺术养分和深邃的民族文化精神,它连接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和情感,并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中国传统文化除了可视可听的物质文化,还包括中国文化内涵和审美精神,即采用中国人的角度去表达的,能够让人感觉到具有传统的中国味道。将中国传统文化巧妙地运用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过程中,能给学生的思想上、精神上一定的归属感,同时还能够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发扬。当代人们的思维和价值观念虽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但应当认识到本民族传统文化因素一直在影响着我们生活和精神,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既是未来的文化传播者也是文化受众,其创作的艺术作品要想获得更多的认同,就需要在创作过程中考虑受众的文化和精神代入感,艺术作品是否能够符合大众潜移默化的文化心理,是否能够引起人们情感与精神愉悦。另外要考虑在未来的美术教育工作中,如何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传递给下一代。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应当把本民族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教学内容,以独具特色的风格和艺术展现形式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呈现出来,让学生作为文化传播者起到不断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作用。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既然是未来的儿童教育工作者,是文化的传递者,他们应具备适合青少年教育的中外美术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需具备本民族文化基本知识和素养,要具有艺术作品赏析能力和审美判断能力,并具备较强的艺术教学能力。由此可见,要想从根本上提升美术教育质量,需要从提升美术素养这个源头抓起。国学也称为“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以及中医学、农学、术数、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1],是优秀传统文化之荟萃。让学生涉猎国学,将其全面渗透于学生的美术欣赏、审美理论教学中,这样能在传统文化与学生之间建立桥梁,使学生能够较全面掌握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基础理论知识、表现技能和文化内涵,并能够在中国国学中汲取养分,如唐诗宋词以及千百年来为国人所吟诵传唱的诗赋词与故事唱本等。学生也可以在中国传统视觉艺术中获取精髓,如敦煌莫高窟艺术、五代石刻、永乐宫壁画、明清山水画等,还可以从中国传统民间手工艺美术中提取元素,如木版年画、炕围画、墨色彩绘、彩陶、织锦、布艺、刺绣、扎夹蜡染、剪纸等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作为未来的幼儿教育教师,他们承担着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需在此基础上不断研究提升自我专业技能与艺术修养,才能在实施课堂教学时,让学生能够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与跨时代意义[2]。
中国绘画源远流长,中国画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与文学有着及其紧密的关系。在表现形式上,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既“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说中国绘画与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姻缘关系,两者缺一不可。尤其在山水画与花鸟画的妙画入神表现方面,画家往往借助了自身的文学修养,便能在作品中把万趣融入其情思之中,仿若美声悦耳的音乐旋律,仿若翩翩起舞的风姿,更有诗人独具慧眼之境界。中国画是对本民族的人文思想、精神意识与文化艺术的集中反映,体现了中国艺术精神。西方绘画是体面与色彩的融合,而中国画是随类敷彩与点、线、水墨的重合,强调意境的描写。中国画将中国传统哲学观进行有效连接,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表现形式。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书法的行书草书与笔墨线条的单项练习可以作为线描学习的基础,结合赏析清末文人山水花鸟画和中国历代经典名画,引导学生体验中国画表现手法与审美情趣。把中国画的审美意象和表现形式融入绘画教学,在教学中融入中国画独特的表现手法:(1)中国画的独特视角:散点透视——平远、高远、深远。(2)独特表现语言:构图章法、笔调韵味、连续视像合一图式。(3)独特色彩表现语言:随类赋采,墨色交融[3]。通过中国画提炼这些独特表现手法训练,让学生们体验中国画独特而又基本的中国元素、精神内涵、以及它所体现的民族个性品格。除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传授,还可以结合现代多媒体辅助开展创新教学实验,通过古典音画情景让学生体验绘画的意象之美,或者带领学生去大自然中营造身临其境的现场教学的氛围,让学生们能置于潜移默化的环境之中,触景生情,真切感受,用中国画多种多样技法与形式,如真表达自己的深刻感受,在即景表现、随类赋采的运作过程中,体验绘画艺术之境,从而提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判断能力。
将传统手工艺纳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教学体系中,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与传统手工艺文化进行有效结合确立科学的教学内容,在海报设计、黑板报设计、幼儿园环境设计等课程中融入民间雕刻、织锦、刺绣、剪纸等等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内容。站在审美的角度将美术设计和手工艺样式技巧进行结合,比如学习民间手工艺美术作品的基本造型规律、方法;分析民间手工艺美术作品的表现样式、结构、材料、色彩等造型要素,了解其制作工艺与流程;分析传统民间手工艺美术作品的艺术取向、构成规律、形式处理、以及蕴含的文化思想与民族精神与审美心理;考证民间手工艺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含义,研究民间手工艺美术作品的本质意义。同时,要求学生从“形”“色”“质”“工”“意”五方面考察手工艺美术品的显性美与隐性美以及造型与形式规律[4],并通过采集、记录和分门别类的归纳整理——对立体造型的元素作构成分析,以从手工艺的样式技巧研究出发,循序渐进探索设计的本质和原理。这种教学切入既训练学生设计思维,又能促使学生在继承基础上走上创新之路,并突显特色,现代设计与视觉艺术是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真正实现传统民间手工艺在现代设计中呈现艺术之美、精神之美和生活之美[5]。
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应将更多传统民间美术资源合理运用于美术教学过程中,构建多元化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形式。比如,彩陶是一种典型的民间手工艺艺术,古代已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和民间祭祀,在现代儿童美术教育中,陶艺被作为创造能力培育课程。但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由于课时限制,陶艺学习不够深入,学校可以建设特色民间艺术工作坊,让学生在第二课堂延续学习与钻研[6]。也可以借助远程教学手段,为学生展示不同地域的特色民间艺术,与民间艺术家互动交流,为学生生动呈现更丰富多彩的传统民间艺术样式。“从人文性、主体性、创造性、地域性等艺术特征角度对艺术人才进行培养教育,达到高校美术教育与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目标的统一。”[7]要充分利用当地的民间艺术资源让学生进行美育实践,可以采用引进来的方式聘请民间技艺高超的手工艺人担任高校的兼职教师,丰富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零距离的传统文化艺术学习平台。
把我国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是关系到我国青少年艺术教育之大事,也是为我国传统文化培养传承人的途径,其重要意义显而易见。在现代美术教育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要素,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应成为当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继承与发扬的切入点。期冀通过深入改革,促进发展,建立起中国特色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