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背景下白领阶层过度劳动研究

2020-01-17 12:07赵小强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年9期
关键词:消费主义白领过度

□文/赵小强

(兰州大学法学院 甘肃·兰州)

[提要] 随着物质的极大丰富,消费主义成为“后工业社会”的典型特征。消费主义为白领阶层提供了身份认同和地位象征的众多选择,也使他们深陷符号消费的泥沼不能自拔。一方面消费主义推动职场白领过度劳累程度加深;另一方面职场白领过度劳动伴随着收入增加又反向刺激消费主义生成,形成工作-消费的隐性循环。本文阐述消费主义和白领阶层过度劳动内涵及在我国发展,探讨消费主义与白领阶层过度劳动的因果关系,尝试性的提出可持续的建构要求:以理性消费和适度劳动两个维度为基础,建立健全政府、企业和劳动者(白领阶层)“三位一体”的保障机制,实现工作和消费和谐互动。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过度劳动成为职场白领的“新常态”,已经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关于白领过度劳动的形成机理,各领域学者见仁见智。但鲜有从社会学角度去探讨,他们认为,过度劳动与消费主义密切相关且相互作用。笔者在此基础上提出:过度劳动刺激消费主义生成,消费主义推动过度劳动程度加深。

一、消费主义的内涵及在我国的发展

消费主义最早形成于美国。一般意义上的消费主义是指消费者追求超越基本生存需要之外的体面消费,渴望无节制的物质享受的消费态度。正如鲍德利亚所说,消费者对物的符号和意义价值需求远胜于物的功能和使用价值需求。20世纪90年代,消费主义随着经济全球化迅速蔓延至中国,奢侈消费成为中国富裕阶层品质生活的风向标。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加之消费主义强大的渗透力,奢侈消费走出了“富人俱乐部”,走向“人民大众”。麦肯锡研究显示,2018年,中国人在境内外的奢侈品消费额达到7,700亿元人民币,占到全球奢侈品消费总额的1/3。《2019年双11洞察数据分析报告》显示,京东“双11”购买力按照收入划分,高级白领居首位,占比50.57%,其次小白领占比34.16%,蓝领占比11.64%,土豪占比3.51%。消费主义下沉市场发展趋势明显。以上数据,一方面显示了我国消费者强大的购买能力;另一方面也表明,消费主义正在由富裕阶层向以白领为代表的中产阶层蔓延。

二、我国白领阶层过度劳动现状

现代意义上的过度劳动概念最早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日本。过度劳动简称过劳,一般指超出法定工作时间或高强度的体力或者脑力劳动,导致身心疲惫,出现亚健康症状的劳动状态。现代意义上的过度劳动是工业社会的产物,主要发达国家均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过度劳动现象,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当然也无法“独善其身”。维信科技研究显示,2014年我国主流城市的白领过劳状态接近六成。智联招聘联合微医发布的《2019年职场人健康力报告》显示,81.8%的职场人认为工作压力是导致不健康的主要因素。以上数据表明,我国白领阶层过度劳动已经普遍且严重。缘何白领阶层会深陷过劳泥沼,笔者认为,这与白领阶层职业属性及消费主义倾向密切相关。

三、白领阶层过度劳动与消费主义因果关系分析

(一)过度劳动刺激消费主义生成。白领阶层并非凡勃仑所称的有闲阶级,但都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与有闲阶级不同的是,白领阶层的物质基础直接来源于其职业付出。这也解释了白领阶层缘何放弃休闲的权利选择继续工作。毋庸置疑,经济因素是主要原因。接下来,笔者基于白领阶层过劳的严峻现状展开论证。如前所述,经济因素是白领阶层过度劳动的主要动因,获取额外收入成为应有之意。收入的提高激发了白领阶层追求进步的欲望,也使改善生活和提升品位具备可能的物质基础。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的:“由于工资提高,工人对需求,特别是对必要生活资料的需求会增加,他们在极小的程度上增加了对奢侈品的需求”。但品质生活早已标签化,似乎存在确定的标准,这个标准的每条细则对应着象征社会认可成功或地位的商品。品质生活相对应的物质品消费,逐渐使白领阶层养成高消费习惯,不论这种消费是约翰·凯恩斯所说的绝对需要还是相对需要。一旦适应了高消费,这种生活水准就会被认为理所应当且应努力维持。再加上人际攀比、身份认同等因素的影响,这种消费习惯似乎只能有加固的倾向而无瓦解的可能。这种习惯逐渐趋于稳定,最终演变成消费主义。消费主义的社会性使攀比成为推动白领阶层走向欲望深渊的强大助推器。消费主义为白领阶层带来了物质充裕,却带走了其努力为之奋斗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如何守望初心,找回幸福感,方法可能正如一句名言所说,能拯救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

(二)消费主义推动过度劳动程度加深。消费主义具有明显的高消费特征,高消费促使白领阶层陷入独立性困境和过度劳动泥潭。接下来,笔者以白领阶层消费主义现状为前提展开对过度劳动的影响分析。一般意义而言,消费主义通常表现为以优质商品堆砌而成的高品质生活,高品质生活要求高收入支撑和维持,对于绝大多数依赖固定工作获取收入的白领阶层而言,较高的收入需通过较长的时间量或工作量赚取,较大的时间量或工作量要么是超出法定工作时间的加班或兼职,要么就是单位工作时间内高强度工作。以上几种情形均是导致白领阶层产生过度劳动的直接原因。这种关系具有一定稳定性。因为对于白领阶层而言,工作收入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如果工作带来的经济收益不足以支撑高消费,其将不得不面临“被迫加班”或“另谋出路”即兼职的选择。更为可怕的是,这种关系具有依赖性和社会性。依赖性本质上是一种强烈的习惯,会导致消费“上瘾”。社会性是指消费者单凭个体力量很难摆脱他们的影响,依赖性和社会性促使这种恶性互动更加牢固,使白领阶层陷入消费主义——过度劳动的囚徒困境难以自拔。

四、“消费主义-过度劳动”隐性循环的应对之策

(一)倡导适度劳动,建立工作-消费的良性循环。倡导适度劳动,建立工作-消费的良性循环,是一个多方联动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改变社会“大环境”,还要改变个体“小气候”。其一,倡导过度劳动,政府严格执法和正确引导是基础。我国《劳动法》规定的工作时间基本符合国际通行标准。立法适当但劳动监察缺位及不合理引导是顶层设计的缺失。首先,劳动监察应当主动作为,承担起贯彻执行劳动法应有之责任。鉴于当下白领阶层过度劳动的严峻形势,让劳动监察“硬起来”成为当前现实对顶层设计的强烈呼唤。其次,政府应当摒弃“唯经济论”,引导健康的劳动观和职业观,为适度劳动创造良好氛围。为此,政府引导不应经济“一边倒”,而应经济和健康“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其二,转变企业管理理念,保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筹兼顾。企业作为社会盈利单位,并非只有经济属性,同时具备社会属性。社会属性要求企业对公共福利尽职尽责。倡导适度劳动,企业改善绩效考核方式及管理理念势在必行。绩效考核适当灵活,可尝试弹性工作制或居家办公。管理理念应趋向人本主义,并认识到企业盈利的模式不仅有数量为王的规模效应,更有创新驱动和效率取胜的长久之策。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应当兼顾社会效益,使人成为发展的目的而不是促进发展手段。其三,白领阶层践行适度劳动是关键。在国家合理引导和企业重视白领阶层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其过度劳动的前提被限制,白领阶层践行适度劳动成为可能的替代性选择。在此基础上,白领阶层应当节制欲望、尝试慢节奏生活,重新定义幸福的内涵。

(二)倡导理性消费,打破“工作-消费”的动因刺激。克服消费主义,倡导理性消费,依然需要多方联动。其一,政府引导理性消费。高消费对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拉升功能,但高消费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危害使其不具有可持续性,感性主义支配着消费的发展,现实呼唤理性主义的回归。政府掌握的大众传媒应当宣扬健康理性的消费观念,为社会营造理性消费的良好氛围。其二,企业适当遏制盈利欲望,减少“制造”虚假需要。企业的盈利天性“制造”了大部分符号性的相对需要。企业无所节制的追求利润,使白领阶层陷入身心疲惫的险境,危害了公共福利,应当有所遏制。适当减少经济效益的内驱动力,稳步增加社会效益的投入产出,将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有机统一。其三,白领阶层应当树立理性消费观念,反对攀比式消费。理性消费注重自身的绝对需要,提倡将相对消费的时间精力投入到提升智力和培养人格上。白领阶层更应当积极践行理性消费观念,从自身做起,积极传播理性消费模式,倡导回归本然、回归自然的休闲生活方式。

五、结论及展望

本文在借鉴朱丽叶·斯格尔关于“工作-消费”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详细论述了过度劳动刺激消费主义生成,消费主义推动过度劳动程度加剧的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政府、企业和白领群体提出了破解“消费主义-过度劳动”隐性循环的“三位一体”建构方案,试图建立“工作-消费”的良性互动。毋庸置疑,本文从理性消费和适度劳动角度提出的建构方案在实践中一定会存在执行障碍,因为当下消费主义和过度劳动仍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但有所需要并非没有流弊。考虑到价值观的转变需要时间的沉淀,所以在不利结果到来之前,提前倡导理性消费和适度劳动,不失为明智之举。

猜你喜欢
消费主义白领过度
Film review:WALL·E
中药煎煮前不宜过度泡洗
加油员变身都市新白领
过度减肥导致闭经?
希望你没在这里:对过度旅游的强烈抵制
一线城市白领青年怎么住
消费主义视角下传统集市贸易的现代化解读
过度加班,咋就停不下来?
新媒体时代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
实用白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