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立德树人融入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把高职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关键。那么,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的路径是什么呢?习总书记给出了答案,“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从高职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着手。”这明确了高职院校在进行德育时从社会责任感教育着手。一段时间以来,高职生在成长过程中,社会责任感没有得到很好的培育,其主要原因来自学校、家庭、社会、个人,对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引导不够、监督落实不力。这无不成为高职教育中的重要课题。因此,社会责任感教育是高职教育重要内容,加强高职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是落实这一根本任务的有效路径。
习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高职生的社会责任感培育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多方协同育人,发挥学校的关键性作用、家庭的基础性作用、社会的支持性作用、政府的保障性作用,形成多方联动、协同配合的育人合力。
1.提升高职生社会责任理论水平。高职生文化基础、综合素养较差,他们的社会责任认知水平不高,存在对自我社会责任认识模糊的情况。高职院校负有培养高职生专业技能和社会责任感的双重责任,高职院校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高职生社会责任感认知度。目前,高职思政课程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利用好思政课育人功能,在开展思政课教学中,科学把握高职生学习规律,全面了解高职生的心里状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紧扣高职生学习生活实际,结合高职生的社会责任感现状,将社会责任感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结合高职生成长相关案例,结合党的艰辛奋斗历程,帮助高职生养成关注国情和党情的习惯,知悉我国经济社会的重大成就与风险考验,学生感悟到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结合国际时事热点案例,强化了他们对国外形势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责任认知与认同,培养他们科学、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思政课的吸引力、说服力。校园文化被喻为隐性教育,利用好校园文化对高职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教育价值。利用校园广播、网站、宣传栏,及时推送极具社会责任感的道德模范人物事迹。利用好优秀传统文化中责任担当教育资源,引导高职生到图书馆阅读有社会责任感方面的书籍、报刊、文章,组织他们撰写社会责任感方面的心得体会,开展社会责任感方面的讨论、辩论,让他们谈关于社会责任感的认识、立场、态度、感悟,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开展社会责任感实践教学。除了对高职生进行社会责任感理论教学外还应开展实践活动,高职院校应为学生搭建校内社会责任教育实践平台,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主观能动性。例如,开展以社会责任感为主题的情景模拟教学活动;开展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模范人物事迹研学会;开展“文明校园责任行”活动;组建学生社会责任感社团;举办志愿者服务活动。学生通过参加这些实践活动,感受个人与国家、民族、家庭、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能辩证地认识自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内化为情感心理认同,并能自觉投入实践中,切实增强社会责感培育的实效性。结合高职生课余时间多、学习压力小的特点,以开展社会责任感实践活动为载体,探索以“说、唱、演、写、拍、画”的形式开展社会责任感教育实践活动。“说”身边富有责任感的所见、所闻、所感,“唱”富有家国情怀歌曲,“演”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情景剧,“写”社会责任感主题文章、书法,“拍”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照片、微视频、微电影。“画”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图画、漫画。使高职生在参与这些实践活动中受到启发,他们在实践角色中体验责任使命,切实培育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孩子的社会责任感是极为重要的品质,家庭教育对个人成长是极为重要的,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基础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路径。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给孩子带来巨大的示范效应。为了增强孩子的社会责任感,父母应该做到以下两点。首先,父母以身作则。父母给孩子树立一个有责任、能担当的榜样。从小培养孩子尊老爱幼、遵纪守法、崇尚劳动的品质,助力孩子责任行为的生成。其次,父母与孩子形成融洽的沟通方式。父母通过与孩子交流,尤其在孩子思想困惑时能及时疏导,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尽管高职生大部分时间在校接受教育,但家庭教育依旧是不可或缺的,家庭教育对高职生同样有着基础育人功能。高职生在校期间,父母可以通过电话、微信、QQ掌握孩子的思想状况,引导孩子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参与各种志愿者活动。高职生假期在家时,父母给孩子创造承担家庭责任的条件,让孩子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培养他们爱劳动、知感恩、尊长辈,乐助人的品格,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理解社会的钥匙。“校企合作”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也是社会支持性育人功能的展示,校企合作是教、学、做一体化,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学生实践经历都是对高职生进行社会责任培育是载体,进一步地提升高职生的自控力,培养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高职生在实践中感悟担当、使命的真谛,增强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社会责任感。
在政府主导下,发挥宏观调控优势,运用顶层设计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以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作保障,深度推进校企合作。高职生在实践过程中与社会对接,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统一,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素养,帮助学生适应职业环境,增强了实操能力,拓展了视野,也增强了学生适应社会能力,提升了就业质量。高职生在社会实践中领悟社会责任感的真谛,从而增强高职生的社会责任感。
融媒体是一个集图像、文字、声音为一体的信息平台,具有信息的海量性、隐蔽性。“融媒体”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融媒体”的兴起给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快捷、便利、海量的信息是“00”后高职生取得信息主要途径。另一方面,面对“融媒体”融而多的信息,目不暇接的链接,一些披着理论外衣的思潮混淆视听,冲击着高职生的主流价值观,模糊了他们对社会责任的认知,也稀释着他们对社会责任感认同。高职生更容易在虚拟的世界中寻求梦幻的、肤浅的乐趣和满足,他们把娱乐趣味化、潮流化,进而抛弃理想、放弃理性、抵制责任。
准确掌握这些融媒体的新情况、新变化,有助于精准施策。中华传统美德中的社会责任教育资源依托于融媒体进行创新性转化,转化成高职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对国内外时政热点事件在自媒体平台上从社会责任感的视角加以解读,以短小精炼的微视频形式时时发布,这些小视频以生动活泼的方式传递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思想,高职生在春风化雨般氛围中接受、认同社会责任感,从中意识到自身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担当责任成为高职生的一种行为。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应积极探索责任教育的融媒体平台。培养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营造良好网络环境,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升理性社会责任意识的自觉性。
政府在顶层设计网络监管,制定网络违法的法律法规,及时组织专家对热点难点话题进行解读,增强媒体的公信力,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高职院校利用校园网络媒体对高职生进行社会责任感培养,在网络媒体上推送饱含社会责任感人物事迹,组织学生进行网络在线交流互动。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多方联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鉴别力,从而增强抵御有害网络信息的免疫力。学校、政府、社会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给高职生提供“勤工俭学”平台,高职生在实践中产生情感体验,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认同。
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要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开展高职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涵。家庭、学校、社会是高职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对高职教育都是极为重要的,充分发挥各方面育人功能,形成教育合力,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理解和领会社会责任,强化高职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实效性,真正把高职生培养成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