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县域,从县域的建立角度来看,其指的是依托对自然资源进行开采而形成的县域,其核心产业就是资源的开采、利用;从县域的功能角度来看,其指的是能够提供各种资源产品及初级加工品的县域。
所谓“资源型县域经济”,主要是指在资源型县域内、特定历史环境下产生的具备资源依赖特点的经济发展道路,主要包含产业架构、所有制形式、分配形式以及发展模式等。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在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区域内的资源有极强的依赖性。其能够向社会供应的产品大多是资源产品及初级加工品,产品结构相对单一,发展模式粗犷。同时,产业关联度比较低,产业链相对较短,覆盖面较小,所以很难对其他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形成积极的促进作用。伴随资源开采规模的不断扩大,不可再生资源必然会日益减少,如果不及时对产业结构做出改变,资源型县域经济很难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生态污染严重。在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因对区域内资源进行过度开采、加工,导致采空面积的不断扩大,从而发生地表塌陷,地表植被受到破坏,水土大面积流失,自然生态景观严重受损,同时,开采、加工形成的大量废气、废水以及废渣等各种废弃物,直接导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造成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三)要素构成相对单一。在资源型县域经济中,各种要素的汇聚及培育都是以资源为中心,所以导致要素构成比较单一,特别是人才要素。因为资源型经济科技创新比较缓慢,生产工具及生产模式都较为落后,很难吸引专业性的人才前来就业。在原有职工老龄化及人才不断外流的双重影响下,职工的整体素质日益降低,导致人才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
(四)财政资金短缺。其一,资源型县域经济对其他产业的稳定发展有比较大的影响,造成财政收入途径单一,从而导致财政资金薄弱。其二,因为资源型县域经济的主体产业大都是基础性产业,产品附加值比较低,利润大幅度流失,造成财政增收受限。并且,由于受传统制度的影响,当前资源产品的价格都比较低,长时间处在“不等价交换”的状态,资源开采无法取得相应的补偿,同样限制了财政增收,进而造成财政资金薄弱。
(一)资源型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机遇。当资源型县域经济正处于“水深火热”中时,区域发展战略的提出,给资源型县域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从行政级别角度来看,资源型县域对资源分配的权力相对偏弱,汇集资源的能力极其有限,资源型县域经济的转型发展只依托中小城镇自己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知道,资源型县域经济与其所处的中心城市能级紧密关联,正常情况下,所依靠中心城市能级越高,其辐射、促进的作用也就越强,其就可以取得更加多的物流、信息、金融、贸易、人才以及科技等各方面资源。因此县域经济需要借势而为、顺势而行。借助一带一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东风,依靠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等城市群融入到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通过构建完善的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体系,强化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并且最终实现区域协同发展。因此,在区域发展战略下,资源型县域经济应该走出“县域”,加强规划性建设的指引效用,积极投身于城市群建设,融入区域发展战略,从而达到转型发展的目的。
(二)资源型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路径。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下,资源型县域经济应当遵循以下转型发展的路径:第一,加速新型工业化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应强化规划指引,积极发展自主创新产业,牢牢把握区域发展战略机遇,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始终坚持市场导向,不断加大政府部门的支持力度,激励与扶持企业采取重组等方式推动县域内企业的规模化运营,尽可能培育并且壮大若干具备较强竞争实力的产业集群。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跟随新技术研发从低端产业链走向高端产业链,取得更多经济效益的过程。从政策角度来看,将循环经济当作最根本的市场准入限制、技术准则及加工方案,以企业的小循环为抓手,逐渐扩散向行业的中循环,最后产生区域内的大循环。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要以重点产业为中心引入及开发先进技术,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另一方面要以智能化、信息化及高科技促进主体产业向产业链的“精、高、尖”进军,开发出品牌更加高端的产品。第二,全面落实“引智”工程,强化人才培育及培训。重视经济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同步性,在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筑巢引凤”,逐渐创建起满足资源型县域经济特征与发展模式的人才“引进、培育、储备”机制,细化市场诉求及人才架构,改善现阶段人力资源的引进、培育及储备模式。全面落实“引智”工程,出台优越的人才政策,创建优良的人才环境;联合地级市共同建造研发基地,吸引、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第三,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资源型县域经济的转型发展唯有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才可实现。一是创建现代化企业体系,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真正主体。资源型县域经济的重点产业在于对资源的开采、初加工,企业大多是国有型企业,企业自主性相对较差,经济收益比较低,技术创新力量基础较弱,工艺相对滞后,缺少专业技术人才,在企业研发上基本上无投入。发展代替产业与接续产业的能力偏弱,无法满足资源型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要求。因此,在资源型县域经济转型过程中,应当创建起现代化企业体系,从加快技术创新与经营管理制度改革两个层面出发,借此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真正主体。二是全面发挥政府部门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从现阶段资源型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来看,市场并没有完全发育,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亟待提高。在此环境下,政府部门非常有必要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指引与帮助。即使是在市场经济制度较为成熟的国家,政府部门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依然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是极其重要的。所以,政府部门需要按照企业技术创新的具体情况及资源型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根本需求,采用便于操作的方式,合理指引、支持企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