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2020-01-17 11:27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0年7期
关键词:贵州旅游发展

乡村旅游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农村文明、天然景观、绿色菜肴、农业体验等为特色,通过满足消费者回归大自然、休闲娱乐及体验农业生产等需求的旅游产业形式。随着城镇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乡村自然景观、农村淳朴的生活方式、田园式生活体验等旅游方式已获得消费者的广泛认可,这些项目能为消费者带来截然不同的体验,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源动力。同时,乡村旅游还具有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等功能。乡村旅游的发展,不管是对于整个旅游产业还是对于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贵州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乡村旅游在贵州的发展具有相当优越的环境。不管是自然资源还是人文资源,都是相当丰富的。在自然景观方面,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各种独特的自然景观散布于各地,全省形成网状布局。全省有17个世居的少数民族,多彩的原生态民俗、建筑、工艺等人文旅游资源是贵州乡村旅游发展的难得的优越条件。

2019年贵州省文化旅游厅发布的信息显示,贵州省旅游市场整体运行平稳,各项安全措施得到落实,供给需求基本平衡。特别提到乡村游休闲游人气旺盛,民俗特色活动丰富多彩,假日旅游市场丰富活跃。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规划、质量、管理等方面,贵州省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编制发布了乡村旅游系列标准,包括《贵州省乡村旅游村寨、经营户(农家乐)、客栈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试行)》等。2020年贵州在全省范围内启动乡村旅游质量等级评定工作。通过质量等级评定,有效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整改。

二、贵州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贵州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路径之一。在全域旅游理念下,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赶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拥有良好的政策环境。目前,贵州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处于极其重要的关键时期,既有着良好的发展契机,同时也需要面对更多的挑战。

(一)基础设施薄弱,接待能力不强,服务质量有待提高。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具备相应的基础设施条件。在贵州省的各地州县,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乡村旅游发展具有很好的条件,天然景观奇秀,民族风情诱人,历史文化悠久,但是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薄弱,甚至中型客车都无法前往。大多数经营主体为家庭,工作人员为家庭成员,经营者未得到相关专业指导与培训,多凭经验进行经营管理,综合接待能力不强。

旅游服务质量是地方文明与文化的窗口,也是决定乡村旅游发展生命的主要因素。在贵州乡村旅游事业推进的进程中,相关旅游从业人员未获得规范的服务培训,他们服务意识淡薄,整体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二)旅游产品单一,缺乏市场拓展。乡村旅游产品本应该是给旅客提供体验不同的乡村的生活、饮食等,但现实是其产品往往缺乏创新,同质化现象严重。多数表现为简单的“到此一游”,简单的“吃农家饭,住农家屋,购农家土特产”,忽略参与体验型旅游产品的开发,没有让游客真正参与到乡村活动中,真正满足其旅游需求。此外,贵州乡村旅游部分仍然停留在较初级的阶段,看看风景,吃吃农家饭,很少融入文化内涵,乡村旅游产业原本应当大有作为的民族节日、风俗、美食、工艺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

(三)缺乏理论思考,管理机制与体制缺失。贵州良好的生态环境加上多彩的民族风情文化是发展乡村旅游优势资源。但在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中,谁来发展、发展什么、如何发展、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市场前景及保障措施等问题都缺乏思考,更没有形成科学规划,从而导致了其发展的盲目性、随意性。

乡村旅游发展依靠的是旅游资源,但是如何把旅游资源利用好的关键还在于人才。贵州乡村旅游从事主体大多数是农村村民或一些投资者。他们对乡村旅游发展的理解局限于可以赚钱,他们也缺乏管理经验。在此情况下,贵州乡村旅游缺乏有效的管理组织,没有较完善的管理机制与体制,导致其难以向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同时由于相关的主管部门不能对经营主体进行有效管理,乡村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得不到保障。

(四)乡村旅游发展地域个性化特色不强。乡村旅游发展最大的特色是让旅游者回归自然,呼吸乡村清新的空气、吃到安全优质的农产品、体验民族文化风俗和乡村农耕文明。但乡村旅游发展中过多地把城市元素符号引进来,特别是在餐饮、住宿方面更是如此,无法体现乡村旅游的特色,让旅游者感觉不到乡村之美。乡村旅游产品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有特别的意义,是发展乡村旅游最关键的部分。乡村旅游产品有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等形式,但是在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商业化现象严重,产品失去“土”味,生态和文化资源挖掘不够深入,开发力度低;同时,乡村旅游产品的设计缺乏创新性、艺术性,难以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与高文化品位的需求。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思路

乡村的振兴必然意味着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全面改善。乡村旅游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要解决贵州乡村旅游发展的痛点和难点问题,确保乡村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采取有针对性地措施,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创新旅游产业发展的模式,优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

(一)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发展乡村旅游,要让游客进得来、出得去,住得下。接待能力较弱是贵州乡村旅游发展的痛点问题。首先,需要增加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修通乡村旅游致富路,同时对乡村旅游景区、交通、客栈、民宿、农家乐等基础设施进行科学规划和特色打造。其次,创新乡村旅游业经营管理模式,引导以个体为中心的发展向抱团式集体发展转变。大力倡导和尝试“农户+农户”“公司+农户”“公司+社区+农户”“政府+公司+农村旅游协会+旅行社”等多种经营模式。激发广大农村居民的参与性,使得他们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主体之一。这种兼具规模发展产业实力提升的发展模式应当值得倡导。此外,应当定期邀请高校或旅游部门相关专家进行提升接待服务素质技能的培训或讲座,提升从业者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二)强化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丰富乡村旅游产品类型。贵州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具有丰富的可挖掘资源,应该注重开发参与体验型的乡村旅游产品。通过吸引旅客直接参与活动中,真实体验农家生活。可加快采摘、自助农家乐、民宿游等项目的提质升级。在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中,要注重挖掘地方生态、民风民俗、民族工艺等元素的价值,打造丰富多彩的民俗特色活动。一改“吃农家饭,住农家屋,购农家土特产”的初级产业形式,形成集观光农业、休闲、养生和生态教育为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要避免旅游产品开发的同质化竞争现象,要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结合区域特色,打造区域独特的乡村旅游产品。

(三)对乡村旅游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建立与完善乡村旅游发展的机制。乡村旅游要获得稳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就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绿色发展理念是特别重要的,在发展中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建立共建共享,融合发展机制。整合相关资源,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联动,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与农业、科技、教育、健康、文艺、非遗文化保护传承等领域深度融合,培育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同时需要建立与完善乡村旅游发展机制,为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规范和指引。对乡村旅游的从业者进行专业培训,确保旅游产业的。此外,需要结合景点产品开发的定位、发展模式及发展前景等制定相应的培养规划,培育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干部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打造一支在农村用得上、留得住并能真正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人才队伍,为贵州乡村旅游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四)突出乡村旅游文化特色,以农为本、多元发展,丰富内涵、品质发展。突出乡村旅游文化特色,其意义在于乡村旅游发展的资源要就地取材,不要失去乡村的本色,不能过多地加入或者引入现代都市元素冲淡乡村文化。开发过程中要保留乡村的特色和印记。乡村旅游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乡村振兴,是为了农民得实惠,所以发展中应该以农民为受益主体。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必须尊重农民,依靠农民,积极引导他们参与建设,通过模范引领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得实惠。政府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应该有更大的作为,可以加强资金和政策的倾斜力度,利用税收等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投向乡村旅游。在文物的保护、文化的传承方面注重平衡,以保护为原则,以适度开发为参考,利用现代的科技手段,丰富乡村旅游发展的内涵,打造乡村旅游的品牌。坚持生态第一,绿色可持续发展,以乡村旅游产业内涵发展的实际的行动证明贵州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四、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为贵州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送来了契机。通过乡村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路径,可以使乡村文化、民俗、非物质遗产得到保护和传承,乡村旅游的发展能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促使农民增收致富,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建立与完善乡村旅游发展的机制,是促进贵州乡村旅游向规范化、产业化方向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贵州旅游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贵州,有多美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旅游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贵州古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