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结合模式下高校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2020-01-17 10:30刘启云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会计学产学研应用型

刘启云

(呼伦贝尔学院 内蒙古 海拉尔 021008)

高校一直是培养社会需要人才的主要阵地,会计学专业对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很高。为了使会计学专业的人才能够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缩短学生在校与就业之间技能的差距,制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做到因材施教、分类培养,需要探索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素质与能力的结合、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充分实现课内、课外一体,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基地一体,招生、培养、就业联动一体,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一、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需求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素质及应用型的会计学人才需求增加,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从业人员是否具有实践创新能力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应用型会计学人才是可以将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会计工作实践的专门人才,并能够参与企业管理,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因此,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是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其中“构建以企业为关键、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体制,推广以高校教学为主、以校外实践为辅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我国高等院校要同广大企业、研究院所进行深入协作,积极推动协同创新,这是当前社会需求提出的新要求。

二、推进产学研结合的高校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地方应用型高校在培养会计学应用型人才方面不断地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但在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各种问题,使得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进展缓慢。

(一)会计学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对称

目前,企事业单位需要复合应用型的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基本的素质是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快、发展潜力大、综合能力强。但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一些毕业生并不能满足当前用人的需要。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满足工商企业、金融企业、中介机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及其他相关部门胜任会计及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和创新型专门人才,但是一些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学生的就业不能做到无缝对接。企事业单位需要毕业生上岗后能够直接适应岗位的需要。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的过程中,首先考虑是专业递进式的教学需要与安排,缺少企业设置的相关课程,不能做到企业需要什么人高校就培养相应的应用型人才。当前人才供需现状是:市场需要大量的会计学专业人才,而高校又有大量会计学专业学生毕业后求职不畅,从而形成了供需双方都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

(二)会计学专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形式单一

本科教育培养方案中要体现协同创新的理念,高校与企事业单位及相关部门为了共同发展都要具备产学研协同创理念,在校企之间,能够促进教师的发展、资源的共享和人才的培养。从高校会计专业现有的教育模式看,协同育人工作推进比较缓慢,协同创新一般会体现在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时,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与社会对接,会充分考虑协同育人。高校有校企联办的专业,校企双方会积极合作,实现校内外资源共享、必修课程共同承担。学生在大四是可以前往企业,由企业方与学校沟通安排相应的课程,到企业安排的单位实习,到企业参观,请企业专业人员进课堂,对教师进行短期培训。但是由于会计学专业的特殊性,校企联办专业很难推进,难以实现校企合作。而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很难接触到企业核心的财务相关内容,达不到实习的真正目的。高校会计学专业一般较多、企业需求量较少,大多企业也是以营利为目的,校企之间实行协同创新过程中,普通本科院校通常处于弱势地位,产学研协同育人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

(三)会计学专业产学研合作意识不强

会计学专业一直是高校中生源好、录取分数线高、就业也相对较好的专业,但是与校企联办专业一直难以推进。目前,仍然存在着企业和高校对产学研合作认识及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合作仅限于表面上,企业经营校企合作都是以盈利为目的,一般注重短期效益;而高校一方面需要会计理论的研究,另一方面还培养社会上需要的会计人才。这种人才供需的不对称,对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只有与企业密切合作才能深入掌握会计学应用型人才市场的要求,了解市场发展的动态,提高会计学人才培养的效果。企业和高校对产学研合作缺乏总体规划,高校培养出的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不适应企业对新入职的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要求。目前高校的相关学院逐渐引入了校企合作模式,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但是合作层次较低,形式也较为单一,不能满足现有学生实习和就业的需要,多数合作程度较低,多注重形式,而忽视实质。

(四)企业、教师在校企合作中参与度较低

应用型高校转型过程中要深入推进校企合作,高校转型采取的有效途径就是将学校的一元管理的办学模式转为由学校和企业(地方)等多主体参与的多元治理办学模式。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校企合作中的企业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度过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通常采用“3+1”的教学模式,三年在高校按照正常的教学模式上课,而最后一年去企业进行学习和实习。由于一般校企合作的企业层次不高,条件较差,多数不能满足学校转型发展的需要;因为会计学专业的特殊性,学生作为实习生不能真正参与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监督,而校内的模拟实训也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现实需要。高校在应用型转型过程中,与企业合作的教学模式教师的参与度较低。许多教师由于教学工作量和科研工作的压力,对于与企业的合作总是持有和自己无关的态度,对参与产学研合作积极性不高,导致协同育人的创新手段和模式都受到很大的限制。

三、进一步加强应用型高校会计学专业产学研合作的对策

(一)优化会计学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设置

专业和课程要与企业和产业链对接。首先,应用型高校的会计学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的课程必须要符合企业需求和岗位需求,要重点突出综合型和应用性,对于会计专业必修课程、限选课程和任选课程选择设置的过程中要实现7:2:1的比例,凸显实践性;其次,教学内容要和职业标准对接,会计专业是应用型非常强的专业,随着社会中行业、企业需要,要随时调整课程设置,进一步缩短学生就业的适应期;再次,教学内容要增加全真模拟仿真实训,将企业搬进校园,让学习和工作无缝对接,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要引入企业经营模拟实训,让学生熟悉会计工作的整体流程,企业内部的账务处理以及对外如何与其他部门办理相应业务;最后,学校校园文化和职业道德要与企业文化相对接,学校可以组织职业技能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将企业文化渗入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

认清专业发展前景,人才培养要和经济社会需求相对接,使得多个专业方向彼此联系、共享开放、相互作用。地方高校在课程设置过程中要结合地方特色和区域优势,开发相关专业和课程,经济管理类的课程都会开设专业必修课《基础会计》《财务管理》等会计类课程,因此设置课程要充分考虑课程的相互关系。开发拥有地方特色的应用型会计学教育,同时培养真正能够解决地方问题的实用型会计人员。进一步利用地方高校的教学资源,地方政府积极帮助高校改善教学条件,这样才能培育满足地方需要的应用型会计学人才。

(二)改革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管理

会计教育的开展离不开高校会计课程的实施,培养综合性、应用型的高校会计学人才,需要各个高校要增强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鼓励高校会计教师积极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地方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要加大实践教学的学分的比例,应用型高校应当不少于25%,可以开设独立设置的实验、集中实践环节,可以设置课内实践,加强学生“教、学、做”一体化的力度。使会计实践和会计理论能够有效的结合,进一步增强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毕业后与岗位相匹配,缩短学习和就业的适应期。在高校建立实训教学体系,开设会计实训课程、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企业经营模拟实训,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增强教师实践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学生实践实习的主动性。

鼓励教师积极深化教学研究、转变教学理念,从传统教学的知识导向能力导向转变,2020年春季学期,由于受疫情的影响,各个高校都采用线上网络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教师积极采用各种教学方式保证教学,比如:用课、直播、在线指导等形式,充分以学生为中心。还使用了新道的云平台,云智学堂、超星平台、慕课平台等企业的教学平台,这也为今后教学改革提供了思路,可以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充分结合,促进实践教学模式的形成。

(三)加强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1.高校与行业、企业对接

高校为了能够培养与地方需求相适应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必须要和行业企业对接,高校要主动开展校地、校企、校际之间的产教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教学过程应该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应用,向激发学生“内驱力”转变,在校企的合作中,就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优势,共同培养人才,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有效衔接,校企双方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共同建设师资队伍,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共同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开展课程建设。进一步解决会计学专业学生实习难、实习岗位缺乏的现实问题,为学生提供岗位操作、岗前实训、工学结合的条件。

2.校企要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校企的深度融合可以将企业资源引入教学过程中,有助于会计学实训案例库的建设、会计应用型教材的编写、会计专业试题库的完成,进一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满足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学习的支持和推动线上教学,深入进行教学改革,校企双方能够实现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共享。

(四)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实现与企业“零距离接触”

1.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走向企业

教师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的很多会计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直接上讲台,缺少实践经验和能力,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若要让市场与人才培养无缝对接,就需要引导老师走下讲台,深入企业,学会管理,走向市场。提升教师解决企事单位财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实现共赢。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与社会相适应,产学研协作是大学教师对自我继续教育、自我知识更新的重要方式。高校教师在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能够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解决实际问题,让教师能真正熟悉实际业务的流程,积累经验,拓展专业知识,能将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让企业成为师资培训的基地,让教师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以企业、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学生,更好地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可以积累教学中需要的实际案例,促进教学相长,也有助于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时可以弥补学生在校外实习过程中只有企业导师指导,一定程度上缺乏理论指导的问题。

2.企业要充分利用教师的智力支持,吸引教师

应用型教师需要丰富的教学实际经验,为企业输送会计学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实现更高经济效益服务。因此,企业应该积极引进和吸引高校教师走进企业,为教师提供一定的工作便利条件。企业在教师参与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教师丰富的理论知识,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企业注重技术能力的成长,加强对企业技术研发投入,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会从中获得一方面是教师的智力支持,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实习的形式参与到企业管理中。

总之,要实现会计学专业产学研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学校、企业、教师、学生的共同参与,高校培养出应用型人才需要符合市场的需求,企业可获得需要的人才,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才能真正实现毕业即就业。但是,这种模式的普及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和壁垒,所以,会计学专业校企协同育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需要学校、企业、社会的共同努力,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产学研结合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猜你喜欢
会计学产学研应用型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2021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关于2021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的表彰决定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浅析网络时代会计学的发展
产学研协同创新伙伴关系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中国会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
以就业为导向的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