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是经济增长的催化剂,也是激发国民经济新活力的推动力。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能够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所需,对维持社会稳定具有积极影响,同时中小企业的创新优势也十分明显。从中小企业的特点来看,具有规模小、技术单一、融资效率低、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特征。因此,国家近年来出台了多项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其中包含金融扶植政策,近年来各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投放的贷款规模不断增长。
从广西地区来看,中小企业信贷规模的提升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和金融机构的扶持。201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引发《关于促进广西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指出要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并推动开展中小企业无抵押贷款试点。今年以来,在全球经济下行驱使下,广西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复工复产的金融政策。截至2020年3月初,广西金融机构累计为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760亿元[1],解决了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的燃眉之急。
贷款投放后,中小企业的信贷违约风险是商业银行应当关注的重点,总体上来看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违约风险相对大型企业来说比较高,这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有关。因为中小企业容易受到政策、市场等因素的影响,由于信用、流动性等风险而造成信贷违约,因此商业银行应当强化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本文主要从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表现和成因进行阐述,重点在于提出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预警策略,对实际信贷风险管控具有重要意义。
从广西地区商业银行的整体情况来看,随着对中小企业信贷投放规模的增加,相应的信贷风险也不断增加。而相应的信贷风险则存在于审前、审中和审后环节,因中小企业自身情况变化造成信贷风险积聚,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产生不利影响。
案例:A公司为中小企业,广西某商业银行对A公司进行信贷审核后,为其发放三年期贷款200万元。2019年贷款到期后,A公司迟迟未能还款,商业银行追讨无果后提起诉讼。商业银行在对该笔贷款进行复核时,发现A公司存在虚增营业收入和利润的情况,但在贷款审批时没有及时发现相关问题,因此造成一定经济损失。
该种信贷风险主要存在于贷前调查环节,商业银行信贷人员需要对中小企业的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等财务报表进行严格审查,从而确定初步确定信贷投放意向。但从实践来看,中小企业存在虚增营业收入、虚增利润、银行流水造假等问题,主要是为了增加贷款申请额度和顺利获得信贷审批。如果商业银行信贷人员没有仔细核查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未与之前年度财务报表进行比对,或者实地调查流于形式等问题,都会造成信贷风险的发生。
案例:广西某城市商业银行为小微企业B发放了一笔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企业并未将该笔资金用于正常经营,而是用于长期投资,一段时间后,企业出现短时期内资金短缺的状况,最终影响正常经营不得不宣告破产。银行贷款也无法及时收回,信贷风险增加。
在中小企业信贷风险中,流动性风险是主要风险表现。与其他风险相比,流动性风险具有隐蔽性特征,不容易被及时发现,但造成的经济损失却不小[2]。案例中的小微企业主要是由于贷短投长而造成流动性不足,从而影响了正常经营。这是中小企业经常遇见的问题,中小企业本身规模较小,流动资金也不多,一旦发生流动性不足则极易引发资金链断裂,从而无法偿还流动性负债。
一方面,中小企业规模小,资产数量少,发生违约风险时会对银行造成损失。这是我国中小企业的普遍特点,广西地区也是如此。虽然广西地区出台了多项措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助力中小企业复工复产,但是无法改变中小企业本身的特点。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经营年限比较短,各项资产积累的并不多,所以偿债能力并不强。一旦发生违约风险,可能导致商业银行无法足额收回贷款的问题。另一方面,中小企业风险承受能力差,因此也说明偿债能力弱。这主要是指中小企业容易受到政策、市场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无法承受过多风险,造成贷款违约的概率也比较大。中小企业一般员工人数并不多,部门职责分工也不够明确,一般缺少对市场及其他环境进行研究和预判的部门,所以无法对风险进行预估,导致风险出现时缺乏及时的应对措施,更没有能力偿还相关债务。
银行信贷客户经理方面,主要涉及贷前调查、贷中和贷后管理环节的操作风险。贷前调查中,主要存在客户经理对中小企业财务报表、发票、合同等资料审查不严格,对企业资质审查不严格等。同时在实地调查中容易出现形式主义,仅对企业生产经营地点进行拍照留存,并未充分审查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这些都会增加信贷风险。贷中环节,信贷客户经理在信贷系统录入过程中,将中小企业的相关信息输入错误属于信息系统操作风险,还有交易处理、模型等操作风险,这些都会增加信贷风险。贷后环节中,同样是客户经理疏忽、忽视中小企业潜在风险等问题容易造成信贷风险增加。与此同时,信贷审批人员也存在操作风险,审批过程中对中小企业资料审查不严、个人风险认知低以及主观因素的过多介入等问题,也会增加信贷风险。
基于上文表述,本章主要探索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原因,从中小企业自身和商业银行两个角度探索风险的成因,从而保证分析的全面性与完整性。
第一,政策环境的影响。这与我国的宏观政策息息相关,政策一旦变动,可能会对中小企业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原本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企业,在政策变动后不再大力支持,相关的优惠政策减少,这样中小企业的营业收入会出现下降,从而增加信贷违约风险。第二,经济环境的影响。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容易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在全球经济环境低迷、国内经济环境下行趋势下,中小企业更是举步维艰。利润难以实现预期,甚至经营都存在困难,违约风险不断提升,信贷风险随之增加。第三,科技环境的影响。这里主要是指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影响。科技发展速度之快超乎想象,因此科技环境也具有多变性,科技型中小企业如果产品研发速度慢则面临被淘汰的可能,这样企业就无法维持运营,从而增加信贷风险。
第一,中小企业发展中,特别是小微企业,与行业的发展具有紧密关系。如果行业处于下行周期,则中小企业的收入和利润都会受到影响,经营风险随之增加,从而增加信贷风险[3]。同时,市场因素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原本发展好的行业可能突出受到冲击,这也会对中小企业产生不利影响。第二,中小企业对于市场的选择也很关键。如果中小企业选择了朝阳产业,自然发展势头良好;而一旦未经市场调研选择了夕阳产业,那企业发展自然无法持续,这样市场风险就会增加企业的违约风险。第三,市场供需的影响。根据经济学理论,供求关系决定市场价格,如果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供给过剩,则市场价格就会下滑,企业利润很难提升,对企业还本付息都会产生不利影响,从而积聚信贷风险。
一方面,中小企业缺乏对政策、行业、市场等因素的预判,或者预判不准。整体上来说,我国的中小企业一般规模较小,企业内部部门设置不完善,缺乏独立的研究部门,用于政策和行业等内容的研究。这样中小企业就会面临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对相关政策和行业信息掌握不及时,并且对政策的认识也不够深入,从而造成预判不准、盲目发展等问题。另一方面,企业自身决策风险也会增加信贷违约风险。对于任何企业来说,正确的决策都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障,中小企业也不例外。但是,由于缺乏对政策、行业、市场等信息的准确预判,中小企业的决策也会产生偏差,错误的决策不仅会影响企业收入,而且会对企业的发展战略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增加经营风险。
盲目投资是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增加的重要影响因素,不仅会影响企业正常运营,而且会造成企业流动性不足。商业银行中小企业的不良贷款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由于中小企业盲目投资导致。根据对C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不良贷款进行的调查,在不良贷款中有42%是由于中小企业跨行业盲目投资失败所致,最终造成企业经营困难,资不抵债从而形成不良贷款。还有19%是由于中小企业短贷长投,造成自身流动性不足,资金链断裂,最终无法偿还贷款。由此可见,盲目投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致命因素,也是增加信贷风险的重要原因。中小企业盲目投资主要是由于对自身定位不准确,未评估自身实力及相关风险就盲目扩张,加上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弱,从而影响后续经营。
商业银行内部存在的问题也是增加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重要原因。第一,信贷相关人员风险管控意识不强。在贷前调查环节,忽视中小企业财务、经营等方面的风险,由此产生的操作风险成为信贷风险增加的原因。第二,信贷客户经理为了业绩需要忽视相关风险。在商业银行经营中,会重视员工业绩指标的完成率。一些信贷客户经理为了完成业绩指标,明知存在风险却对中小企业进行授信,存在道德风险等问题,这些问题也是信贷风险的成因。第三,贷后管理工作不到位。贷后管理环节是管控信贷风险的重要环节,如果信贷人员对贷后管理工作得过且过,则无法及时发现中小企业的潜在风险,增加贷款回收难度,增加不良贷款形成的可能性[4]。
风险预警策略的得出基于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表现及成因,主要从风险预警意识、平台与模型搭建、预警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思考,以贷后管理、多维度分析、大数据筛查等为手段促进信贷风险预警策略的实施。
风险管理,意识先行,提高商业银行信贷客户经理及审批人员的风险意识是关键。贷后管理是识别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重要途径,也是商业银行进行风险管控的主要方式。贷后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访谈、实地回访、贷后资料收集等方式,了解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等信息,从而判断是否存在信贷风险。在贷后管理过程中,信贷相关人员应当时刻保持风险意识,以风险管控作为信贷业务判断的重要依据。另外,贷后管理人员还可以通过行内沟通、行业资源查询等方式获得更多信息。例如,某中小企业的关联企业在商业银行的其他支行发生信贷风险,则贷后管理人员也需要提高对该中小企业的关注级别,以便及时识别风险,从而降低信贷风险。由此可见,贷后管理是信贷风险预警的直接途径。
宏观环境因素和行业环境因素都是影响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重要因素,因此商业银行信贷相关人员需要时刻关注关键信息,并进行深层次、多维度分析。对于宏观环境,主要关注与授信中小企业有关的政策变动情况,特别是会对中小企业经营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通过分析判断可能引发的风险,从而提高风险预警级别。对于行业环境,主要关注授信中小企业的产品价格、行业发展趋势等信息,并通过全面分析得出判断。对于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信贷人员需要通过贷后管理来发现其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并识别潜在风险,从而调整对风险的关注程度。总之,商业银行信贷相关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以及风险预警能力,将潜在风险的损失最小化。
从我国来看,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正在解决各个领域内的难题,对金融领域尤为明显。大数据技术的融合,不仅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风险预警效率,而且有利于提升风险预警的准确度和覆盖范围。从信贷风险预警平台研发来看,商业银行借助预警平台能够及时获取中小企业的风险信息,如工商处罚、涉诉等风险信息,并据此制定风险管控策略。以信雅达信贷风险管理系统为例,通过为商业银行接入司法、征信、工商、监管等多个部门的信息,借助大数据进行筛查,有效提升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预警能力。从实践来看,多家商业银行近年来纷纷搭建信贷风险预警平台,辅助信贷相关人员及时识别风险,通过风险预警制定科学的风险管控对策。
新时代,商业银行要提升信贷风险管控水平,就应当改变传统的事后风险管控策略,转为构建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风险预警体系能够有效提升贷前分析效率,通过自动化、智能化分析,对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经营风险等进行有效识别,推动贷前调查效率的提高。对于贷中决策质量也可以起到改善作用,借助风险预警体系,商业银行可以对中小企业的风险程度进行评价,从而降低决策失误概率。具体来看,一方面,不断提升前瞻性预警的能力和水平。本着“早预警、早发现”的原则,商业银行应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搭建前瞻性预警平台,提升整体前瞻性预警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构建风险预警模型,实现智能化风险预测与分析。借助预警模型,商业银行能够制定最优的信贷组合方案与政策,进而降低信贷风险。
商业银行落实国家政策对中小企业授信,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与此同时,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值得关注,如果不能很好把控,则商业银行会面临损失。研究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主要还应当从信贷风险的表现及成因入手,从中小企业自身和商业银行两方面深入剖析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这也是本文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表象及原因的分析,才能得出相应对策,提出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预警策略是本文的主要目的。因此,应当从贷后管理、多维度分析、大数据筛查和风险预警体系构建四方面着手,不断提升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预警能力和水平。本文借助广西金融机构的案例,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由部分到整体,提出的风险预警策略具有重要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