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的区域创新创业环境体系能够起到提供创新创业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引导技术资源流向、降低交易成本等作用,可以有效配置各类技术资源,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下,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任务要求下,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对滨海新区而言势在必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确保新区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的精准高效,客观审视新区创新创业环境的现实状况是前提和基础。一直以来,滨海新区高度重视创新创业环境的优化升级,目前,新区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一是建设了一批重大创新平台。中国工程院创新研究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人工智能军民融合创新中心、中国核工业大学相继落户,累计建成市级以上研发机构474家、各类众创空间70家、产业创新联盟37家。
二是出台了一批科技创新政策。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天津市滨海新区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才发展基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加快发展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意见,为新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撑。
三是创新要素聚集力不断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达3.3万家,亿元以上科技企业163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23家。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全年发明专利9100件,技术合同登记交易额超过220亿元。“海河英才计划”落户3万人,占全市的25%。
虽然新区在营造创新环境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与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相比,仍有改进的空间。本文选取了2018年中国城市创新创业环境排行榜中排名比较靠前的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进行对比,发现新区在创新创业环境方面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创新创业政策仍需优化,政策覆盖面还不完全,政策创新性不强,政策落实缺乏有效的跟踪服务;二是服务创新创业水平有待加强,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不强,全链条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还没有完全到位;三是全社会未形成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氛围不够浓厚;四是人才集聚能力有待提升,公共交通、信息化程度、文化、体育、娱乐等设施建设不够,阻碍新区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吸引。
为进一步提升新区创新创业环境的竞争力,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是关键和重点。2018中国城市创新创业环境排行榜中,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综合排名靠前,其中北京人才研发优势明显,上海金融创新极具特色,深圳政策设计亮点十足、杭州信息经济引领创新势头强劲。纵观四地在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上的主要做法,可以归纳为四条经验。
(一)创新创业政策完备。区域创新创业环境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其可塑性主要表现在可以从特殊政策上做文章,进而营造创新创业的区域优势。政策的完备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政策设计上,从财政金融支持、人才支撑、创新载体建设、科技服务业发展等各个方面,形成了覆盖创新创业体系全过程的政策链。二是政策创新上,确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创新支持领先优势,无条件支持企业创新创业敢作敢为。三是政策落实上,坚持创新政策不断加码与有效落实并重。
(二)创新创业人才集聚。人才是创新创业环境的重要主体,是关乎创新创业环境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先进地区能够聚集人才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创新创业载体丰富多元,科技型企业增长快速,促使创新创业人才加速集聚。二是高校科研院所分布集中,研发机构或组织内部的研发部门是区域科技人员最为集中的地方。三是人才政策及服务优良,通过改革人才制度大力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同时在文化、教育、娱乐、交通、医疗等基础生活及社会保障的方方面面为高层次人才提供良好的服务。
(三)创新创业服务质量过硬。高水平的服务是鼓励、支持创新创业的有力举措。先进地区在服务创新创业方面具有三个共同点:一是中介服务组织发达,这些组织部门兼具市场的灵活性与公共服务性等两方面的特点,不仅可以有效协调与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且不断帮助政府部门和市场激活资源,进而增强区域内创新的活力。二是金融服务到位,不仅构建了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还依托金融产品创新及科技金融协调机制,满足各类创新创业主体的金融需求。三是创新创业服务的信息化程度高。四地中尤以杭州的信息经济发展较好,基于“互联网+”平台打造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了全程无纸化发放、验证和流转,体现了最优、最便利的服务理念。
(四)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浓厚。创新创业文化的培育有助于唤起社会大众创新创业的能量、热情、主动性和责任感。四地的创新创业氛围之所以高,一是得益于不断涌现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最具创新性和活跃度的市场主体。二是更具包容性的生活方式,鼓励多元化和非对抗的思维模式,允许和鼓励试错等。三是重视创新文化建设,深圳的创新文化建设起步较早,“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等一系列创新理念,是深圳创新文化的标志,极大推动了深圳创新创业的时代进程。
针对新区创新创业环境方面的不足,充分借鉴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的经验做法,提出以下思路对策。
(一)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创新文化环境是区域创新发展的关键,涉及到区域文化底蕴、居民文化素质、主流价值观、思维模式等方方面面。营造尊重探索、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力戒浮躁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是营造鼓励创新环境的人文基础。一是大力发展小微企业。新区要想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就要大力推进小微企业发展,小微企业的创新意识更强,思维更活跃,是推动新区创新创业氛围改善的重要力量。二是继续加大财政投入。政府财政对科技创新的直接投入在科技创新的初始阶段,属于对创新成果的输入奖励,是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条件。因此,新区要想推动创新文化建设,应建立和完善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为所有想创业创新的企业和科研院所提供支持和保障。
(二)完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一是持续优化创新创业政策体系的设计,在保证创新创业政策全覆盖的基础上突出地区特色。重点在科技服务业、载体平台建设、人才支撑等政策方面加大研究,形成与北京、河北等地不重叠,更具新区优势的政策布局。二是强化政策落实跟踪,建立跟踪服务制度,对已出台政策的执行情况、落实效果进行科学评估,针对新变化新趋势及时进行政策调整和补充,及时满足新区创新发展的政策需求。三是继续争取优惠政策、放大政策优势。积极向国家部委争取优惠政策,力争享受与北京中关村同等政策,打造新区的政策亮点和优势。
(三)提升创新创业服务水平。一是以金融创新带动科技创新。探索建立滨海新区科技银行,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投企业(包括创投项目)和大学生(留学生)创业企业,为其提供全面金融服务。财政注资国有担保公司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通过成立信托、债权基金为担保公司提供风险补偿金等。二是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科技服务机构是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商业化的重要媒介,对城市创新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和规范科技服务机构的发展,为科技服务业发展提供合适的环境与平台。三是通过抓好现有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如滨海新区科技创新劵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使用,带动新区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发展,进一步提高创新创业服务的信息化程度。
(四)加快建设人才高地。人才是实现创新的关键环节,也是保持区域经济发展活力的源泉。一是出台吸引和留住人才的相关政策。对落户居留、创业资助、住房申购、子女入学等一系列涉及生产生活的条件给予政策性优惠。二是打造创新创业街区。新区要加快打造一个相对集中的创新区域,使科学家和创业人才可以高密度聚集,便利地面对面交流,以促进企业及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信息传播、人才流动。三是推动和鼓励大学生创业。打好“实训、见习、创业”3张牌,通过大规模的“实训和见习” 提高大学生就业水平和创业能力,在此基础上再通过降低大学生创业门槛促进创业,形成“以实训促创业,以创业带就业”的新区模式。
(五)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美化优化居住环境。切实加强大气污染治理,高标准做好城市绿化美化,引入最先进的生态理念和发展模式,全面提升城市建设的国际化水平,为创新创业人才打造环保、宜居的生活居住环境。二是完善城市生活配套。。尽快提升及建设一批高水准的医疗、教育、休闲、娱乐设施,全力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更加舒适方便生活配套设施。三是强化交通及信息化建设。加大公交基础设施投入,加快连接高新区与滨海新区中心城区的高铁B1线建设,增加公交线路覆盖区域,改善区域交通环境。提高互联网宽带接入率,增加无线基站数量,提升新区的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