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旭
(天津商业大学 宝德学院,天津 300384)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并强调其重要性。就2018 年来说,分别于4 月和10 月分别发布《高校校企合作办法》以及《校企深度合作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为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政府相关部门将着力建立健全“行政搭建平台,校企自愿合作,行业指导监督”的校企合作项目建设机制。其推行目的在于深化产教融合,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支撑企业提质增效。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模式改革、职业培训等方面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可以推动职业院校进一步面向市场办学,促进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及时融入高校教学实践,提升高校专业建设德内涵;同时,校企深度合作也可以提升企业美誉度、解决企业自身用人需求,推广企业文化,为企业储备战略人力资源。基于此目的,本文对校企合作对于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建设的内涵、问题、方式进行研究。
“校企合作”从字面意思可理解为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从校企合作的渊源上去追溯,这种理念的提出在《资本论》中就有提及。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对教育与生产的关系进行解释的时候提出了这种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理念。[1]
校企合作的理论上带有合作的一些特性,从本质上来说无论是学校还是合作企业都应该处在平等的位置上。但从国外的一些实践来说,大部分都是以学校为主的合作办学模式。目前在国内,也有学者对于校企合作根据中国的特点在理论上进行了解释。相较而言,国内校企合作理论由政府的牵头与指导、学校的课程学习、企业的资金与技术提供、整体行业的整体协调四部分构成。ºº
总体上来说,校企合采用的是以课堂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作为基础,以人力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出综合能力强的应用性人才。其最大的有点在于可以将学校的教学资源以及企业的实际生产实践资源进行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及适应能力。在这样的模式下,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校都可以从中受益。从学校角度出发,校企合作不仅可以提高人才培养效果,同样在师资实践能力的提升,教学资源整合,学术研究等方面都有相应的正面影响。[2]
相较于国外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国内的酒店管理专业在教学方面大多强调学生酒店管理知识的学习,但对于教授内容在技能方面不够切合实践需求。此外,在酒店管理知识方面的讲授方面,对酒店行业现存问题的针对性不强。这往往导致许多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在求职中,并未凸显自己在本专业中的学位优势,也很难与留学归国毕业生相竞争。[3]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所培养人才应站在更高的角度进行,其培养目标不能仅设定为培养酒店的从业人员,同时也应该使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管理知识与理论,从而使所培养人才可以具备更宽广的视野在未来推动酒店产业的发展。另外,国内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同样存在着科研与实际生产脱节的现象。因此,就高校酒店管理专业而言,高校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实践环节,建立以学生就业以及适应社会需求能力为主体的课程教学体系。[4]并且这也要求专业师资队伍要加强与酒店企业之间的沟通,了解目前酒店行业发展趋势,做到课堂教学内容的实时更新。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做到专业知识宽、实践能力强,提前适应企业的用人标准,缩短今后进入酒店企业管理层所需要的时间。
校企合作较为理想的模式应该是以理论与实际生产结合为基础。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将酒店实际操作和管理作为教授知识和教学方法的依据。在这样的基础上可以使得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在知识教授、教学方法选择、学术研究方面上都可以做到切合实践以及满足实际酒店行业需求。
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多年以来形成的以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理论知识学习,还是相应专业操作技能的培养,大多以灌输的方式进行,从而导致了教学与实践的脱节。在国内高校酒店专业毕业生中普遍会出现在就业后无法适应,所学无法施展所用,就业后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适应期和再学习期的现象。
在高校教学过程中酒店管理专业目前在专业课程方面往往把经历集中于专业英语知识以及商务交际知识等方面知识进行教学。在现阶段在整个在校教学期间,就教学上容易出现如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忽略了教学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相关酒店服务业的工作实践所需的能力。无论专业技能还是专业英语知识以及商务交际知识,虽都是实践的基础,但往往教学过程中问题出现在教学方法上。在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中,大多是灌输知识信息,学生很少有机会可以知识的实践运用。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很多知识内容仅停留在记忆和理解层次,很难达到熟练运用及实践应用的层次。此外在教学内容上,因为和相关酒店实际工作联系不足,部分教学内容上会出现内容与实际脱节,无法跟上酒店行业变化趋势等现象。第二,高校教学过程很难针对性、系统性地覆盖酒店服务专业所需的所有管理知识内容。
在我国针对高等教育进行扩招后,以及国内高校大量开设酒店管理专业的背景下,有不少高学历甚至海外留学高等人才在酒店管理专业任教。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拥有较强的理论基础,但许多教师是毕业之后直接到高校任教,因而缺乏丰富的酒店管理实践经验,因而在授课过程中自身很难做到将知识与相应的实际运用相结合,在培养酒店的应用型人才方面很难满足酒店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对于学术研究来说,本应是高校以实际生产为导向,进行相关学术研究,再用研究成果去指导实践。但在目前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学术研究中,普遍存在着学术研究脱离企业需求,酒店忽视创建学习型企业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高校专业缺乏与酒店之间的沟通,在学术研究方面很难了解酒店管理的现状,并也难发现酒店的运营现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导致相关学术研究极少产出符合国内酒店实际情况,符合中国酒店服务特色的研究成果。
酒店行业本身是一个高成本的行业,这导致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资源难以满足于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例如:一套完整的酒店管理操作系统往往非常昂贵,许多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没有可能进行购买,将其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从而导致学生只听说,却从没有操作过。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毕业之后,只能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适应与学习才能进入工作角色。另外,许多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平台处于匮乏的状态。现在,高校往往以建立酒店实验室的方式,为实践教学提供平台,但这样的实验室受经费限制资源数量有限,无法做到所有学生可以反复实践熟悉所学内容。虽然教育经费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政府承担,但如此高成本的教学资源的整合是需要高校与酒店相互之间进行合作,才能从根本上更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酒店需要稳定的专业适用的人才,学校也有着提升教学质量改善教学体系的目标。我们不难发现,双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以“双赢”为目的,相互沟通与合作。就目前,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有以下四种相对较为适合的方式。
第一,酒店服务业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或者实习场所,在这个基地或者场所中,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学生以实习生的身份进行工作,还给学生提供辅以酒店培训的实操课程进行学习,再辅以学校实习导师的指导。
第二,酒店服务业为教师提供实践工作岗位。这样一来高校教师可以近距离接触酒店行业背景以及发展趋势,一方面可以改善学术研究的水平,使学术研究更具针对性;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提升高校酒店专业毕业生质量。
第三,高校与酒店企业开展相关教学研讨会。通过研讨会可以做到相互之间的及时沟通,并对酒店专业的培养方案与教学系统进行探讨,互通有无,能够保证高校酒店专业毕业生满足酒店服务行业的需求。
第四,学校与酒店企业以“冠名班”、“订单班”、“定向班”等形式培养学生。一方面可以提供给学生认知酒店行业及酒店行业品牌的机会;另一方面能够满足酒店对稳定的专业高素质人才的数量需求。
酒店服务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在消费者市场上,酒店的服务从传统的标准化服务趋向于个性化主动服务。在劳动力市场上,较高的高质量人才流失率也给酒店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这使得酒店企业越来越希望找到适应性高、稳定性高且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企业要保持良性的稳定发展,就要做好相应的人才储备。高校酒店专业也应根据企业需求,根据酒店行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改善教学体系和教学条件,从而提高向社会输出的酒店专业人才的质量。在政府和相关文件的指导下,学校与企业加强沟通,深化合作,必定可以达成合作办学,实现共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