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明
(广州市广州体育学院,广州 510500)
体育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有着鲜明的战略性,其优点在于能耗低,对周边环境造成的污染非常小,产业链长,而且有极强的带动效应。如今,体育产业已逐渐成为支撑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结构优化的主要力量,并在应对越来越明显的多元化体育需求过程中逐渐成长为关键力量。我国在2016年颁布实施了多项与体育产业相关的政策,自此体育产业被贴上了国家战略的标签。国务院还提出了2025年实现5亿元生产总值以及产业增加值在GDP中占2%的战略目标,产业进程因此获得巨大推力,不仅加速结构优化升级,还最大程度地满足了人们日渐复杂的体育需求,使阻碍产业发展已久的供需失衡问题得到解决,使国民经济释放出新的发展动能,更令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了飞跃。
我国经济结构随战略调整的深化步伐得到了初步优化,但根本性的转变却很难在短期内实现,制造业仍独占鳌头,第三产业的市场份额仍然相对较低。为加快改变这种局面,必须要通过新经济增长点的开发来提升第三产业的比值,以突破原有结构,使经济能够持续健康发展[1]。国民经济必须转变旧有思路,重视开拓创新,致力于调整产业结构,从源头上谋求经济新发展,而新兴体育产业在这一方面无疑是翘楚。作为一种战略性产业,体育产业最突出的功能就是提高内生的经济动力与活力,进而为国家的产业结构优化提供最为可靠的支撑,成为国民经济的动力源泉。如今,国家逐渐加大了对体育产业的扶持力度,无论是政策上还是资金上都有了幅度不小的倾斜,使体育产业的规模和产业数量都有了明显爆发,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提供了依托。通过分析我国历年来的体育发展报告可知,2016年的体育产业总规模为1.9万亿元,2017年为2.2万亿元,2018年为2.7万亿元,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的比值分别为0.9%、0.94%、1.1%,始终处于连年上升状态。在2019年9月2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2020年体育产业在GDP中所占比值将达4%左右的测算数据,国务院也在《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提出了体育产业要在2035年成为我国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
目前,尽管体育产业发展至今已有众多优势加身且成就颇丰,但距离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好在差距越大潜力也越大。以我国体育产业产值在GDP中刚刚超过1%的比值与美、英、法等国的2%甚至是3%相比较,可知该产业在我国的发展空间绝对不会低于1倍。今后几年内,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会进一步加速,产业地位也会直线飙升,与之相关的各行各业,如旅游行业、餐饮行业、娱乐行业、影视行业、传媒行业等都会随之迎来更繁荣的春天。从内部看,随着体育产业的内部优化进程,体育服务业会有比体育制造业更快的发展速度,所占比重会快速上升,第三产业会以前所未有之速进入发展高峰期,它将有足够的能力使国民经济中的三大产业占有量发生根本性改变[2]。
科技进步推动了经济发展,经济增长速度又促进了产业优化,在民众生活质量提升的同时,其精神需求也有了越来越高的层次。如今,民众最普遍的关注点是自身健康,运动场和健身房成为了民众常常光顾的场所,体育运动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这种现象对体育消费起到了极大的刺激作用,它对国民经济的带动能力不容忽视。我国也适时推出了全民健身计划,并做了大量的推广工作,使健体强身的意识深入民心,顺利引导了民众的体育消费习惯。随着民众对体育产业的需求日益增加,需求也逐渐呈现出了多元化趋势。为大力扶持体育产业,我国将民众的健康摆上了战略高度,为全民健身计划的顺利实施打了“强心剂”。有自身需求,有政策引导,双向刺激下的民众体育消费在多元化的同时又有了立体化的特征,让体育产业的市场需求有了极大保障,使民众多元化体育需求得到了关键保障。
近年来,我国的体育产业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数量上的发展速度都是空前的,通过基础设施的逐渐强化,产品与服务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产业布局得到了不断优化,运营机制也在一步步健全,产业质量保障有了坚强的后盾,正在尽可能地为民众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提供有针对性、多元化、立体化的服务[3]。未来,我国对体育产业的重视与扶持会继续增强,在这个大好机遇下,产业布局会逐渐趋于合理,服务产业在体育产业中的比重会进一步提高,制造业的势头会相对弱化,产业链的延伸空间会更大,产业融合将更加深入,各相关产业必将实现共赢,民众对体育的不同需求会得到满足。通过不断刺激内需并在极大程度上提升民众的消费指标,会使体育产业的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
体育即民生,这是我国公共体育的最高服务理念,这一理念使公共体育服务在民生的保障与改善过程中承担了更多的重任。这一理念的实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会以更加普及的设施、更加健全的组织、更加丰富的活动和更加优质的服务来获得民众的最大满意,服务水平也会因此得到全面提升。
“体育强国”、“全民健身”、“健康中国”等政策使我国体育产业的增长势头始终强劲。受竞技表演行业与健康休闲行业的共同发展以及体育设施、设备、场地的不断完善与升级等方面的影响,再加上旅游行业、文化行业、养老行业、健康和健身培训等服务行业与体育产业的深入融合,都为产业链延伸提供了主要助力。但不能忘记体育产业发展的核心是为民众服务,正是这一点使其成为了国家公共服务建设的重要推手。公共服务的支撑点必然是伴随整个体育产业的优化而来的体育人才优化、体育设施完善和健全的协同发展机制[4]。
如今,我国对于体育的看法早已脱离了金牌论与功利性的框架,国家正在一步一步将视角从竞技体育向民众体育转移,越来越多的体育场馆与体育设施脱离了赛事专用的标签,逐步面对全民开放。为了迎合民众体育需求分散性强、规模较小的特点,越来越多无赛闲置的场馆改变了以往的观赏功能,经过改造,已具备了实用功能,社会资本的增加也使国家对体育产业投入的资金进一步增多。与此同时,许多分散于全国各地的体育资源被整合起来并进行优化,得到了充分利用,包括学校运动场地(馆)在内的社会体育场地(馆)面向全民开放,体育服务的范围正不断扩大。这一切措施的实行在极大程度上使我国体育公共服务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与提升。
一方面是政策的便利,一方面是市场的需求,体育产业在这两方面的驱动下开启了空前繁荣的发展态势,在国民经济中一步步脱颖而出,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体育产业的作用无可替代,而且富有无限潜能,必须要对产业融合给予高度重视,进一步深化融合发展,使体育产业的新动能不断释放,进而为我国经济提供更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