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颖 抚州日报社
如今,在人人都是传播者、人人都有话语权的背景下,整个社会舆论场千变万化。微信是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社交媒介,有着庞大的受众群体,自然成为各大媒体争相抢占的高地。党报作为主流媒体,身负忠实履行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如何才能在这片舆论场中成为“中流砥柱”?制作出优质的内容来增加流量从而提升影响力是关键。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让人从纷繁复杂的信息流里一眼选中并不是件易事。看报看题看书看皮,“题好文一半”依然是新闻传播不变的定律,好的标题像一件闪耀夺目的衣衫,能一下吸引受众的目光,使人看了标题后产生要更详细了解的欲望。因而,标题对于微信公众号内容的传播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不同于传统纸媒标题,微信新闻标题为了适应社交媒介的传播需求,合理运用生活化的语言,变得更通俗易懂、更接地气。
首先是在标点符号上,传统新闻标题中一般很少使用标点符号,而由于微信公众号的推文是在一级页面先呈现标题,阅读文章是要通过点击进入二级页面,所以微信新闻标题更需要在标题上下功夫。这就使得制作者在编辑标题时会运用感叹号、问号、省略号等,赋予标题更多感情色彩,以此引发受众共情,从而激发他们点击文章的兴趣。比如用感叹号强化要表达的情绪,使得标题变得更加醒目;疑问句常常被用来引发受众思考;省略号则一般运用于悬念式标题,达到卖关子的效果等等。用活标点符号,是微信标题的特色,也是吸引人们去点击阅读,进而引流的妙招。
其次是词语使用更加网络化、口语化。互联网时代催生了众多网络语言,一些具有时代特色、观点正确、诙谐逗乐、充满活力,经得起时间考验、表达网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词语一炮而红,在人群中广为流传。微信公众号的受众相比传统媒体会更加年轻化,这些人群对网络舆论的嗅觉更加敏锐,所以适当在新闻标题里引用热点网络词汇,会更加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从而提高传播效率。另一方面,作为地方新媒体,在标题中融入方言俚语,强化了新闻的接近性,本地受众会更乐于接受这类接地气的微信新闻。
再者是关键词的运用,如“重磅”“权威发布”“最新消息”……这些醒目的关键词往往是放在标题最前面,结合感叹号,令人感觉这篇文章十分重要,产生一种不得不读的印象。《新华社》微信公众号曾发布一篇简讯,标题中用了“刚刚”一词,一时间“刚刚”体风靡,各大公众号在发布消息时可能第一时间会想到“刚刚”,这可以说是一个很成功的传播案例了。这类关键词已经被广泛运用,是微信编辑们屡试不爽的取标题“法宝”。
为了博眼球,获取更多点击量,网络新闻标题往往需要有很强的吸睛度,以至于标题党在微信新闻中屡见不鲜。标题党,是指在网络传播中利用夸张、过度渲染、故作玄虚等表现手法取新闻标题,以此来“套路”受众。比如标题与内容脱节,为了吸引受众点击,标题言过其实,人们在好奇心驱使下点开文章,发现内容并不是想象的样子;使用“千万不要,不然……”“要人命”“出大事了”等词语故意危言耸听,恐吓受众;标题中出现低俗的字眼暗示受众,打“擦边球”,令人想入非非;还有不少标题党为了骗取阅读和转发,不惜用情感和道德绑架的方式来玩弄受众,类似“家里有孩子必看”“不转不是中国人”等等。
一则好的标题,并不是要一味地靠猎奇、浮夸来哗众取宠,经不起推敲的“标题党”可能会获得一时的点击量,但长此以往必然会带来阅读的疲劳感。受众长期被这些“套路”满满的新闻裹挟,大有上当受骗之感,自然而然会降低他们对新闻媒体的信任,新闻媒体权威客观的形象也会受到影响。另外,标题党与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背道而驰,助长了虚假新闻泛滥的气焰,以至于网络空间里信息纷繁复杂,令人难辨真假。
对于新闻媒体来说,更好的策略或许是,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既要避免落入传统媒体的说教模式,又不能做“标题党”;在内容选择上,坚持“内容为王”,不能一味地迎合受众猎奇的需求,既要有阳春白雪的价值导向也要有下里巴人的真情实感。毕竟新闻行业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在传播新闻信息、服务社会民众、引导社会舆论方面,有着重要的社会使命和社会地位。
而作为地方党媒,我们更有责任在泥沙俱下的媒体环境下守正创新。首先要明确政治站位,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确保新闻标题客观、准确地表达新闻事实,传达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态度;其次要严格把关,落实“三审三校”制度,把握标题与新闻内容的一致性,不做哗众取宠的标题党;再者就是提升微信采编人员的业务素质,新闻行业的严肃性、神圣性、重要性,决定着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高标准、严要求的职业素养。要强化政治修养,牢记党媒的职责使命,提高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用生动精炼的语言为微信新闻标题注入生命力。总而言之,地方党媒发展新媒体需要守正创新,找准定位,风格和内容上都要有所取舍,有所坚守,方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