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向东
(宾县大泉子林场,黑龙江 宾县 150400)
林业产业化发展可促进林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起到更有效的保护,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林业产业化必须有优质的种苗,采用更先进的植物培育技术,提高树木的耐寒耐旱能力,在保证木材质量的基础上缩短树木的生长周期,提高林业生产的产量。
林业产业不仅包括森林资源,也包括种植养殖、旅游服务和加工制造等方面,属于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我国国土面积广阔,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森林资源。由于过去人们的开发观念落后,对森林环境造成了较大破坏。目前,我国极其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不断加强在林业产业化发展上的投入,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每年林业总产值增速可达到22%,进出口总额约1 400亿美元[1]。随着我国林业产业化的飞速发展,许多依靠林业资源的企业也逐渐壮大,扩充了我国经济发展市场,促进了林业产品的消费,加速了林业产业的转型。
由于生存环境受到破坏等原因,许多树种的生长质量和遗传品质不断下降,果实产出率等十分不理想,每种植3~5年后,土壤的肥力降低,对种植的树木质量有严重影响。需要通过休耕等方式来恢复土壤肥力,这影响了种植者的经济收入。优良的种苗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面对低温寒冷、干旱缺水、病虫害等都具有更好的抵抗力,其种植的经济价值更高,有利于带动种植地的经济发展。
培育优良树种价值高,可极大地丰富林业资源,缓解和补充因人类活动对森林造成的破坏。从前滥砍滥伐,对森林和土地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许多珍稀的树种和动物逐渐消失,土地荒漠化现象也日益严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许多森林和耕地都变成了商业用地和工业用地,导致我国森林覆盖面积骤减,无法实现涵养水源和净化空气的功能,居民的生活环境进一步恶化[2]。培育优良的种苗不仅能够对已经受到破坏的地区进行必要的生态恢复,改善我国目前林业发展不乐观的现状,补充森林资源的匮乏,同时还可以带动周边居民脱贫致富,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积极培育和研究优质种苗,能够使林业形成可持续的发展产业,保障种植者的收入水平。由于林业经济的发展受到树种质量和产量的直接影响,优质的种苗生长周期短、产量高、木质优秀,能够极大地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和谐统一。优质种苗的成活率更高,耐寒耐旱性能好,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扩大林业种植规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种植的成本,使林业产业化发展有了实现的可能。
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明显提高,人们也开始追求绿色环保的生活环境。积极研究优良种苗能够推动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培育树种,可改善林业生产结构的单一性,使长青树种的经济价值得到提高,加速农民脱贫致富。同时,研究优良树种能够增加森林中树种的多样性,有利于保持生态环境的和谐。当森林环境得到改善时,森林内的动物品种也会逐渐丰富,一些濒危物种能够有更加合适的生活环境。
为了更好地实现林业产业化的发展,应当积极推行优良种苗的培育工作。第一,政府主管部门和研究人员应该正确认识优良种苗的重要性,将优良种苗的培育工作放在发展的战略地位。林业资源兼顾了维持生态环境和谐与发展农林经济的双重功能,研究和培育优良种苗具有很强的现实价值。政府部门应该提供必要的科研资金和培育场地,做好培育种苗的保障工作。优良种苗的培育工作周期较长,负责人员要做好对培育场地的管理工作,防止幼苗在培育生长的过程中受到损坏。第二,在进行科研时,应当加强对环境的关注。研究人员应当充分考虑不同种植地的实际情况,以因地制宜的方式选择树种,在保证幼苗成活率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树种生长质量和经济价值,推动种植地林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还可以对幼苗的生长环境进行必要改造,如通过增加施肥的浓度来补充土壤中缺失的元素,促进幼苗的正常生长。研究人员应该关注对树种防病虫害能力的提高,筛选优质的树种进行培育,在实现树木增产的同时加强母树的生命力。第三,育种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需要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共同克服。由于树木育种的周期较长,在培育时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培育和研究的过程中应当树立正确的育种研究认识,长期坚持对优良种苗的筛选工作,大力发展森林生态化经济,改善种植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想要得到优良的种苗,需要积极研究培育技术,提高幼苗的耐寒耐旱能力,缩短树木的生长周期,使其经济价值得到提升。在培育幼苗时需要关注以下要点:第一,在培育之前要对树木的种子进行筛选和预处理,挑选颗粒饱满、含水量较高的种子,能够有效提高幼苗的成活率。在筛选时可以参考其母树的生长状态,一般母树的生长情况好,种植的质量也会更高。如果要种植已经贮藏过的种子,需要对种子进行必要的预处理,保证种子在种植时能够恢复活力。常见的预处理方式是将种子浸泡在温水中,使种子充分吸收水分,补充在贮藏过程中的损失,更好地进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第二,当树木的种子处理好后,要对其消毒处理后再进行种植,防止种子外皮上沾染病虫害。在种子的嫩芽长出后,要挑选胚状体饱满的幼苗进行培育。幼苗生长的营养源自胚状体,因此,胚状体的饱满程度会直接影响幼苗的成活率。第三,在幼苗能够稳定生长后,可以撤去营养液,转为土壤培育。在土壤培育中最重要的就是及时进行幼苗灌溉,控制频率和用量,防止因浇水过多使幼苗根部腐烂。在进行施肥时也相类似,应该严格按照树木不同的生长周期进行肥料配比,如果浓度过高或用量过大会产生烧苗的情况。同时,还应该做好幼苗的病虫害处理工作,及时喷洒农药防止幼苗感染,对叶片背部等容易被忽略的地方也应该喷洒到位。
培育优良种苗对林业产业化的发展十分重要,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应该正确认识这一问题,积极研究质量和经济效益突出的优良树种,不断推进我国林业的发展。优良种苗的培育能够丰富我国的林业资源,促进林业更好地发展,对维护生态稳定也有不可小觑的贡献。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研究支持,加强培育和研究的管理工作,尽早收获优良树种的研究成果。在培育优良种苗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根据种植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树种,保证种苗的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