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锐 南京林业大学
关键字:《父亲》;肖利;人物形象
肖利第一次出场十分尴尬,作为霍艳艳的初恋对象,趁着霍建国相亲的空档跑到她家来。被发现后挨了一巴掌。初次登场的肖利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毛头小子,对霍燕燕有色心没色胆,被霍建国吼了一次打了一顿就再也没出现了,这也能看出肖利没有责任心。此时的肖利的人物形象是负面的,早恋被女方家长抓到两次,第一次被发现时很无、装无辜,言行举止都充满着一股油腻味。第二次就没有结果了,虽然不支持早恋,但是这种双方都被伤害了肖利没做出一点挽回举动就显得没有担当了。
这个情节,肖利遇见霍燕燕,一眼认出并反复确认。当霍燕燕最无助的时候,肖利出现了,这就像是她的一根救命稻草,是慰藉。
接着便是霍燕燕带着肖利回家见父亲,在这个情节中,肖利的人物形象是负面的。一般见对象家长都要穿的比较正式,要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但是肖利一出场,虽然看起来西装革履的,但是围个花里胡哨的丝巾,穿的外套是皮质的,墨镜也不好好戴,架在头上。在谈话中,肖利满嘴跑火车,已经让霍建国感到不满了。并且他穿的太新潮,古板了大半辈子的肖建国肯定不能接受,加上他的收入不稳定,穿着打扮却看起来花钱大手大脚的,让肖建国无法放心把女儿交给他,怕女儿吃亏。在谈话中,也将肖利的情商低和表达能力差展现的淋漓尽致。不仅说话说不明白,而且在别人家做客太自以为是了,还帮着霍建国教训女儿,很难不让霍建国担心如果女儿继续跟他交往,会受欺负。
霍建国被多年以前见义勇为的坏人报复,失忆并伴有严重的狂躁和暴力倾向。霍燕燕教他认人,他连自己都不认识,却一直记得那个“欺负女儿”的肖利,拿东西砸他,用手指比作枪打他。在这段情节中,对于霍建国来讲,肖利的人物形象是负面的。虽然他失忆认不得人,但是一直记得肖利这个“犯罪分子”。对于影片情节来讲,肖利的人物形象是正面的。故事利用霍建国对他的敌对态度衬托出就算失忆也记得欺负女儿的人的父爱,让人为之动容。肖利在这种次出现都要被砸的情况下,也没有因此要跟霍燕燕分手,可见他也用情至深了。或许是在住院期间被肖利的所作所为感化了,霍建国在听霍燕燕说两人要结婚了也没有反应。此时的肖利对比学生时代的肖利成熟了很多,变得有担当有责任心了。
两人的婚礼,请了很多人,也许是考虑霍建国的精神状况,唯独没有请他。婚礼现场,在众人起哄两人亲一个的时候,霍建国开着多年前去接女儿的警车,出现在了婚礼现场,他对霍燕燕说了一句我来晚了,也能按照司仪的要求做,此时看起来他似乎非常正常。但是父亲没把女儿的手交到新郎手上,而是说:“等你放学,我再来接你。”
最后一个场景中的肖利的人物形象比较中立,是个衬托父爱的背景板。婚礼开始前,肖利忙前忙后,而霍燕燕只需要美美地坐着,这里也可以看出他的担当。当霍建国牵着女儿的手向他走来时,他眼含泪花,这表现的不仅是一个新郎的感受,还代表了广大观众的感受。父亲神志不清,但能够记得送女儿去上学,在他心里,女儿一直都是那个梳着羊角辫的小孩,而自己则是能够为她遮风挡雨的依靠,一句“等你放学,我再来接你。”让这个场景中的人为之动容,也让荧幕前的人感动。
在《父亲》这部电影中,一方面,肖利这一人物作为主线衬托父爱的辅助出现,充当工具人的作用,对整个电影情节的发展起到了很好地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肖利作为暗线一个男人的成长的主角出现,从学生时代没有担当的大男孩逐渐成长为能扛起家庭重担的丈夫。也许肖利的形象也是父亲年轻时的样子,直到为人父母才能真正成长为一个男人吧。霍建国用半生经历教肖利如何做一个好父亲,这是一种精神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