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肖男 张晨阳 乔 江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
围绝经期综合征指女性绝经前后因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和内分泌失调为主,伴心理症状的一系列症状的总称,临床可见月经紊乱、潮热汗多、心烦失眠等[1]。随着研究的深入,中医医家对本病的认识与实践不断丰富,国家级名老中医论治本病的学术观点与用药经验各得要妙,特将其总结如下,以飧同仁。
围绝经期综合征属中医之“绝经前后诸证”,可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归于“崩漏”、“脏躁”、“汗证”、“郁证”、“不寐”等范畴。此时期妇女天癸将竭,冲任虚损,气血滋生乏源,则症状随之出现。肾之阴阳失调,导致其他脏腑功能异常,本病尤与肝、心、脾三脏相关。肝肾精血同源,肾精虚损,水不涵木,易出现肝阳上亢,加之妇女思虑较多,情绪易变,肝气郁而化火,则易产生烦躁易怒或抑郁寡欢之精神症状;肾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心肾不交则产生失眠多梦等症状;肾脾先后天互相资助,肾阳虚衰则无力温煦脾阳,脾阳虚衰而致使气血生化乏源,气血不足故出现乏力、气短等症状。
2.1 主症治疗 国医大师刘祖贻认为[2],天癸耗竭、精气亏虚为本病的病机之本,故治疗上以温肾益精为大法,由五子衍宗丸化裁而成温肾复癸方治疗本病。同时,刘老还强调,精气虚甚者,可出现阴阳两虚,而阴阳偏胜常各有不同,临床上应分辨寒热偏性,酌情加重温阳、益阴之力。复因阴阳俱虚,不耐攻伐,故其制方用药以平和为贵,不宜过于刚燥或阴柔,以防重伤阴阳。
国医大师朱南孙认为[3],肾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心火蒸腾于上,故本病常常出现烘热出汗、烦躁易怒等各围绝经期症状。基于此,朱老提出“治肝必及肾,益肾须疏肝”的观点,治疗上以补肾为主,兼以健脾清肝、宁心安神,自拟怡情更年汤治疗本病。汗出甚者,朱老喜加碧桃干、麻黄根以收敛止汗;潮热盗汗重加白薇以清热敛汗;夜寐不安加炒酸枣仁、远志以安神助眠。
国家级名老中医陈颖异认为[4],肾阴阳失调为致病关键,肝、心、脾功能失调为病机演变特征,治疗上以补肾为主,佐以调肝、养心、扶脾。临床用药上,陈老喜用仙茅、仙灵脾等药物补肾阳,紫河车、熟地黄等药物填肾精,女贞子、黄精等滋肾阴;同时亦不忘调肝、养心、扶脾,常用当归、鸡血藤等养肝血,玫瑰花、郁金等畅肝气,淮小麦、灵芝等安心神,竹叶、栀子等清心火,白术、茯苓等健脾气。此外,陈老强调,围绝经期妇女应分阶段、明主次进行治疗:针对围绝经期早期尚未出现症状或症状较轻的妇女,应指导其适当服用补肾养精血的天然食品或药物以增强体质;针对围绝经期中期出现症状的妇女,应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调节月经周期,延迟其绝经年龄;针对围绝经期后期的妇女,月经当断未断者,则应诱导其绝经。
国家级名老中医刘润侠认为[5],肾精亏虚,肝疏泄失常,形成肾虚肝郁之体而致此病,故在治疗上以补肾调肝为法,以两地汤、二至丸、逍遥散为基础方进行加减:一方面重用厚味滋阴补肾药物如女贞子、旱莲草、知母、何首乌等,并加用咸寒的血肉有情药物如鳖甲、龟板胶以求引药入肾,同时注重“阳中求阴”的思想,辨证加入仙灵脾、肉苁蓉等,使“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另一方面仿丹栀逍遥散组方,以丹皮、栀子泻火解郁,同时又以当归、白芍养血柔肝,补肝体以助肝用,疏肝泻火解郁与养血柔肝双管齐下。同时,刘老指出,病久伤及他脏,从而见心脾失养,故治疗时亦当调养心脾,兼顾他症。
国家级名老中医吕绍光认为[6],肝郁、脾虚、肾衰是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的主要病机,治疗用药当立足于疏肝、补脾、益肾。吕老力主“药贵平和,综合调治”,根据多年经验,在归脾汤的基础上化裁而成经验方,旨在养心健脾,滋补肝肾。吕老同时强调,在临证过程中强调要明确患者的体质类型,用药寒热兼顾。同时,吕老认为,围绝经期因精神神经改变与心经相关,亦可用归脾汤、六味地黄汤合甘麦大枣汤、百合地黄汤、丹栀逍遥散等治疗。
2.2 常见症状治疗 国医大师方和谦认为[7],围绝经期抑郁症为此时期妇女可出现的疾病之一,当属于中医之“郁证”范畴,方老认为,此病病机属肝郁血虚,治以养血疏肝,自拟和肝汤配合酸枣仁汤加减治之。和肝汤为方剂逍遥散加香附、紫苏梗、大枣等药物组方而成,既保留了逍遥散疏肝解郁、健脾养血之性,又加重了疏达理气之功,使其和中有补、补而不滞。心气亏虚而见心悸不安者,方老常加远志、酸枣仁养心安神;心火上炎而见心烦者,加莲子、竹叶心清心除烦。此外,方老在临床用药时,还特别强调需对脾胃之气进行调护,主张用药量宜轻,药性宜柔和。
国家级名老中医周士源认为[8-9],高血压、失眠是此时期妇女常见的疾病之一,可归属中医之“眩晕”、“不寐”等范畴。此时期妇女发生高血压的病机关键在于肾精不足,水不涵木,肝失濡养、肝阳上亢则种种临床症状随之出现,属本虚标实之证,而久病入络,血瘀留恋不解亦是重要因素之一,周老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石决明、白蒺藜、丹参等以滋肾平肝、活血通脉,针对此时期不寐的症状,周老认为病机当为心肾不交、肝失调养,治疗上以孔圣枕中丹为基础方加减,以达到滋养肝肾、安神定志之功效。
国家级名老中医何嘉琳认为[10],本时期妇女的机体脏腑及气血功能失调,容易导致功血的发生,属“年老血崩”、“崩漏”等范畴。其强调,女子以阴血为主,无论新病还是久病,顾护阴血均为治崩之首务,治疗上常用独参汤和三七粉止血,并主张血止后辨证求本,分型论治,以澄原复旧:①血热沸溢型,症见阴道流血量多,色红,质稠,舌红苔薄黄,脉数,治以宁静血海,方用两地汤合清海丸加减,平时宜凉血清肝,如生地、丹皮等;经来崩下宜清源遏流,如桑叶、侧柏叶等;经净后需养阴敛肝,如白芍、麦冬等。②中虚堤决型,临床症见阴道流血量多,色淡,舌淡苔白,脉沉缓无力,治以补虚塞流,平时常服益气健脾之剂,如党参、黄芪等,经血量减后宜扶持中阳,方中可加远志。③胞络瘀滞型,症见阴道流血时多时少,色暗夹血块,舌质黯,边有瘀点,脉弦涩,治以活血化瘀,药用当归、赤芍等;下血甚多、夹块腹痛宜散瘀畅流,药用三七粉、血余炭等;经血净后当正本清源,药用黄芪、生地等。
病案来源: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患者女,48岁,2019年9月1日首诊。主诉:阵发性烘热汗出,伴面红2月。患者近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烘热汗出,伴面红、腰酸,月经量少,色暗,无血块,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证属肾精亏虚、虚阳上浮,治宜补肾潜阳。处方:菟丝子30 g, 覆盆子15 g,枸杞子15 g,生地黄15 g,山药15 g,龙骨15 g,牡蛎30 g,黄连4 g,肉桂3 g。7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温服。2019年9月9日二诊:患者诉烘热汗出、面红缓解,腰酸减轻,舌淡红,苔薄白,脉细。上方去黄连、肉桂, 加巴戟天12 g,服14剂。患者守方调治1月余,诸症愈。
按:患者以烘热汗出、面红为主症,肾为先天之本,藏命火,命火宜潜不宜露。肾精亏虚,命火不藏则虚阳浮越于上,故见烘热汗出、面红之症,治当以温肾益精为法, 方用温肾复癸方加减。方中菟丝子、覆盆子、枸杞子三药为君,可温肾益精,生地黄、山药养阴补肾,取“阴中求阳”之意,辅以交泰丸以引火归原,龙骨、牡蛎重镇潜阳。肾精得充,命火得藏,则诸症自愈。
文章对国家级名老中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学术观点和临床治疗经验进行归纳,可在一定程度上为本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参考和用药借鉴,但切不可拘泥,仍需以临床为根本立足点进行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