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江苏土地改革运动探析

2020-01-16 13:16葛于鹏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解放区苏南苏北

葛于鹏

(南京师范大学 社会发展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4)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运动,使得贫苦农民拥有了土地。新中国成立后,其他地区继续推行土地改革运动[1]。江苏地区的土地改革运动,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并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通过充分调查研究,发动农民群众进行土地改革。通过土地改革运动,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使广大贫苦农民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

一、土地改革的背景

当时,江苏地区的土地改革运动分别由中共苏南区委、苏北区委和南京市委领导完成。解放初期,苏北大部分地区是老解放区,苏南和南京市是新解放区,三个地区的社会状况、群众基础和工作任务及其重点不尽相同[2]。当时华东局于1949年5月宣布,江苏划分为苏北、苏南、南京市三个行政区域,并建立了相应的党、政、军领导机构。此间,中共苏北区委、中共苏南区委和中共南京市委根据农村的情况,分别进行了土地改革的准备工作。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成功,标志着南京和苏南地区彻底解放。6月初,解放军攻占崇明岛,宣告江苏全境解放。虽然已经推翻了国民党统治,但是在新恢复区和新解放区,封建土地制度仍存在[3]。因此,完成江苏新恢复区和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工作,是中共苏南、苏北区委和南京市委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历史任务。

二、土地改革的过程

江苏老解放区和新解放区的情况不同,土地改革的政策也不一样。苏北老解放区和老恢复区的土地改革,是按1946年“五四”土地改革的政策,进行结束土地改革的工作。苏北全区共有5 426个乡镇,其中老解放区有3 126个乡镇、900余万农业人口,恢复区有1 600余个乡镇、600余万农业人口。老解放区自1946年5月开始实行土地改革,使得土地归广大农民所有。恢复区又分老恢复区和新恢复区[4]。在抗日战争胜利后解放的,曾经过“五四”土地改革的地区叫老恢复区;在抗战时期解放的,经过减租、减息的双减斗争,未及土地改革的敌占区称新恢复区。江苏地区的土地改革,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郊区,土地改革运动大体都可分为准备、展开、结束三个阶段。

(一)土地改革准备阶段

1950年3月,华东军政委员会宣布,新解放区在9月进行土地改革运动。当时,江苏地区包括中央直辖的南京市、苏北区和苏南区,共计有8 325个乡镇,其中有4 101个乡镇是新恢复区和新区,而苏北新恢复和新解放区计1 303个乡镇、苏南2 741个乡镇、南京市郊区57个乡镇即将进入土地改革准备阶段。中共苏北区委、中共苏南区委和中共南京市委先后制定《苏北区土地改革准备工作计划》《苏南区土地改革准备工作计划》和《南京市郊区土地改革实施计划》,要求在1951年春耕前完成土地分配工作的任务。江苏土地改革准备工作主要为调查研究、整理组织、训练干部和典型试验等。

1.调查研究

土地改革进人直接准备阶段,就得进行有计划的全面的部署和深入的调查研究,着重调查农村特点,查明各阶层之间的土地关系和阶级关系,并分析其利弊得失,制订适合实际情况的土地改革实施办法。1949年江苏全境解放后,苏北区党委、苏南区党委和中共南京市委派出大批干部下乡工作,建立各自的区乡民主政权,并进行了有步骤的社会调查研究工作[5]。据调查:苏北区占有农村人口不到5%的地主阶级,占据近50%的土地;而广大贫苦农民却占有很少的土地,60%的贫雇农,仅占有10%的土地。根据苏南土地改革工作组的统计,占农村人口2%的地主阶级,占34%的土地;55%的贫雇农,仅占21%的土地。南京市郊区占农业人口不到5%的地主阶级,却占有30%的土地;占有郊区农业人口4%的富农,占有7%的土地;占郊区农业人口41%的中农,占有31%的土地;而46%的贫雇农,占12%的土地。由此看出,地主阶级霸占大量的土地,而广大贫农占土地数量十分少。根据对苏北、苏南区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关系、阶级关系和各自的不同特点的调查研究,为制定土地改革的具体方针政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并为整顿基层组织创造了条件。

2.整顿组织

根据当时土地改革法规定,土地改革运动以乡为单位进行,由土地改革委员会领导,农村则由乡农民协会领导工作。改革工作组需广泛动员农民群众,自己来解放自己,使农村基层组织保持纯洁和具有坚强的战斗力。通过农村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将农民组织起来,并建立乡村农民协会,挖掘积极分子。但是,由于时间紧,任务繁忙,苏北区大批基层干部和积极分子抽调出来支援江南新区、支援前线,而本地的领导力量较弱。苏南绝大多数的乡村过去没有地下党的组织,对群众的思想教育不深入,因此,各地乡村基层组织不够健全,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思想不纯的现象[6]。在乡村基层干部中,有的思想觉悟不高,工作消极或有强迫命令的缺点,严重脱离群众;有的立场不稳,敌我不分,包庇地主,还有极少数人是地主阶级派进来的二流子,甚至是混入的地富分子。因此,必须进一步扩大发展农民协会和会员。在土地改革开始时,苏南区的农民协会会员已发展到294万余人;苏北新区发展到39万余人;南京市郊区发展到2.9万余人,并出现大批积极分子,参加了基层土地改革工作。在乡村基层组织普遍整顿过程中,结合农村的中心工作,进一步发动群众,揭发乡村基层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对绝大多数基层干部以正面教育为主,提高他们的阶级觉悟,分清是非,同时注意发现与培养新的积极分子。组织整顿方面,改选领导成员注意保持其连续性,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调整,重点是通过乡农民代表大会和乡农民协会的民主选举,建立以贫雇农占2/3、中农占1/3的领导核心,保持领导成员成分的纯洁。江苏乡村基层组织通过全面整顿,提高了乡村基层干部素质和工作能力。

3.训练干部

为保证士地改革的顺利进行,中共苏北区委、中共苏南区委和中共南京市委积极培养提拔乡村基层干部。江苏的老干部多数参加过老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有土地改革工作的经验,但有些经验在新解放区已不适用;而新干部都没有经过阶级斗争的锻炼,又缺乏群众工作经验[7]。根据党中央和华东局的指示,凡直接参加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干部,都要进行一次有关土地改革工作的训练。训练的方法主要是由区党委和各地委、县委分别举办党校和培训班,分级负责,分批抽调参加土地改革工作的在职干部进行轮训。苏北、苏南农村工作团,则以队、团为单位分别集中训练。训练一般分两段进行,前一阶段是整风,着重解决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封建主义、官僚主义等思想作风,加强了党风建设。后一阶段是学习土地改革文件,深入了解土地改革法规,主要是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等文件,深刻认识土地改革的意义,弄懂土地改革的方针、政策、路线和工作方法,正确掌握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标准,严格执行土地改革工作的法律法规。对于老解放区来的干部,主要是把新老解放区土地改革政策进行充分比较研究,吸收有益的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8]。全江苏共训练在职干部4.1万余人,其中苏南2.8万余人、苏北1.1万余人、南京市0.2万余人。苏北组织9 756人分建5个直属土地改革工作团和4个地区土地改革工作团;苏南抽调5 428人组成2个专职土地改革工作团和34个专职土地改革工作队;南京市组织了250人的土地改革工作队,分赴大江南北农村进行土地改革工作。

4.典型试验

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后,江苏各地从7月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典型试验,苏南于1950年7月在无锡选择4个乡进行土地改革典型试验,苏北选择在江都县胡场乡进行土地改革典型试验,其他各专区、县均在8月先后开始土地改革典型试验[9]。全江苏104个(苏北43个苏南61个)乡的典型试验至9月中旬相继结束。城市郊区土地改革典型试验是依照城市郊区土地改革条例的规定进行的,南京市郊区3乡1镇的土地改革典型试验于12月开始,至次年1月底结束。经过土地改革典型试验,摸清了一个乡土地改革的基本做法,一般分为四个步骤:一是宣传调查,二是划分成分,三是没收分配土地,四是总结土地改革运动。通过检查、总结经验,对发现的问题按政策进行补课,妥善处理,善始善终,结束土地改革,转入发展农业生产。通过典型试验,各级干部取得了土地改革的直接经验,有力地推动了外围乡的土地改革准备工作。至此,江苏土地改革的准备工作基本结束,之后进入展开阶段。

(二)土地改革展开阶段

土地改革典型试验从1950年9月结束,随后进入展开阶段。展开阶段又分局部推开和全面展开两个阶段。在局部推开时期,仍然遵循“谨慎小心,稳步前进”的方针,树立典型,点面结合,以点推面,采取“带”“推”“跳”三法结合的方法进行,保证运动既稳且快,有阵地地开展。“带”是以点带动周围,以小推大,通过一个示范点带动其他地方的土地改革运动;“推”是在取得优异成绩的土地改革试点乡,抽调有经验、有才能的干部,然后一步一步向周围乡村推开,领导周围地区的乡村又好又快地进行土地改革运动;“跳”是指工作队在完成土地改革后,跳向其他区县,重新设点,由点及面[10]。例如,当时的苏南农村土地改革工作队,在努力完成自己所在地的土地改革运动后,除部分留下,其余大部分干部分别跳往宜兴、太仓、昆山、吴江等县。到11月底,局部推开时期基本结束,共完成862个乡(苏北237个乡、苏南625个乡)的土地改革任务。在局部推开时期,吸取改革经验,干部已能掌握土地改革运动的发展规律,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向全面展开阶段冲刺。这一时期,强调发动群众,大胆展开土地改革运动,严惩不法地主,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以及结合抗美援朝运动,加快了土地改革运动的步伐,坚决消灭封建剥削势力。根据毛泽东同志视察上海工作时提出的“华东区的土地改革要放手发动群众,大胆展开运动”的方针,江苏地区全面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并且与抗美援朝运动相结合,使得运动不断深入,广大群众热情高涨,纷纷对所在地区的地主阶级进行批斗。到1951年3月,全江苏还有191个乡因情况特殊,留待继续完成。

(三)土地改革结束阶段

1951年3月,江苏的土地改革工作基本结束。此后,为了使土地改革善始善终,巩固土地改革的成果,有利于发展生产,各地进行了土地改革的扫尾工作。结束土地改革运动,确定所有权,颁发土地证,这些工作都是以农业生产为中心,并与抗美援朝运动和三反五反运动相结合,采取“按级负责,分批进行”的办法。这项工作同样也分成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典型试验;第二阶段,局部推开;第三阶段,全面展开。通过典型试验,结合土地改革发证一共可以划分三个步骤:第一步,准备阶段。向广大农民群众进行宣传动员,建立起发放土地证的基层组织,整理好过去的原始材料。第二步,行动阶段。进行农民群众申请登记土地,然后经过大家的民主评议,统一确定好各自的田亩面积,并且还要处理好群众间存在的问题与纠纷,尽快公布定立方案。第三步,结束阶段。进行填写土地证、发放土地证、统计田亩数、总结经验教训。在结束土地改革前,虽都进行过检查总结,处理了一些遗留问题,但仍然存有不同程度的问题,必须再次进行全面检查:土地改革运动后,是否有地主反抗决定;是否存在逃亡隐匿的地主;是否存在土地被没收后,没有重新分配;是否存在干部多给他人分配土地或者分配不均的情况;是否存在土地分配后群众不满意的情况。检查的方法是以乡为单位,由县以上机关派出检查组进行重点检查和发动群众普遍检查相结合。苏北、苏南行署土地改革委员会都成立了土地改革检查组,分赴各县进行重点检查。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如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则用协商互让的办法解决;属于农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敌我矛盾,就用发动群众斗争的办法解决。苏南通过检查,查出漏划的地主3 631户,没收土地17.24万余亩和其他大量财产;乡村干部中多得土地改革果实的9 699人,多得土地8 430亩和一些其他财产,均全部退出,调剂补给少地及生产生活困难的农民。颁发土地证是土地改革结束阶段一项繁重复杂的工作,政策性很强。所以,江苏地区通过周密调查研究,最终颁发了《关于颁发土地房产所有证实施细则》,并且成立专门颁发土地证的机构——整理地籍委员会。发证工作不仅要确定得田户的土地产权,而且还要对农民自己原有土地房产契约更换新证。这就必然涉及到农民群众之间历史上存在的一些房地产产权纠纷,加以妥善解决后,才能颁发新证。农民私有土地,发放土地所有证。凡属于产权尚有纠纷者,发给临时执照。至1951年底,江苏全境内颁发土地证工作基本结束,有极少数乡村尚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仍需继续工作。直到1952年9月,整个江苏土地改革工作才宣布结束。

三、土地改革的影响

(一)土地改革运动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实现了土地归农民所有

全江苏共没收、征收约3 200万亩土地,没收8万余头耕牛、212万件农业器具、29 318万斤粮食,并且将没收的170万间房屋免费分配给无家可居的农民。据苏南区政府统计,此次土地改革运动成果十分丰富:152多万户农民受益,占当时农业户口总数的七成,一共分得土地800多万亩,占没收土地的91%。贫雇农平均每人分得1.3亩土地,中农平均分得1.2亩土地。苏北区一共没收了2 205多万亩土地,土地改革后,原地主阶级所占土地由34%降至为2%;原富农所占土地由16%降至为6%;原中农所占土地由30%上升为40%;原贫农所占土地由20%上升为52%。

(二)土地改革运动打击了恶霸地主,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整个苏南地区一共召开斗争大会13 000余次,参加斗争的农民共达670余万人次。南京市郊区召开的控诉、公审大会达517次,参加会议的群众有20.56万余人次。在土地改革运动中,县以上都建立了人民法庭,苏南区依法逮捕了恶霸地主和不法地主14 413人,南京市郊区依法逮捕了恶霸地主和不法地主573人,均由人民法庭分别予以惩治。全江苏的农民协会会员发展到1 165.04万人,农村民兵已扩大到81.72万余人,青年团和妇女组织都有了迅速的发展。农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

(三)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生产力,农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广大农民在分得土地后,农业产量大大提高,农民生活得到改善,购买力快速提高。据苏南18个县调查,每个农民全年购买力1951年比1950年提高30%。1950年苏北农民的人均购买力大约为16元,1951年为20元,1952年为27元。此外,各地的供销合作社的数量也大大增加,在土地改革前,苏南有240个基层供销合作社,12万余社员,到土地改革后发展到594个基层供销合作社,社员发展到237万余人;土地改革运动后,苏北供销合作社社员快速增加,发展到270万余人;南京市郊区供销合作社员由土地改革前的1万余人,到土地改革后增至5万余人。

猜你喜欢
解放区苏南苏北
在建设旅大特殊解放区的日子里
苏南年俗亦动人
解放区的天
CSAMT在苏北月亮湾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郭沫若作序推荐的解放区作品书影
路先生,我错了
战时经验与制度变迁:山东解放区对东海关的接收与改造(1945—1949)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秦吉鸟,只为懂爱的人传情
八路军新四军的苏北整编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