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书院文化对当代高等教育的借鉴与启示

2020-01-16 06:40于凌珊朱秀民
黑河学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书院大师学术

于凌珊,朱秀民

(天津理工大学,天津 300384)

中国传统书院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一直绽放着耀眼的光芒,其规模及数量虽不如当今的学校,但却培养了一定数量的精英,这一切主要归功于其独具特色的书院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这顶皇冠上,书院文化无疑是其中一颗璀璨明珠,在国人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文化记忆。在当下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书院文化是一道不能漠视的“风景线”,研究书院文化,对于当今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前言

书院自唐初产生至清末结束有一千二百余年的发展历程,是我国教育史上集教育、教学和研究于一身的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机构,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教育精神。作为传统教育的优秀典范,书院在千年之久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书院文化。书院文化指的是书院在其产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思想、理念以及由书院生徒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1],也就是说书院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伴随着书院的产生和发展的,虽然书院制度被废止,但并不意味着宝贵的书院文化教育资源的终结。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现代高等教育的不完善之处也逐渐凸显,如何汲取传统书院文化的优秀成分,创造性地挖掘传统书院文化精神的内涵,将书院所承载的优秀文化精髓融入现代大学教育建设,成为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促进我国当代高等教育更好的发展,值得深入探寻。

二、独具特色的传统书院文化

(一)重德弘道的教育思想

自孔子开始,重视德行的修养一直渗透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心中,成为其心中不能磨灭的思想。书院是一种重道德学问,不重功名的教育组织形式,作为中国传统儒家传道授业的“大学”之地,德育教育始终被摆在书院教育的首位。在书院发展过程中也能够看出书院对于德行培养的高度重视。教育目的上,以修己安人、成就道德人格为旨归,强调书院生徒的学问和德性,强调学好儒家义理,积淀道德涵养,培养传道、行道济民的人才[2];理学大师朱熹认为,“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是学”[3]表现出书院教育对道德品质的重视。此外,书院独特的魅力与价值在于书院师生没有权势、名利之争,读书的任务在于传承复兴儒学文化,推崇修己至诚之道,同时关心国家和社会,尽读书人的责任。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体现了读书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家国情怀,也彰显了书院文化的风骨。

(二)尊师重道的风气、融洽的师生关系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中独特的美德标识,《礼记·学记》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而书院也一向秉承尊师重道的准则,书院大师一向以严谨治学为己任,学生悉心向老师求教,探求知识,由此形成师道尊严的风气;古代书院的教师也秉承敬业乐业的精神,与学生建立和谐笃厚的情谊。如朱熹、王阳明等大学问家在书院中一直充当书院生徒学术模范和精神领袖的角色,这些大师们发自内心热爱学生,经常与学生们一起学习交流,积极融入学生生活。书院生徒们通过追随那些道德和学术水平上具有深厚造诣的大师,密切了与大师们的交往,在与大师们朝夕相处的过程中,瞻仰着他们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情操,不断受到熏陶和教诲。一方面研习学问,精进知识;另一方面,与大师们形成了融洽的师生关系,秉承师训,延续思想和文化的传播。

(三)积极倡导学术自由及创新精神

民间发起的传统书院,以远离政治的山林姿态、相对的办学自主权、“讲论讲会”的教学方式来体现学术的自由精神[4],如白鹿洞书院、丽泽书院、岳麓书院,三所书院分别为“东南三贤”朱熹、吕祖谦、张栻讲学会友之所,这些学术大师,将书院作为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播的基地,开展会讲或者进行学术交流,促进了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书院大师可以自由到各地书院讲学,同时也可以邀请不同学派的学者来学院讲学,例如理学大师朱熹邀请与自己学术观点相对立的心学大师陆九渊前往白鹿洞书院讲学,这既显示出了大师们兼容并包的学术胸襟,也能够集成各自学术成就,对学术创新进行贡献,将学术的发展推向繁荣,使得当时的学术界再现了“求同存异、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邓洪波教授认为,学术创新是书院的精神内核,也是书院历时千载、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虽然书院这种教育形式已经不复存在,但是书院文化中积极倡导的学术自由及创新精神仍然值得当今高等教育借鉴和学习。

(四)重视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

传统书院非常注重环境对人的影响,选址一般在风景秀丽、僻静、清幽的山水之间,是集山水名胜与人文景观为一体,处处闪烁着诗情乐感的教育胜地[5]。以理学大师朱熹所创立的“武夷精舍”(后改成“武夷书院”)为例,该书院位于他所写的《九曲棹歌》中的第五曲溪水东面,武夷山中大隐屏峰南麓下,四周山崖高耸如千瓣莲花环抱精舍。风景清幽的育人环境,使师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置身其中的师生,既可静心教学、读书研究学问,又可感受自然之美、磨砺心智,书院也因此造就了大量的人才。在“武夷书院”生活近50 余年的朱熹,既完成了其代表作《四书集注》,也成为其毕生传道讲学、著书立说之所,而武夷书院培养的数百名学者、弟子走出书院,载道前往四面八方,活跃在思想、教育等各个领域,推动了中国学术、文化的不断发展。类似武夷书院的优美环境,书院多有之,诸如在岳麓山创办的岳麓书院,依山傍水,古朴清新,明招山下的丽泽书院,衡阳回雁峰下的石鼓书院……都为书院生徒们创造了一个潜心读书、存心养性的氛围。

三、传统书院文化对当代高等教育的启示

(一)坚持“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实现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目标

当今,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受到高度重视。古代书院重视道德教育思想的底蕴,追求以道德涵养为旨归的教育目的,为当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启迪作用,值得今天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学习和借鉴。

今之高等教育更多埋没于知识和技能之术,以专业知识技能为中心,对于精神层面的教育,如文化的弘扬、做人处事之道的教育则相对处于缺失的状态,人文道德修养教育比较淡薄。高等教育需要坚持“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在德育课程内容设置上,以传统儒家优秀道德观念及日常生活各种待人、处事之道为依据,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背景,不断更新德育课程内容,培育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实现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目标。此外,高校应发展高水平的通识教育课程,根据思想道德建设的实际需要,将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思想文化的精髓融入通识教育课程之中,发挥通识教育课程在中华文化弘扬、文化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使高校成为孕育人才、文化传承、提升道德修养的主阵地。

(二)建立和谐笃厚的师生关系,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

古代书院尊师重道的风气、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书院的发展和人才培养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对当代高等教育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也有着极大的借鉴价值。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大学教育的要素之一是教师与学生应当养成密切的关系。[6]纵观如今的大学课堂,许多教师对学生和教学缺乏热情,部分教师为了职称评比忽视教学转而重视学术研究,潜心致力于学术论文;授课过程依然采用陈旧落伍的教学内容、形式单一的教学形式,造成学生缺乏对课程学习以及与老师交流的兴趣,再加上师生的相处时间只有短短几节课,师生之间互不了解,造成师生关系难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古代书院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更多体现在学习生活上的亦师亦友,书院师生往往朝夕相处同吃同住,因此经常有更多的接触和交流机会,便于建立深厚的情谊。现代大学师生之间尤其是研究生与导师之间也应该保持密切的接触和交流,教师对学生不能局限于学术上的指导,还应该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给予学生温暖和关怀,尊重学生,用人格魅力去感染、影响学生,从而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

(三)营造自由创新的学术氛围,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

北大校长蔡元培曾提出现代大学的三项基本原则,其中之一是,大学应当具有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大学的“大”意味着更宽厚的学术基础,在这一点上,与古代书院倡导学术自由的文化精神的认识是一致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到,“创造大学里最重要的是学术自由”,这是学术赖以产生的基础[7]。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校内与校外结合、互补程度低、师生间学术思想交流匮乏的问题,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创新意识缺乏,科研能力不强。当今高等教育不只需要专家教授之间进行互动交流,也需要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通过交流来传递思想,让学生的学术思想在交流中不断提高,学术研究在交流中不断创新。教师要积极邀请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在小组会交流想法过程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创新思维,大胆表达自己的学术见解。教师要营造自由、宽松、创新的学术氛围,针对某个学术问题,与学生相互讨论切磋、质疑问难,以便获得新的观点。鼓励学生做学术报告,提高自身的学术素养。教师也要支持学生积极参加学术讲座来开阔自己的眼界,提高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培养对学生对学术严谨认真的态度,以此繁荣大学校园的学术氛围。

(四)构建自然优美的校园环境,发挥隐性育人的作用

“重人故觅师,重地故择胜”,古代书院选在淡雅幽静的山林胜地为师生提供了陶冶情操、静心向学、不求功名的环境,对当今大学校园环境的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认为:“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然而当下的大学现代化气息浓厚,缺乏诗情画意的校园环境。因此在当下校园环境构建中,需要以古代书院为启迪,创造宜人的环境,让校园的一草一木,一湖一楼都能交相辉映,让校园成为一处优美的人文景观。学生身处幽静雅致的校园中,感受到来自环境和师长的熏陶,严谨朴实求学,不以分数为导向,不以功利为目标,只把读书学习当做令自己快乐的事情。当然,中国也不缺少自然风景与人文底蕴完美结合的大学。例如,一向被认为是全国最美丽的大学校园之一——厦门大学的美是毋庸置疑的,面朝大海,背靠山峰,山海相融,具有亚热带风情的棕榈树点缀着校园,令整个校园看起来更加迷人;清一色的白墙红瓦建筑,彰显了美学情趣。古代大部分书院会选择将自然景色引入书院内部而与书院建筑融为一体,建筑融于风景,风景融于建筑。现代大学以古代书院环境营造为启迪,构建浓郁的现代书香校园环境,让校园每栋建筑的整体风格协调统一,让校园的亭池楼阁、花草树木使整个校园看起来更富有灵性,寓教于景,发挥环境隐性育人的作用,使高校成为理想的培养人才之地。

当下高等教育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各种社会问题以及理论挑战,需要秉承书院精神的价值理念,吸收书院文化的有益经验或积极因素,使其成为现代大学改革中进步力量的来源,为现代高等教育建设及人才培养做出重要贡献。

猜你喜欢
书院大师学术
朵云书院黄岩店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动态
大师剪我也剪
学术动态
江南书院
宁波大爱书院样板间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环保高效的清洁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