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运河生态环境修复与环保对策研究

2020-01-16 05:05□沈
河北水利 2020年10期
关键词:大运河河道水体

□沈 钰

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河道,是我国历史上内陆交通体系的主干道,经过2000 多年的持续发展和演变,大运河直到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运输、行洪、灌溉、输水等作用。南运河历史上是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全长309km,南起山东德州四女寺枢纽,流经河北省衡水市、沧州市,北至天津市静海县十一堡,其中河北段全长241.5km。南运河为半地上河,两岸堤防高出地面3-5m,为蜿蜒型河道,堤顶宽5-6m,主河槽上游段宽60-140m、深6-8m,下游段宽20-60m、深2.5-6m,河底纵坡1/21000-1/27000。南运河是海河流域漳卫河系主要行洪尾闾河道之一,承担着分泄上游卫运河部分洪水入海的任务,同时也是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以及引黄济津、引黄济冀的重要输水通道。从1982 年开始,历次的引黄济津输水工程,南运河都作为主干河道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南运河虽已失去水上交通、运输功能,但是仍具有防洪、排涝、灌溉、输水等主要功能,如今沧州市每年一次的引黄入大浪淀水库补水工程,南运河仍是输水的主干河道,对缓解沧州地区饮水困难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做好南运河生态环境修复与环境保护工作至关重要,对长年有水的城区段河道进行水生态修复,对长期断流的无水河道进行生态修复,保障河道正常发挥作用,维护河流生命健康。

1.水环境治理与保护

水环境的优劣对水生态系统影响最为直接,维持水生态系统平衡和健康运行,需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对沿河城区段,通过完善城市管网排放功能,建设截污导污、污水改道工程等,加大治污力度,彻底解决生活污水和雨污合流入河排放问题。对城区以外的村镇河段,针对堤坡及河道内的垃圾问题,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增建配套设施,集中收集处理垃圾,杜绝乱丢乱弃行为;加大宣传力度,组织环保培训,宣传基层群众,强化公民河道保护意识,使大家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加大执法力度,强化行政监管,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对违法行为依法依规处置;健全考核机制,注重长效管理,将环保工作纳入地方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内容,严格考核,严格奖惩;实施河道综合治理,在有条件的河段,通过建设景观工程,修建消闲步道、亲水平台、休闲公园等,修建群众休闲娱乐场所,强化群众主人翁意识,激发大家环保热情,使大家自发地维护河道及周边环境。

2.污水治理与水质改善

由于南运河上游卫运河来水多为Ⅳ类污染水,既污染河道又影响水体景观及生态功能,建议通过协调疏导机制,减少甚至避免上游污水。对沧州市、泊头市及沿河城区,由于功能不完善汇入的生活污水及雨污合流,要完善处理设施,建设截污导污工程,完善雨污分流系统,减轻南运河河道污染。通过强化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建立水质监测制度,加强预警预报,对水环境进行动态掌控。对农业种植及畜禽养殖形成的入河污水,通过改善农业种植结构、增加滩地灌木栽植、清除滩地养殖场等措施,减少对河道水质的污染。

对城区已建成景观河段,通过沿线设置水中生物浮床、生物浮岛种植花草,一方面利用植物根系吸附、吸收水中氨氮磷等有机污染物质,削减水体中的污染负荷,另一方面通过浮床、浮岛遮挡阳光,抑制藻类的光合作用,减少浮游植物生长量,通过接触沉淀作用,促使浮游植物沉降,防止水华发生,提高水体的透明度,改善河道水质,美化城市景观。及时清除河坡垃圾及水面垃圾等漂浮物,避免污染水体。每年对河道水体进行置换,改善水质减轻河道污染。在城区河道景观建设时,应以生态护岸为主,尽量避免混凝土、浆砌石等硬质护岸形式,以免阻隔土壤与水体的联系,破坏水生动植物生存环境,可采用格宾、砌石等柔性护岸形式,植物堤岸与土木工程措施相结合,保持河水与土壤相互渗透,通过自然交换与调节,增强河道水体自净能力,构建健康完整的河流水生态系统。

3.岸坡修复与生态环境替代

长期以来,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影响,南运河局部堤身受到破坏,存在一定隐患,一些跨河工程设施修建后,需要加强大堤堤身恢复和护坡保护,农业生产上下堤路削弱堤身断面,对河道生态环境修复,必须结合岸坡修复进行,保证防汛行洪安全。针对存在的缺陷,制定适当工程措施,对堤坡塌陷、薄弱、冲沟等堤身段,以及护坡护脚损坏部位,采取工程措施予以修补,保持河道断面规整。在长期无水的农村河道段,禁止在河坡及河底垦植及滩地养殖,保证河道防洪安全,避免河堤水土流失。对长年无水的干涸河道,难以维持水生态环境的河段,暂以草甸生态环境替代,采取自然生长辅以人工种植措施,以草本植物及灌木为主,起到固土护坡、防止沙化的作用,保持河道断面原状及河流形态原貌不被破坏。

4.世遗段河道保护与修复

2014 年6 月22 日,中 国 大 运 河 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2 处世界文化遗产和第46 处世界遗产项目。南运河沧州东光县谢家坝、衡水景县华家口夯土险工,以及南运河沧州至德州段河道“两点一段”入选重要遗产点和典型河道段落。为加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应坚持依法规划、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合理利用的原则,维护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加强对河道断面形状和平面形态的维持与保护,相关部门通过及时掌握河道情况,打击非法占地取土、违法种植养殖等破坏河道的违法行为。通过及时巡查巡护,对河道出现的岸坡坍塌、冲沟等及时修复,对乱挖乱掘产生的河底坑洞填平压实恢复原貌,避免对河水走势产生影响带来安全隐患,同时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积极有效保护。

5.建设绿色岸线,弘扬运河文化

近年来,立足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大运河文化重要的承载地,沧州市全力推进大运河沿线绿化工程,着力构建林水相依、绿廊相连、绿块相嵌的大运河绿色长廊,根据现有林业基础和特色资源,沿运河河道布设森林公园、家庭林场、桑果采摘园、林果观光区、绿色生态休闲区、运河生态公园等,建设城市生态休闲走廊示范区,打造文化带、生态带和旅游带。依托弘扬运河文化、建设绿色岸线的契机,统筹规划南运河生态环境修复工程,以运河两岸大堤为纽带,顺应河道河势变化,利用河道不同地形地貌布局,沿大堤及堤坡内外选种与环境相协调的绿化林带及绿化观赏树木、灌木、花草、草坪等,改变种植结构色彩单一、缺乏层次感现状,增强绿色长廊的观赏价值。通过绿色长廊建设,美化运河岸线生态景观,与河道水生态系统、草甸生态系统紧密结合,互为映衬补充,构筑结构稳定、环境优美的运河岸线生态系统,促进运河沿岸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6.结语

当河流水生态系统不能维持时,应考虑采取适宜的生态环境替代方案,通过生态修复,保持河流相对稳定健康的生态环境。对城市景观水系的保护,应优先采用绿色堤岸建设,营造水生生物链的健康循环环境,采用河道水面水生植物栽植,吸附水体污染物净化水质,同时加强水环境的保护,维持河流的生态环境安全。□

猜你喜欢
大运河河道水体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关于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思考
多源污染水体水环境质量提升技术应用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大运河,行走山东
复合修复技术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中的应用评价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河道底泥脱水固化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
河道里的垃圾
考古者眼中的隋唐大运河 湮没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