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凯 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
“互动”通常是指两个具有相互作用力的主体彼此作用的过程,两者在交相影响和改变之中共同进步或互有得失[1]。互动式景观设计通常以参与者的体验和感受为主要出发点,改变了传统设计中景观对人的单一方面影响,其主要是强调人们的体验和感受,通过多层次的感官表现出来,如视觉、听觉、触觉等。这种多感官的刺激拉近了人与景观的关系。
如今互动式景观设计发展十分迅速,在很多公共空间均有所运用,根本目的是让人与景观和谐相处、良好互动。
实现互动的前提是进行参与,互动式景观有着人们可以自由参加的属性,而这种参与可以划分为2 种,即“积极参与”和“消极参与”。其中,积极参与是主动的,人们自觉接受和认知景观所具有的特点;消极参与是被动的、漫无目的,人们在主观上并没有真正想要去了解和欣赏景观[2]。如何降低被动参与,就是景观设计需要思考的问题。
互动式景观只有通过创新才能给人新奇感,才能激发人们的参与兴趣去积极体验。互动式景观不管是在理念还是形式上均表现出趋同性,坠入人们日常思维的窠臼,那么景观设计就会失去新颖性,最终将无法达到吸引游人积极参与的目的。
设计的根本离不开人类的需求。一切设计都是为了服务人而进行的设计,互动式景观设计也不例外。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指导下,对城市公园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公园的适用人群。并根据公园内部的不同区域划分,合理利用互动装置,给人带来不同的体验感和趣味感[3]。
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通常带有一些游戏性质的景观,不仅可以带来一定的欣赏价值,更可以有效缓解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压力,让人们活跃起来、放松心情,可谓是一举两得。例如,互动式地灯就属于游戏型景观设计。
在景观设计过程中,景观的教育意义也十分重要。在中国的传统园林设计中,老一辈设计师通过景观设计对人们的影响和教育已经被大家所共知,如苏州园林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人们沉浸在具有浓厚中国文化的景观中,会不自觉地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熏陶。
出于人性化考虑的运动型景观设计,可以大大提高健身者的兴趣爱好,也为热爱健身的人群提供了支持。例如,一个发电自行车的设计,骑车产生的动力可以为周边的附属设施进行发电,这样骑行的人既可以达到健身效果,还可以体会由骑行所带来的乐趣[4]。
在安全、舒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使得参与者与公园产生一定程度的共融,内部的公园景观更富有生命和情感。人与景之间的主观互动,可以给参与者带来更积极的情感体验。
人们对科技的品味和要求随着科技的蓬勃发展逐渐提高。与此同时,科技给人带来了无穷的技术,城市公园在未来的景观互动性设计中也必定会将科技体验感引入其中,最大限度地提高景观设计的张力和表现力,使得人们在景观设计中的活跃度得以提高[5]。
城市公园在景观设计过程中更应注意当地的优秀历史文化及人文内涵,运用互动式的表现手法凸显地域文化,使得公园成为城市的一个标杆,吸引更多的人群到此游园、观赏和体验,增强人们对城市的归属感。
在物质经济极其发达的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互动式景观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互动式景观设计会与生态旅游、绿色经济等不同领域进行紧密融合。在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中,采用一些高科技,如多媒体技术、智慧景观装置艺术等现代设计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城市公园的观赏性和参与性,在极大程度上丰富游园体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