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型冠状病毒防治舆情传播预警的宣传画创作与展览推广研究

2020-01-16 01:28霍楷
湖南包装 2020年1期
关键词:宣传画舆情防疫

霍楷

Huo Kai

(东北大学艺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4)

1 新型冠状病毒防治舆情传播预警宣传画创作与展览的必要性

1.1 国家、社会、学校的防控舆情需要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接触等近距离接触传播,截至项目填报之日2 月10 日,确诊病例已有40 235 例,传播速度之快,影响范围之广,远超2003 年的非典病毒传播。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全力控制疫情传播;社会各界广泛开展抗击疫情行动;民众积极居家隔离配合防疫;各单位积极配合妥善安排复工复学。面对国家重大疫情,项目根据国家、社会和学校的防疫舆情宣传需求,结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特色,立足专业教育和艺术创作本职工作岗位,组织项目组成员并且指导学生创作一批病毒危害、积极防疫、科学防疫、病毒传播形式、全民抗击、鼓舞民心凝聚力量等几大方面的抗击疫情艺术宣传画,并评比宣传优秀作品在校内、跨校联合展出,正能量引导学校、社会舆论,让广大师生和民众正确看待疫情,稳定情绪,科学、有效、积极投身工作和学习之中[1]。

1.2 舆情宣传与艺术宣传画创作紧密结合

宣传画创作在重大事件中具有艺术性、创新性、鼓舞性和引导性,对于当前的新型冠状病毒防治舆情宣传具有突出的作用。上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当时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媒介不发达的情况下,战争宣传画是战斗双方舆论引导的最重要尖锐的斗争武器;在1949 年后,宣传画一直主导着社会舆情的发展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年计划、抗美援朝、第三世界、和平与发展、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农业生产等社会中各类选题的宣传画都是这一时期的舆论宣传主体;改革开放后社会新风尚、计划生育、五讲四美三热爱、兴学育人、科学发展等宣传画以新的形式主导着社会舆情的发展;2000 年以后,凡是国家在重大事件、热点难点、大灾大难等问题面前,如2003 年非典、汶川地震、全球变暖、反战反恐以及历年来的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等,艺术宣传画仍然以独特的形式活跃在社会舞台上。尽管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介发展迅速,形式多样,但宣传画的创意性、艺术性和视觉冲击力是电视、报纸、杂志和广播等取代不了的,宣传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不仅是活动和事件的舆情导向,更是以艺术创作的形式,永久记录着当时的事件、形式、特征和面貌,就如人们所见到的奥运会宣传画展览,了解当时奥运会历史;在博物馆中观看艺术品,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一样。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项目采用宣传画的形式引导社会舆情,科学普及、积极防疫,对疏导人们的心理压力、鼓舞民众意志具有重要作用[2]。

1.3 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开展实践教学

在重大疫情防控时期,教育部积极出台《教育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教高厅〔2020〕2 号,要求采取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共同实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充分利用线上的慕课和省、校两级优质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在慕课平台和实验资源平台服务支持带动下,依托各级各类在线课程平台、校内网络学习空间等,积极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等在线教学活动,保证疫情防控期间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面对疫情,本项目积极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结合项目组负责人、项目组成员的“广告设计”“设计创新和竞赛”等课程,采用前期线上讲授指导和后期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宣传画的教学和创作,将疫情防控舆情宣传结合专业教学,实施“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又引导社会舆情的目的。

2 新型冠状病毒防治舆情传播预警宣传画设计定位

艺术创作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和服务社会的形式,服务国家需求,服务于社会需要;宣传画作为艺术创作中的特殊形态,与纯欣赏的绘画具有很大区别,在于更加注重艺术服务社会的属性。在全民抗役面前,宣传画有着特殊的定位,体现在艺术审美性、实用科普性、引导鼓舞性、教学实践性方面。

2.1 艺术审美定位

防疫舆情宣传画的创作,本着传播正能量、塑造正形象、弘扬真善美的艺术美学标准,为大灾大难的疫情面前急躁不安的人们注入一股强心剂,弘扬社会主旋律,积极引导人们正确面对、积极防疫、主动配合、热心奉献。目前,社会各界积极关注疫情的发展动向,积极配合国家的需求,但不乏在网络出现躁动不安、虚假造谣的负能量新闻,这种危害社会的言论和行为不仅遭到社会的谴责,也触犯了法律,这与国家宣传和主张的政策背道而驰。项目宣传画创作不仅要反对造谣、夸大其词的负能量,更要塑造那些英勇无畏奔赴疫区的医生护士的大无畏精神,歌颂积极为疫区捐款捐物的热心民众和国际友人,赞美祖国在大灾大难面前有条不紊的整体防控安排和布局……以弘扬真善美的正能量为主旋律[3]。

2.2 实用科普定位

新型冠状病毒的宿主、起因、发展、传播及影响,目前正在研发的疫苗进展,相关防护措施、生活防疫、隔离措施、治疗手段等,这些都是疫情蔓延期间摆在民众面前的重要问题。虽然民众每天都在关注疫情的进展,但只是片面地关注了疫情的发展,相关的新增病例、地区分布、身边病例等新闻进展,对疫情整体防控链条上的各个环节,关注度显然不够深入。项目将疫情舆情宣传进行科普防控分类化,分为纵向和横向科普类别,进而开展宣传画创作。纵向链条上,以时间轴为线索,以科普漫画、信息图表、宣传插画等作为主题内容,记载新冠状病毒的起因、发展、范围、趋势及影响;横向链条上,以医疗、防疫、卫生、生活、工作和学习培训等作为宣传画的插图,以此普及大众,提升民众卫生和安全意识。

2.3 引导鼓舞定位

在重大疫情面前,国家层面正在紧锣密鼓出台政策、制定措施,投入巨资和人员防疫、研制相关药物,可见在抗疫时期,国家的整体布局和精心安排。但由于疫情蔓延的迅速,以及即将复工和复学会导致人员的大面积迅速流动,民众防疫居家隔离的浮躁情绪,以及对防疫期间生活、工作的担忧和困扰,都导致精神层面的躁动不安,这些都是对防疫极为不利的因素。创作防疫宣传画,从精神文化层面积极疏导民众情绪,鼓舞大众信心,引导人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方式,自主地配合国家号召居家隔离防疫,为打赢这场瘟疫战争做好自己应有的责任和义务[4]。

2.4 教学实践定位

目前,虽然度过第一个14 d 的隔离期,但第二个14 d 隔离期至关重要。由于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高校能否如期开学,或第一周能否正常上课成为未知。各大高校积极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发展线上慕课、雨课堂、精品资源共享课等各类网络教学手段,以此来应对疫情蔓延导致无法线下开课的局面,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前期将采用线上媒介进行理论讲授、案例分析、互动答疑、设计创意定位等环节,后期根据疫情情况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宣传画的正稿加工和制作。课题将专门成立跨校指导教师队伍,将鲁迅美术学院、沈阳建筑大学和东北大学艺术学院相结合,形成优势互补、区域权威的专家团队线上指导教学;形成宣传画创作、策划展览、论文撰写、画册出版、竞赛检验于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旨在特殊时期通过线上线下实践教学形式,停课不停教学,以新的手段开展教学活动。

2.5 创作分类定位

经过前期线上较为充分的调研和整合,将防疫舆情宣传画的创作分类,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5 类:第一,描绘国家战略。以信息图、插画、图表形式介绍国家积极防疫政策、法规和措施,描绘祖国在重大疫情面前的宏观布局和规划。第二,赞美英雄和友人。歌颂奔赴疫区英勇献身拯救患者的医生、护士,歌颂那些奉献爱心捐款捐物的团体和国际友人。第三,鼓舞引导民众。鼓舞民众积极配合国家防疫相关政策,自我隔离、主动积极防疫,引导乐观向上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第四,普及防疫健康。以漫画、插画等为内容,绘制说明和介绍性质的图谱,引导大众科普防疫,注意公共卫生,引导健康生活方式。第五,反对网络谣言。在疫情面前,不造谣、不传谣,反对疫情的造谣、夸张和虚假宣传等,以宣传画方式说教和引导大众。通过将防疫舆情宣传画的选题进行分类,有规划、有组织、有目标、有层次地开展宣传画创作,每个分类创作数十张作品,累计形成一套防疫舆情的系统化、全面性和生动的艺术作品,对大众具有宣传、引导意义的同时,赋予了宣传画更深一层次的教育意义和审美价值。

3 新型冠状病毒防治舆情传播预警宣传画设计与推广实践

3.1 防疫舆情宣传画的实践教学

(1)新媒介与大事件结合。在疫情防控的重要时期,一方面防疫成为当前社会最重要的卫生安全问题,另一方面艺术设计类教学面临方式和手段改革的机遇期,传统的线下授课模式在此时成为了不可能,新的网上授课模式受到高校的广泛使用。此时将二者结合起来,通过网络视频授课、专题指导、答疑、案例分析等形式专题指导防疫舆情宣传画的创作,将线上新媒介教学与社会热点专题创作相结合,形成1+1>2 的效果。

(2)跨校组成师资队伍。项目跨校组成课程的教师队伍,这些精心挑选的跨校专任教师,具有一线教学丰富的经验,鲁迅美术学院安娜老师是辽宁省百千万层次中的百层次人才,是教育部教计算机指委主办的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评委、国际A’设计奖评委、中国包装联合会包装创意设计大赛评委,获国际大奖百余项;沈阳建筑大学的郭绍义和高品老师是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和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的评委,指导学生获国内外各项设计大奖数十项。跨校组成的指导教师队伍,能够满足学生对高水平、能力强、业务过硬的专业知识的需求。校内教师与校外教师结对子,组成1+1 队伍指导教师团队,分头指导不同的创作小组,各小组受到来自不同院校教师的启发,也会形成不同的设计风格,各组间相互学习、相互竞争,形成竞争式和危机感育人效果,推动设计作品质量的提升。

(3)引入国际化育人理念及经验。笔者是教育部·日本电通国际高级广告人才培育基金项目研究员,具有赴日本留学研修的经验,在日本学习期间,将电通的设计理念、教学方法引入中国高校教学,留学回国后申报教学改革项目“依托电通模式探索国际化创新型拔尖设计人才培养途径”获批,开展电通育人模式等国际化教学理念。成果负责人组织了多项中外设计交流展,搭建了高水平的国际展览平台。组织数十名学生参加秘鲁圣伊格纳西奥·德·罗约拉大学主办的秘鲁国际海报展,策划了两届秘鲁·中国海报展。策划与组织两届东北大学与韩国现代设计协会(KECD)、永同大学联合主办的中韩国际大学生设计作品交流展,数十名东北大学学生参与其中,了解韩国现代设计现状和水平。依托于国际设计大师与知名设计师的案例库创建,归纳与整理国际上著名设计大师、国际竞赛获奖作品形成优秀设计案例库,为学生作品创作提供国际设计水准的参考与借鉴。这些国际化育人理念及国际展赛经验为本项目研究奠定了基础。

(4)分类组成学生创作团队优势互补。在授课过程中,将学生按照创意能力、设计能力、执行能力、整合能力、沟通能力、写作能力等个人优势,分别组成优势互补的各个创作小组,而非将同一优势的学生归类。如将创意能力强的学生分为一组,而到后期制作不出来,再好的创意不能完成都是空想;如将设计制作能力强的学生分为一组,制作得再美,缺乏创意的作品都是缺少灵魂的。因此将具有优势互补的学生组建创作团队,在提交作品乃至后期参赛、撰写论文等各方面都具有独到的优势。

3.2 防疫舆情宣传画的展览形式

(1)艺术惠校——校内展。项目持续时间为1 年,通过前期约1 个月时间的网络授课,主要讲解设计理论知识、案例分析、草图指导等工作;随着疫情的好转,到4—5 月份,将学生创作好的草图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线下集中创作指导和修改完善,防疫舆情宣传画的雏形即将形成。项目计划师生共同创作,总计创作防疫舆情宣传画成品200 余件,集中在校内公共空间进行展览,纵向向校内师生科普、警示、防疫新冠状病毒,横向全面展示重大疫情来临时的公共卫生健康生活、方针政策等,让校内师生以此为鉴。

(2)艺术惠民——社会展。在校内展的同时,精心挑选优秀作品百余幅,推送到社区、中小学、车站、商场、地铁、广场、公园等公共空间举办专题展览,让防疫舆情宣传画推广到社会公共空间之中,同时将作品无偿推荐给社会公益部门进行宣传,让公益的正能量最大化传播,引导大众对病毒的防疫舆情,倡导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生活方式。

(3)艺术跨校——校级联展。与此同时,将优秀作品联合鲁迅美术学院、沈阳建筑大学、辽宁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等区域高校作品进行巡回联展,一方面广泛宣传防疫知识,另一方面通过防疫宣传画加强各校之间的学习,推动设计学术交流。

(4)网络推广——线上展。在线下展览的同时,基于网络宣传的便捷性、传播的快速性和影响范围的广泛性,建立手机APP、公众号定期推送,以及在网站上建立专栏进行防疫宣传画的宣传和推广[5]。

3.3 防疫舆情宣传画的展赛拓展

(1)五大邀请展投稿。以目前“2020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海报邀请展”“2020 年全国战疫海报设计大展”“呼吸·共生—2020 全球抗击疫情国际平面设计邀请展”“豫你同行·抗击新冠肺炎公益海报设计邀请展”“浙江城市双年展—2020 抗疫海报特展”五大邀请展为契机,广泛开展抗击新冠状病毒的宣传画创作,积极组织学生投稿参展参赛。

(2)各类设计展赛投稿。将组织学生防疫舆情宣传画作品参加教育部教指委主办的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抗击新冠状病毒专题赛)、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自由主题赛)、创意中国设计大奖(自由主题赛)、韩国国际数码设计邀请展、亚洲国际设计三年展等国内和国际权威设计展赛,让宣传画作品接受国内外专业评委的评价。

4 新型冠状病毒防治舆情传播预警宣传画设计流程及启示

4.1 新型冠状病毒防治舆情传播预警宣传画设计流程

首先,该项目方案的开展,将以东北大学创意设计创新团队为依托,以艺术类专业核心课程“设计创新与竞赛”“广告设计”等课程为载体组织线上教学和项目任务布置。东北大学创意设计创新团队是项目负责人创建和指导的专业团队,专门从事学生创新与竞赛,重点参加国际、国内高水平设计赛事、申报教改项目、申报教学成果奖、申报专利、发表教改论文、申报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出版竞赛教材、著作和作品集等;艺术类专业核心课程“设计创新与竞赛”“广告设计”等是专门为学生开设的结合竞赛的核心课程,旨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意水平。项目方案依托创新团队和竞赛与广告设计课程,作为方案的第一步,布置开展宣传画教学与创作。

其次,组织与优化满足学生能力需求的专业教师团队。项目的开展主要是进行艺术创作的实践教学活动,在方案确定依托团队及课程的基础上,组建指导教师队伍开展项目教学。团队成员来自鲁迅美术学院、沈阳建筑大学的骨干专业教师,除此之外,团队将邀请业内权威专家作为外聘专家参与项目研究,通过网络课程平台指导学生开展宣传画创作。在校内外1+1 结对子教师团队的指导下,重点把握作品分类、作品质量、作品实用性、推广性和艺术效果。

再次,将学生按能力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分组创作,在导师组的指导下,开展线上专业授课和线下作品指导活动。学生分组开展如下流程:对防疫宣传画进行调研,采集相关数据、资料、图片、文字进行整理,微创作打好基础;项目开展组内分工与协作,创意人员根据当前疫情、舆论引导的角度、科普的内容、规章政策的阐释等进行创意思维的发散,在大脑地图的驱动下形成大量相关设计创意,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优中选优的筛选与整理,形成集中的过程。发散与集中后,确定正稿创意图,由绘制人员专门进行电脑加工,形成正稿的插图,开始排版、校色、文案处理、调整艺术形式,形成宣传画的电子稿作品。接下来,由整合人员专门组织策划展览、作品参赛投递等工作。最后,根据一些比赛的要求,会现场答辩,需要制作答辩展示文件、辅助播放文件、视频文件等,以及组内安排表达能力强的专人进行陈述。整体分组及人员分工,按照学生能力优化组合,实现1+1>2 的效果。

最后,项目进展到展览和竞赛投递完成后,进入到项目方案的整合阶段,由指导教师、组内创作人员分别根据创作的流程、创作经验与体会、教学方式与方法改革、教学过程与成效、作品创意与推广等各方面撰写论文,投递高水平杂志发表。将优秀的作品整理成作品集集结成册进行出版,作为学生学习的优秀设计案例库。最终,将项目整体方案与流程设计完成,如期开展项目。

4.2 新型冠状病毒防治舆情传播预警宣传画设计启示

(1)新型冠状病毒防治舆情传播预警宣传画设计的理论创新。一方面,新与热的结合。艺术创作服务社会需求,在这个理论基础上,将网络授课新技术与热点社会疫情事件结合起来,将新模式、新情况、新手段和新理念紧密结合起来,对今后的艺术设计服务社会、创新发展模式方面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更加推动防疫舆情的开展。另一方面,循环增效。良性循环增效竞赛育人模式形成“创作实践—理论总结—指导创作”和“艺术创作—参与展赛—发表出版”的理论循环体系。“创作实践—理论总结—指导创作”这一循环过程,是实践到理论再指导实践的过程;“艺术创作—参与展赛—发表出版”是创作成果多样化拓展的过程,形成论文、作品集等多样成果,推动创新育人。

(2)新型冠状病毒防治舆情传播预警宣传画设计的实践创新。创、赛、研、学、用相结合。打破单一为防疫舆情开展的宣传画创作,将创作、竞赛、教研、学习、推广紧密结合起来,即创、赛、研、学、用融于一体。专门开设“设计创新与竞赛”课程的基础上,分类创作防疫舆情的宣传画,梳理竞赛经验、整理作品、分析作品特征、策划展览、撰写论文,多元化凝练标志性成果,将教学成果最大化,通过“赛后科研、赛后创新、赛后教改、赛后发表”,实现竞赛成果转化的最大化[6]。

5 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型冠状病毒传播大背景下,立足设计专业,开展病毒防治舆情宣传画创作与推广,是新时代设计服务社会需求、引导社会舆论发展、传播社会正能量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是当前设计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和人才培育的新手段,具有重要意义。在病毒防控的重要和关键时期,国家防控战略、社会积极防疫、大众努力配合、英雄担当奉献、舆论积极引导、健康卫生普及等都成为宣传画创作的重要内容,设计师应该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积极投身到舆论引导的正能量中来,发挥自身的光和热,以积极防控精神指引和科普视觉宣传实际行动,照亮防疫战斗前方的道路,指向驱除新冠病毒的光芒,相信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必将胜利!

猜你喜欢
宣传画舆情防疫
“豪华防疫包”
2022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主题宣传画(一)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2021年中国医师节宣传画
防疫、复工当“三员”
俄罗斯的防疫“宅”假期
图文共舞·诠释梦想——浅议校园手绘创意宣传画的探索与实践
数字舆情
数字舆情
消费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