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1-16 09:28莱西市环境卫生管理处王婷
农业知识 2019年24期
关键词:整治村庄垃圾

文/ 莱西市环境卫生管理处 王婷

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工程,是改善农村群众生活质量的民生工程,对于改善农村环境面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莱西市全市上下以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以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为重点,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体制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强化集中整治,农村环境面貌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但是在工作推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基层干部群众在充分肯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果的同时,也反映了当前工作中面临的一些实际困难,对今后的工作也寄予了更高的期望。

(一)群众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由于受传统观念和生活习惯的影响,部分群众的环卫意识还不够强,仍然存在随意堆放杂物、倾倒垃圾等生活陋习,有的距垃圾桶仅一步之遥也将垃圾随地乱丢。作为农村环境整治的直接受益者,一些群众非但没有把自己当成“主人翁”,反而成为“旁观者”。镇村干部忙里忙外,普通群众若无其事,更有甚者还说“风凉话”。农村环境整治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政府的“独角戏”,全员参与的浓厚氛围尚未形成。

(二)资金不足成为制约工作开展的“瓶颈”。目前,农村环境整治资金多为政府和村集体投入,资金来源较为单一,资金压力仍然很大,特别是在村级表现得尤为突出。在今年的农村环境整治中,村级投入的人力之多、物力之巨、财力之大是前所未有的。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投入资金多的达到几十万元,少的也有十几万元,有的村庄几乎投入了多年积累的全部家底;多数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庄只能通过村干部垫资、借贷等方式解决资金问题;个别村党支部书记甚至受资金所迫主动提出辞职。很多基层干部表示,如果资金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当前来之不易的整治成果势必无法得到有效巩固,“脏乱差”的问题仍然会反弹。

(三)工作中仍然存在监管盲区和薄弱环节。一是部分区域存在卫生死角。集中整治结束后,部分镇街长效机制落实不到位,放松了后续管理,个别村庄“三大堆”出现反弹,有些田间地头、湾塘沟渠、公路沿线还有卫生死角。有的村庄未设置柴草堆放点和建筑垃圾暂存点,村民乱堆乱放现象仍然存在。二是部分镇街监管不到位。有的镇街环卫管理机构有名无实,管理人员不专职,没有形成规范高效的管理体系,导致巡查不经常、程序不规范、监管不到位、标准难落实。三是环卫托管水平参差不齐。部分镇街聘用的保洁公司专业水平不高,执行工作标准较低,有的仅托管到村庄的主要街道,未将小巷、胡同等纳入托管范围。有的村庄垃圾清运不及时,没有做到“日产日清”。由于工资待遇偏低,保洁员普遍年龄偏大、责任心不强、工作积极性不高。

(四)需要引起关注的几个具体问题。一是养殖污染治理问题。近年来,通过积极推行规模化养殖,养殖污染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遏制。但在部分村庄内仍有一部分养殖散户,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和臭气,既破坏了农村环境,又影响了村民的日常生活,群众反响较大。二是建筑垃圾处理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建筑垃圾的数量与日俱增,由于单量少、分布散、总量大,仅靠镇村清运难度较大。由于没有统一规划填埋点,许多村庄将建筑垃圾随意倾倒在矿坑、沟渠、河道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新的破坏。三是清洁能源推广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用液化气、天然气和家用电器做饭的农户逐步增多。但受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农户通过烧柴禾做饭,这成为“三大堆”现象长期无法杜绝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对策建议

(一)坚持教育为先,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参与意识。广大农民群众作为环境整治的直接受益者,理应成为环境整治的重要参与者。一是加强对农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自己家园自己建”的主人翁思想,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环卫意识,使他们逐步摒弃生活陋习、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二是及时总结推广基层在实践中形成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实行“门前三包”、开展文明户评选和“小手拉大手”等活动,集中群众智慧,发动群众参与,形成整体合力。三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和舆论引导作用,大张旗鼓地宣传先进典型,及时曝光反面典型,努力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多方投入,不断强化环境整治的资金保障。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农村环境整治作为一项民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当前部分镇村采取的一些解决方案只是权宜之计,无法从根本上、长远上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建议结合我市实际,采取“两步走”的方式解决资金问题。一是在环境整治起步阶段,由于资金投入较大,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纳入政府的公共服务体系,切实加大各级财政的资金投入,每年拿出专门的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保证工作正常开展。要对全市所有村庄进行摸底排查,继续采取直接补贴、以奖代补等形式,加大对困难村庄的帮扶力度,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要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确保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和专款专用,防止出现挤占挪用问题,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在环境整治步入正轨后,随着群众生活习惯的逐步转变和对这项工作的逐步认可,可以采取市镇村分级投入为主、向群众收费为辅、吸纳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办法保证资金投入。向群众收取保洁费要坚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的原则,充分考虑不同村庄的实际情况,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切忌搞“一刀切”和强制推行。这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方法,既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压力,又能增强群众的责任意识、参与意识和环卫意识。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鼓励企业赞助、能人帮扶等方式,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进一步拓宽资金筹集渠道,最大限度地减轻基层负担。

(三)坚持从严管理,不断健全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具有长期性、系统性和复杂性,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健全完善长效工作机制上下功夫。一是完善垃圾收运体系。要根据区域发展和人口分布情况,科学确定垃圾转运站的覆盖范围,足额配备垃圾清运车辆和垃圾桶,合理设置垃圾暂存点,全面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要科学测算城乡生活垃圾的产生数量,适时推进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和升级改造,进一步提升垃圾处理能力。要加强对保洁公司的日常监管,严格市场准入,明确资质标准,完善制度措施,加大奖惩力度,提高保洁公司的专业化水平。对无法按标准完成保洁任务的公司,要督促整改,直至责令其退出市场。要结合我市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适当提高保洁人员的工资待遇,加强对保洁人员的考核监管,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二是完善监督管理体系。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城乡之间、市镇村三级,工作线多面广量大,工作中不能单打一,而要谋全局,确保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无缝对接。要健全管理机构,完善机构设置,明确工作职责,充实工作力量,努力形成垂直、精简、高效的管理网络。特别要发挥好镇级管理机构的作用,确保人员到岗、管理到位、责任落实。要健全完善经费保障、作业质量、管理维护、监督考核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逐步建立起责权明确、监管有力、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管理。三是完善督查考核体系。要不断充实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和监督考核办法,采取定期与不定期、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客观真实地反映和评价镇村工作,通过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有效地调动各个方面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真正把这项工作打造成为让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四)坚持统筹兼顾,重视和解决好影响环境整治的几个具体问题。一是深入推进养殖污染治理工作,通过政策鼓励与严厉查处相促进,继续推进规模化养殖和“退户进区”工程,逐步解决好村庄内养殖污染问题,切实改善农村群众的居住环境。二是认真研究探讨清理建筑垃圾的有效方式,通过学习借鉴昌邑等地区的经验,积极引进建筑垃圾深度加工处理项目,实现环境卫生与资源回收利用的“双赢”。三是在条件成熟的地区,继续大力推广沼气等清洁能源,实现农作物秸杆处置与资源循环利用的有机统一,从源头上消除农村“三大堆”现象。

猜你喜欢
整治村庄垃圾
“六乱”整治绘就宜居底色
沁水县端氏镇『六乱』整治不松劲
垃圾去哪了
我的小村庄
村庄,你好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环境卫生,靠整治更靠素质
倒垃圾
全国集中开展整治酒驾、醉驾行动
村庄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