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材料是重要的基础医用材料,理想止血材料应具备止血迅速,易于从伤口上剥离等特点。然而现有的亲水性止血材料还无法满足上述需求,且面对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时无法有效地止血。近日,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李哲副教授研制出一种基于超疏血材料的新型止血材料或将解决这些难题。
研究显示,当血液在一种基于具有纳米纤维结构的超疏血表面上滚动时,会产生大量的血液纤维蛋白微丝,纤维蛋白是促进伤口凝固的核心要素,凝血时纤维蛋白丝形成的网状结构可捕获血细胞、血小板等,从而形成类似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封堵伤口,即便在抗凝血剂的作用下该现象依旧存在。
新型止血材料可抗细菌吸附,实现迅速止血,在与血液接触时纳米纤维表面促进血液纤维蛋白快速向伤口内部生长,从而在止血后快速加固伤口,且在伤口凝固后,止血材料可从伤口上自脱落。
“先止血,再凝血,凝血后自脱落”的新型止血方式,能够有效地避免血液流失,并且在伤口止血后可以轻易地将材料从伤口上剥离,该新型止血材料从伤口上的剥离力仅为市场上产品的5%或更小。
该技术将提供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抗血液流失和无痛的“创可撕”止血产品,再加之其在抗凝血剂存在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促进纤维蛋白的产生,展现了其对凝血障碍症(如白血病)患者的广阔应用前景。相关技术已经申请国际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