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爱河 ,张 伟 ,舒金锴
(1. 湖南省村镇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 益阳 413000;2. 湖南城市学院 市政与测绘工程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村镇饮用水主要来自地表水(河流水、湖泊水、水库水等)和地下水(井水、泉水等),其水质易受城镇污废水、化肥农药、生活垃圾等污染,且大部分采用直接或煮沸的方式饮用,会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直接造成影响,同时,对于村镇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存在起步晚、经费较少等问题﹒村镇饮用水供水管网主要特点是供水管路长、规模小、分布范围广而分散﹒村镇饮用水水质监测设施差,供水管网数据的采集及传输及时性和准确性难以得到保证﹒
随着村镇的快速发展,政府日益重视村镇基础设施的开发和建设,村镇饮用水开始纳入城镇供水体系,随之而来供水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截至2012 年,存在村镇饮水安全问题人口仍有2.98 亿[1]﹒因此,分析村镇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技术研究动态,对推动村镇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研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部分村镇供水工程受当地经济条件的限制,供水管网大多采用塑料管或水泥管,由于缺乏及时维护管理,出现管网老化、管网滋生细菌及管网漏损等问题,导致水质变差,影响村镇饮水人员的身体健康,同时也使供水能力下降﹒
清洁水源是保证村镇饮用水安全的前提,长期饮用受污染水源势必会引起各种疾病﹒在划分的各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还存在许多污染源,如生活生产垃圾及各种难降解物质﹒另外,村镇饮用水水源管理存在防护不到位的现象,污染日益严重﹒
村镇饮水人员对饮水水质安全性认识不到位,缺乏相关安全常识,再者由于经济条件限制, 供水工程基础设施欠完善﹒虽然村镇饮用水基本实现集中供水,但是未经处理的地下水作为饮用水的现象仍然存在﹒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使用费用,但是用水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以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为例,村镇饮用水水源主要为地下水,其铁含量超标,而群众对长期饮用铁含量超标的水危害认识不足,存在用水安全隐患﹒
有调查显示,辽宁省全省境内除鸭绿江等少部分流域外,地下水过度开采已达极限状态[2]﹒地下水过度开采一方面会引起生态环境失衡;另一方面因开采工艺选择不当也会加重水质恶化﹒
不少学者开展了水质安全评价体系研究,构建了相应评价体系,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伏苓[3]选取干旱半干旱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供水现状,提出水质安全体系内涵和如何优选水源及其评价计算,同时详细论述了不同类型的取水构筑物,根据水质选择适当的工艺进行处理,并对庄浪县工程水质安全进行预评价﹒刘玲花等[4]构建了西北村镇集雨饮用水安全模式,形成了相应的技术体系﹒齐学斌[5]对东北地区特别是辽河流域在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问题构建了相应的保障体系﹒张杰[6]针对湖南村镇实际供水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王珮等[7]阐述了水源保护地安全的内涵和现状,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水量安全评价、水质安全评价等5 个方面对村镇饮用水进行了安全评价,为建立相应安全体系开拓了新的思路﹒孟庆宇[8]从辽宁省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水量和水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安全评价,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确保饮水安全的保护措施﹒
村镇饮用水水源地存在不同程度水质污染,特别是一些地区水体是苦咸水、高氟水﹒相关学者针对村镇饮用水处理技术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
邵卫云等[9]采用超滤膜技术解决了海岛村镇饮用水使用过程中水质易受污染和高能耗问题﹒蓝俊[10]对舟山海岛3 种不同类型的村镇饮用水水质构建膜集成技术,解决了海岛可利用淡水资源有限的问题﹒徐春英等[11]以华北村镇地下饮用水为目标,通过在源头、过程、末端采用一系列技术,减少硝酸盐对水体的污染,保障出水水质安全﹒许娟等[12]分析了村镇水污染主要存在问题和形成原因,并介绍了“十一五”期间村镇饮用水处理的方法、材料及设施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孙唯等[13]利用银量法对徐州周边村镇饮用水中氯化物含量进行监测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采取对应技术措施改善饮水水质﹒徐万昌等[14]探讨了村镇供水工程的适宜次氯酸钠消毒模式﹒采用室内试验的方法从消毒液品质及其对水质的影响、消毒效果及运行成本3 个方面对不同应用模式开展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离子膜法电解次氯酸钠发生器所产次氯酸钠溶液的有效氯浓度高,分别是无隔膜法、隔膜法电解设备产物和商品次氯酸钠溶液的10.75 倍、4.51 倍和1.41 倍﹒鄢元波等[15]通过加入臭氧来实现村镇饮用水生物的稳定性﹒常方方等[16]通过复合材料氧化-吸附去除饮用水中的砷,有效降低了原水中砷的浓度,且处理成本较低﹒刘阳等[17]通过ArcGIS 等手段研究了村镇饮用水的污染因子,并结合传统监测分析方法,达到快速识别污染来源的目的﹒田伟伟等[18]在低温条件下筛选菌种用以去除饮用水中的铁锰﹒在较佳运行条件下,铁锰平均出水浓度分别降低至0.06 mg/L 和0.05 mg/L﹒李平等[19]通过负荷消减和控制等手段,硝酸盐氮浓度降低了21%~35.3%,浊度降低了64.14%,菌落总数降低了70.84%﹒王擎达[20]设计了一体化村镇饮用水处理设备,采用此设备对村镇饮用水进行处理﹒结果显示,浊度和COD 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9%和55.4%﹒
饮用水相关的法规及标准的出台,为保护饮用水安全提供了法律依据﹒《环境保护法》中规定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保护农业环境,对化肥、农药等的使用要更趋于合理化,防止对水土的污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中要求不得将粪便等废物倒入水体,不得使用污染性农药,合理使用化肥等;《节约能源法》中要求鼓励支持可再生能源等的发展,进一步降低有害物质对水质的影响﹒《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实施细则》、《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等相关法律和标准虽已对村镇饮用水安全做了较为详细规定和要求,但相关实施细则仍有待进一步深化﹒另外,部分省市也有相应饮用水政策法规出台﹒例如:宁波市详细规定了如何保护饮用水不受污染及其如何防治,不得在水源保护区填埋垃圾,随意丢弃废弃物;青岛市出台相关条例,规定不得采伐植被,不得通过药物等不良手段捕获水生生物;广东省出台水质保护相关条例,圈定了水源保护区的范围,不得向水源中排放有毒有害难降解物质;福建省制定了划分水源保护区一系列相关内容﹒这些地方标准既遵循国家标准,又融入了当地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家标准的不足﹒
通过实地调查统计分析,摸清村镇供水管网现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在保证供水规模的前提下,通过新建或改建的方式提升水质安全保障,改善村镇饮用水条件,保障用水安全﹒
在村镇供水中可根据不同的地形特点、水源分布,选择合适的水源地,划分保护区域,制定相应的保护方案,对水源进行保护﹒针对常用处理工艺存在部分指标达不到要求的情况,可以通过增设预处理工艺或深度处理工艺﹒苦咸水、高氟水等类型原水需要再增加深度处理工艺,保障出水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加强对污染排放单位的管理和监督,建立监管机制,从根本上保证污染情况不会发生﹒同时要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机制和水质安全评价机制,加强村镇饮用水监测,优化水质监测点的选址,同时要定期公开公布监测及评价结果﹒另外还需要通过相应法律法规来保护饮用水安全,利用法律途径保障饮用水水质﹒
通过科普宣传饮水安全常识,让村民了解为何要保障安全用水,如何做到饮水安全,提升村民安全饮水意识﹒同时,加强村民对于供水工程的认识,增强责任感,自觉维护供水工程的设施,并充分发动村民保护环境,推广适宜的方法和技术合理节约使用水资源﹒
政府部门应对现有供水管网及设施进行维修,对于存在严重问题的管段应及时更新,保证群众可以吃上水﹒同时加强对于管网及设施的管理,建立相应责任制管理制度,保障供水安全﹒同时还应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保障群众用水的安全和卫生﹒
村镇饮用水安全保障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刻不容缓,这也是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针对村镇分散供水特点,未来村镇饮用水安全保障研究重心为:
1)建立适应村镇供水安全保障预警体系;
2)开发能适应小型化村镇饮用水处理工艺的装置;
3)建立适应村镇饮用水消毒副产物预警体系,特别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预警﹒
村镇饮用水水质是否安全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村镇饮用水水质安全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因此,应选择合适的水源地及水处理工艺,适时开展村镇饮用水水质提升工程,建立健全村镇饮用水水质监测及水质安全评价体系,加强对受污染水体的防治,不断加强对供水工程中管网及设备的维护管理,同时还要提高人民群众安全饮水的意识,做好安全饮水常识的宣传,真正保障村镇饮用水安全、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