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塔城地区棉花现状及质量提升措施

2020-01-15 06:07
中国棉花加工 2020年4期
关键词:塔城地区棉农棉花

〔塔城地区纤维检验所,新疆乌苏 833000〕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突如其来的疫情又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作为新疆民族聚集地的一名驻村干部,如何与村镇领导一起,带领村民在现有条件下稳脱贫、真增收,成为摆在眼前的一项实实在在的课题。

一、所在乡村的概况及现状

我们“访惠聚”工作队所在乡村铁木真蒙古民族乡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地,该乡成立于1984年,全乡总人口5220人,由汉、蒙、回、哈、维、东乡六个民族组成。该乡位于天山北坡,新疆乌苏市区以西40公里处,G30高速公路和312国道从乡村北侧穿过。

截止2019年底,铁木真蒙古民族乡行政区域内有可耕地3400hm2(5.1万亩),农业人口5100人,全乡辖11个行政村。目前,铁木真蒙古民族乡年人均收入1.8万元,在乌苏市处于中等水平,村民收入主要经济来源为畜牧业,占比达30%;目前农村活羊存栏数达到3.3万只,可以说家家有养殖,其中500只~1000只的中大户占70%。其次是种植业,种植以棉花、番茄、玉米为主,棉花种植面积占60%,其余番茄和玉米各占20%。

铁木真蒙古民族乡下辖地区11个行政村,可耕地达到3933.33hm2(5.9万亩),棉花种植用地约为2800hm2(4.2万亩),所占比例达78.63%;棉花平均产量为5250kg/hm2(350kg/亩),在乌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简言之就是铁木真蒙古民族乡农民用近80%的土地,带来了不足50%的经济收入。这主要是铁木真蒙古民族乡靠近山区,11个村队中除了4队、5队、8队、9队土地相对略好外,其余均为石头地、沙梁子地,占到近60%,而且大多是零散地块,比较大的也就1.33hm2~2hm2(20亩~30亩)。由于地不好且零散导致种植收益偏低,因此,铁木真蒙古民族乡农民大多采取把土地转包出去的形式种植棉花:乌苏市乌伊公路以南(含铁木真蒙古民族乡)土地上缴提留为3000元/hm2(200元/亩),转包费4500元/hm2~10050元/hm2(300元/亩~670元/亩),转包土地多用来种植棉花。农民以此来获得国家对棉花种植补贴和转包土地的差价来增加收入,每公顷棉花的种植成本至少在22500元以上。

显然,广大农民迫切需要在棉花种植方面提质增效,以期做到增产增收。

二、棉花种植及质量现状

(一)棉花种植、产量等情况

2019年塔城地区棉花种植面积约为24.33万hm2(365万亩),涉及28711户基本农户、4207个农业经营单位;乌苏沙湾辖区棉花种植面积为23.53万hm2(352.96万亩),其中乌苏11.58万hm2(173.68万亩)、95%机采棉;沙湾11.95万hm2(179.28万亩)、100%机采棉。乌苏、沙湾2020年种植面积都比2019年减少了1333.33hm2(2万亩)左右,主要主栽品种是新陆早67、新陆早45,搭配品种为新陆早70、新陆早83号等。

2019年受水价、农资、土地承包费(从1500元/hm2~3000元/hm2上涨到4200元/hm2)等价格上涨的影响,棉花种植成本比2018年略有提高:机采棉成本价格在23250元/hm2(1550元/亩),手摘棉成本价约为34500元/hm2(2300元/亩)。2019年塔城地区棉花平均产量5700kg/hm2~6000kg/hm2(380kg/亩~400kg/亩),个别地区如乌苏铁木真乡的石头地、沙梁子地产量在5250kg/hm2(350kg/亩),但乌苏车排子镇的土地积温高、品种好(鲁研棉24),产量能达到6750kg/hm2~7500kg/hm2(450kg/亩~500kg/亩)。

(二)棉花收购、加工情况

2019年7月至8月天气为持续高温,干热风对棉花坐桃产生不利影响。9月10日前后喷施落叶剂后,未出现高温天气,致使棉桃未能按照预期依次开放,到10月中旬籽棉出桃开花率才达到60%左右。通过走访企业了解,正常开称收购期间为9月25日,因特殊情况实际开称时间在10月8日前后。加之2019年采棉机数量增加,塔城地区棉花出现“集中开放、集中采摘、集中拉运、集中交售”情况,棉价较2018年处于低迷状态。棉农纷纷表示:“2019年棉花产量和收入能与2018年持平就已经是非常好了。”

南疆棉花加工企业手摘棉43.2%衣分收购价为5.62元/kg,如果折成40%衣分,收购价为5.3元/kg。尉犁县某加工厂40%衣分,收购价为5.5元/kg;奎屯地区手摘棉收购价在6.1元/kg~6.3元/kg。

(三)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情况

近两年,塔城地区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的数量和质量逐年提升:2017年度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历时6个多月公检量达到192万包、7873批、43.36万t;2018年度棉花仪器化公检历时10个月共对130家棉花企业、228.2万包皮棉实施包包检验,年度检验量达到51.4万t,同比增加19%,再创历史新高。从入库公检的皮棉指标来看,2018年度棉花指标优于2017年,长度28mm、29mm,马克隆值B2,以白棉三级为主,所占比例在78%~80%。棉花检测相符率为长度70.6%、整齐度82.4%、断裂比强度77%、马克隆值80%、反射率Rd值79.5%、黄度值+b90%、轧工质量98%,上述指标综合相符率在全国同类实验室名列前茅、各项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8年度乌苏实验室每天检验量在140批左右,5000多t。2019年塔城地区经自治区发改委公示的新体制棉花收购加工企业一共有138家;辖区棉花加工企业采摘、收购、加工都比较集中,专业纤维检验机构新购进了2台大容量棉花快速检测仪,使得塔城地区唯一一家专业纤检机构的棉花每日检验量可以稳定在6000t左右。

塔城地区138家棉花加工企业中大部分在春节前就彻底结束了2019年度的加工,约有10家企业有少量库存籽棉,受2020年春节疫情影响,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复工复产被迫延迟。

塔城地区纤维检验所作为塔城地区唯一的一家专业纤检机构,一方面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抽调50%干部职工参与当地街道、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另一方面挑选2名技术人员到辖区企业开展防疫及复工复产帮扶指导工作。同时,强化棉花仪器化公检实验室设备维护、严控检验流程和过程管理,确保检验数据的稳定性、精确度和时效性,做到工作防疫两不误。

塔城地区2020年上半年检验皮棉196260包,44150.301t;2019棉花年度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总量达到2202313包,494419.384t,同比减少3.81%,公检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为2019年棉花减产(约20%)所致。塔城地区2019年度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总量位居全国第4;检验效率同比提高5%;检验质量同比大幅度提升。中国纤维检测中心随机抽检样品11600余包,整体抽检相符率位居全国第3,为企业在商品交易中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见下页表1)。

三、当地棉花优质高产的制约因素

随着近年来棉花质量监督工作和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工作的不断加强,一些长期困扰我们的棉花质量问题,如在棉花中掺杂使假、以次充好、使用“两小一土”设备违法加工棉花等现象已经消除,棉花质量水平有较大的提高。然而,长期以来影响当地棉花质量较为突出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制约了棉花质量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一)土地零散、土壤肥力低下,严重影响棉花产量

棉田土壤的理化、生物属性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土壤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盐碱含量、质地等均对棉花生长有很大的影响。

铁木真乡位于天山北坡,最南边的村子距离山区不足两公里,9个村队2666.67hm2(4万亩)土地中石头地、沙梁子地占到近60%,土壤沙性大、肥力低下、保水保肥性差。棉花种植后,前期发育缓慢,中期易旺长,后期易早衰,这都影响了棉花产量的提高。由于铁木真乡棉田多为开垦地、大多是零散地块,比较大的地块也就在1.33hm2~2hm2(20亩~30亩),因此,严重制约了棉田的机械化操作,棉花生产规模化、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

(二)棉花品种多、繁、杂,影响了棉花优质高产

近年来,随着棉花种子市场的放开,棉种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甚至达到白热化的程度,各种棉花品种纷纷走向市场,造成棉种多、乱、杂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铁木真乡种子销售站有20余家,销售棉花品种以新陆中26、新陆中36、中棉40、中棉43、鲁棉系列等亩产高、衣分高的主栽品种不下十五六个,各种试验种植、繁育的品种不下几十个,严重影响了棉花生产的健康发展,降低了棉花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阻碍了棉农增产增收。

(三)棉田残膜污染严重造成耕地质量下降、作物减产

自20世纪80年代地膜覆盖技术引入新疆棉花种植以来,虽然地膜覆盖以其增温保墒、抑制杂草生长、增加农作物产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棉花种植,但是该技术在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大面积的地膜使用却造成新疆棉田严重的白色污染。新疆棉花种植的覆膜率已经达到100%,2019年铁木真乡棉花种植2700多hm2(4万余亩),全部采用地膜覆盖技术。

残留的地膜回收率低导致土壤中残膜量逐步增加,造成土壤结构被破坏、耕地质量下降、作物减产等一系列问题。同时,随着机采棉收获过程中收入大量地膜、棉株上的碎膜,掺杂在原棉的加工过程中难以清除,严重影响了纺织产品的质量;残膜污染严重影响自然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白色革命”变成了“白色污染”。

(四)棉农存在小我意识,容易故步自封

铁木真乡政府曾经为了提高棉花产量专门聘请有经验的技术专家来村队指导,但当地棉农有许多曾为牧民,存在一定的小我意识,对标准化管理、科技化种植不认同,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有时候觉得把土地转包出去,拿上转包费、国家棉花种植补贴就很满意了,而不愿意尝试、冒险去想办法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

四、提高棉花质量的对策和措施

(一)选种打基础

建议专业纤维检验机构至少用三年时间对5个~10个可繁育性品种做监测,采取收购前监测播种、施肥、打顶等各工序,收购后按指标分类堆放、加工,然后利用大数据平台对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积累,挑选出适合当地土壤、气候及棉农种植习惯的棉种,从基础上提高棉花一致性。

(二)种植降成本

以基层乡、镇为主体,积极引导有条件的棉花种植户成立合作社,使棉花种植从小片土地向大片土地;从人工结合机械种植、管理到以机械种植、管理为主,人工为辅过渡,最终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管理。积极采用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不断提高棉花单产,促进棉农增收。

可以借鉴乌苏市西湖镇大湾村土地竞标流转的方法,通过互换整合的方式整合土地,促进农业集约化发展。通过鼓励村民成立合作社,以合作社和企业参与到土地管理中来的方式推进土地集约化,进一步降低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村民可以将自己的1.33hm2~2hm2(20亩~30亩)零散土地通过全村竞标的方式发包出去,再也不用担心年成不好亏本,想出去打工或者给包地的老板打工都行,不仅地里有稳定的收入,还能挣第二份钱,比自己种地赚得多。

为顺利推进土地流转工作,一方面用大量事实和数据向老百姓分析土地分散经营的风险和土地整合、土地流转的好处;另一方面与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怎样包地能让双方达到利益最大化进行协商,取得了共同的意向后再进行招投标。同时,村委会可以组织村民开展厨师、农机具、电焊、刺绣等技能培训,切实做好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劳动力的二次增收。

(三)推广液态膜和降解膜

目前,当地棉农常用的地膜为9元/kg~12元/kg;技术站推广的可降解地膜为30元/kg,国家补贴20元/kg。由于棉农对可降解地膜使用效果和使用后补贴发放均存在质疑,因此造成可降解地膜推广缓慢。工作队员与村队干部应积极做好可降解膜的推广使用,促进棉农植棉观念和模式的改变,使棉农从思想根源上认识到实施无膜棉技术种植或使用可降解膜是一项长期效益工程。同时,要让棉农切切实实感受到,通过揭膜既能提高机采棉品质,又能有效处理利用残渣废膜,提高来年耕地的利用效率,从而促进棉农采用适期揭膜技术,使液态膜、降解膜逐步得以推广。☆

猜你喜欢
塔城地区棉农棉花
棉花是花吗?
棉农
棉花
在改革中绽放青春
——记鹏远棉业公司棉检员杜军
塔城地区皮棉公检量突破30万t
论新疆塔城地区俄罗斯族音乐的美学价值
不可思议的棉花糖小村(上)
浅谈塔城地区人工影响天气的现状
印度棉价暴跌导致棉农自杀
心中的“棉花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