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圣宇(中国葛洲坝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02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完成了对基础设施体系的建设与完善,道路工程作为重点民生项目逐渐趋于数量化和规模化,随之改变的还包括各参建单位的投资总额度和工程质量要求。并且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道路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等将对城市发展规划产生直接影响。
此次研究项目为既有道路工程段,项目总里程长大约为37km,公路为双向两车道沥青路面,其中在15+600 km 处(单跨,20m 长)和30+500km处(3 跨,60m 长)桥梁的拆除新建。现有道路情况较为复杂,出现不同路段损毁现象,特别是11~12 km 和13~16 km 的道路,与实际通行要求不相符,其余路段均呈现不同程度破损,需进行重新建设与完善。
从类型来看,人工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国内费用,另一部分为国外费用。其中,国内费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差旅费用、保险费用、中转费用以及机票费用等等。可通过与项目实际情况的有效结合,将其以单独投标报价内容形式,列入其他费用或者综合人工单价内。而国外部分则强调的是国外工资、国外津贴费、补贴费以及工人工资等,并且还应搜集大量有效信息,如,当地中外工施工效率和数量配比。表1 为综合人工单价。
表1 综合人工单价
通常情况下,国外道路工程项目各项基础材料和油料等均在当地进行采购,例如:水泥、砌体、砂石、木材、用水、汽油、用电、柴油等等。
在系统搜集该部分材料价格时,需将项目工地的价格纳入考虑范围之内,另外,其它装饰装修材料、钢材以及安装材料等大宗性材料的采购需以国内为主。在国内进行材料的采购任务时,除了要对材料本身价格有所了解之外,还应对材料所涉及的相关费用进行分析,例如:包装费用、国内外运陆输费用、国内外清关费用、海运费、关税、海运保险费以及增值税等。上述费用在材料价值中占据一定比例,且在相关信息在实际搜集过程中无法确保全面性及有效性。
在国际道路工程项目造价控制过车行中,关税和清关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世界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活动越来越频繁,彼此往来日益密切,在进出口工程相关设备材料时,或多或少涉及关税相关问题。随着各个国家关税减免和优惠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整个项目进口总额中非结构材料和配件的占比情况,将对道路工程成本形成直接影响。项目建设国家或地区为避免承包商在进口物资过程中掺杂大量非工程主体结构材料,最大限度的降低国家在税收方面的损失,要承包商需认真核定工程主体结构物资,对于进口物资超出的部分增加关税金额。因此,辅助施工材料和配件进口需缴纳高额关税,如果未能遏制该部分的实际占比,将加剧项目成本风险。
受各个国家政治和经济的差异性影响,其在关税税率方面的标准也不尽相同,因此,工程建设企业应在项目投标前深入研究关税问题,对施工开展过程中可能涉及关税的设备材料进行明确,并严格遵照相关规程计算报价。此外,在道路工程实际开展过程中,承包商时常遇到各类特殊性问题,例如:设备材料达到港口后,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清关报关,企业需通过缴纳罚款确保货物在港口的短暂滞留,在某种情况下造成了施工成本的不断增加。针对这一情况,工程建筑企业需掌握最新的港航信息,随时查询出关的舱单信息,进一步优化作业流程,不断压缩港口设备物资的物流时间。
在具体核算工程量时,道路工程相关建设单位需确保报价与施工合同内所要求内容相一致,防止出现严重的遗项、漏项问题,确保最终报价的合理性,降低因成本核算失误所产生的严重亏损现象。某种情况下,在工程前期招标过程中,业主并不会直接提供相应的工程量清单,简单的介绍道路工程建设内容,对道路工程建设实际需求以及建设标准进行说明,通过业主说提供图纸,道路建设单位可对工程量进行核算,并以实际建设施工经验,进行建设成本和建设风险的计算与分析。相反的,如果在招标过程中,业主提供工程量的详细清单,道路建设单位仍需核算实际清单,对清单的合理性进行反复确认,以确保道路工程报价的准确性。如果在工程量核算过程中,发现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清单项目,可通过采取以下两种方式加以解决:一方面,向业主进行及时反馈,对工程量清单进行细微的调整;另一方面可采取不平衡报价的方式,即在项目的施工阶段,以工程量清单不合理为由向业主提出索赔,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
在道路工程造价中设备材料费用占有较大比例,最高可达到80%以上,因此工程建设单位应加强对设备材料费用控制的重视程度。通常情况下,道路工程建设所需设备材料分为无需询价和需询价两种,其中,无需询价的设备材料需道路施工单位通过对以往造价控制经验的总结对具体价格进行确定,一般有经验的企业可通过数据库的建立,完成对设备材料价格具体费用进行测算,在数据库的辅助下,可轻松完成对无需询价设备材料价格的估算,直接省略询价过程。而对于需询价的设备材料而言,工程建设单位需结合施工文件中所记录供应商名单进行设备材料价格的逐一询问。值得注意的是,供应商所提供价格同样存在不真实性,因此,道路工程建设单位应通过对实际情况和以往经验的分析与总结,重新调整价格,确保设备材料价格的合理性。此外,受供求关系和生产效率等因素的影响,设备材料价格存在一定的波动性,道路工程中部分材料,例如:石油沥青大宗材料将受到国际市场原材料的影响,无法进行有效估算,对此道路建设单位可以通过计取材料涨价费实现对风险的合理规避,并通过对市场波动规律的综合分析,掌握好最佳购买时机。道路建设单位也可以在提出报价时说明当期设备材料的价格,与业主达成价格协议,在实际购买时按照协议向业主索要差价赔偿。企业在考虑设备材料费用因素时应当时刻注意市场趋势的变化,掌握最新的价格信息。
综上所述,在道路工程实际开展过程中,若要从根本上促使企业利益最大化,不能盲目追求低廉的造价、短暂的工期,需做好一切统筹兼顾工作,在确保工程施工周期和施工质量与实际标准相符的同时,更进一步的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有效降低,促使各方对工程质量要求的充分满足,实现道路工程向造价低、质量高、工期短状态的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