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野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打开了文化的大门,努力加强与世界各国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全面提升国际间的文化维度,促进国际文化间的友好发展。本文笔者就从“一带一路”的视阈出发,深入剖析“一带一路”的文化维度以及文化空间的塑造,以期发挥其最大的社会价值,促进国际间的合作与发展。
关键词:战略文化;文化产业;产业链;国有文化;市场竞争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6-0013-02
众所周知,目前的世界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世界形势复杂多变,世界格局正朝着一个多元化、全球化的方向去发展。为了促进国际文化的多样化,经济的全球一体化,习近平总书记顺应时代的发展与需要,2013年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演讲时候,首次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倡议。通过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我们不难发现,这个倡议的提出是十分有必要的。它对于促进沿线国家文化与经济的深层次融合,搭建更加开放、包容、均衡的区域经济纽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平台,所以说,共建“一带一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全社会人民的共同利益,所以,我們应该转变思想与认识,加强沿线国家文化的沟通与交流,实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下面笔者就从区域文化空间的塑造,文化维度这两个方面来做一下重点的阐述。
一、“一带一路”倡议的文化维度分析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我们不仅要加强沿线国家间政治、经济间的密切往来,还要从文化层面的角度出发,提升主流文化在国际间的竞争力与影响力。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开放程度,而文化则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我国文化市场现状,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第一,就是文化产能供大于求。虽然涌现了很多的优秀文化作品,但是由于受到资金的限制,所以很多的文化作品并不能在影院当中放映播出,市场占有份额偏低,主流文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扬与传播;第二,部分文化作品粗制滥造,只重视量的产出,而忽视了质的发展。这部分文化作品内容陈旧,并不能反映当今时代的主旋律,无法占领时代思想的主阵地,文化创新处于一个停滞的状态,这是与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需要相背离的。要想促进“一带一路”的交流与传播,要从了解、包容、创新三个层面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我们要从多个角度、多种渠道开展文化交流合作,促进思想的深入交流。第三,粗制滥造的文化产品产量过剩。一些文化产品质量低下,内容极其肤浅。在一些负能量的文化思潮影响下,社会的主流文化思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而“一带一路”倡议就是想通过我国文化与沿线国家文化的深度融合,实现国际间的深度合作与交流,求同存异,建立多渠道、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机制,推动“一带一路”文化的传播与合作交流。我们要树立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地位,要通过国际间的文化融合,扩大国际间的文化合作,加深我国文化的内涵,促进我国文化朝着纵深度发展。我们要倡导中国的主导文化,让中国的主流文化成为人民群众的主流意识形态,体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倡导中国人民用一颗包容、开放的心态去看待多元化文化,充分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文化差异,求同存异,促进国际间的文化合作与深度交流。我们要促进文化的创新研究,致力于创造出更多具有文化底蕴的文学作品。我们要加大文化的核心竞争力,遵循“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基本原则,加强沿线国家的文化传播与交流,集百家之所长,借鉴与吸收别的国家的先进文化经验,取长补短,弥补自己文化中的不足之处,尽最大可能实现文化的大跨度发展。
另外,我们也要做好知识产权的保护与运用。通过建立与健全《知识产权法》,完善知识产权的保护,做到有法可依,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多领域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是有着其深远的历史背景的。丝绸之路是古代人在两汉时期开创的陆上贸易和文化交流通道,它是以洛阳、长安为起点,连接东西方文明的经济文化要塞。它对于促进中西方文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现在所阐述的文化维度,也是想以此为传播与合作的平台,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深度合作与交流,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的增长。虽然在沿线国家中,MADE IN CHINA的物品随处可见,已经深入了寻常百姓家中,但是,都是以日常生活品居多,很少有文化类的作品。只有生产出有内涵的文化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所以,我们在分析“一带一路”文化维度的时候,不仅仅是要注重文化生产与消费,还要着重提升文化价值及其核心竞争力。
二、区域文化空间的塑造
“一带一路”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既包括政府与非政府间的文化传播与交流,也包括交易与运作管理。沟通与交易是区域文化空间塑造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文化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既要将先进的文化吸引进来,又要将我们的主流文化发扬与传播出去。我们要打开文化贸易市场,扩大产量,又要注重质的提升,促进文化产品的多元化,多样化发展。我们必须要立足于当前的国情,看到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精准定位,全力打造一个新型的区域文化空间。我们不要割裂文化与经济之间的重要关联,加强文化建设也可以促进经济的大发展,两者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在掌握空间塑造主导权的同时,我们也要遵循相互尊重的原则,尊重各个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确保区域空间的多元化发展。我们要看到每个沿线国家、地区特有的文化特征,进行多元化、深层次的碰撞,创建出多样化的文化大家庭。为了传播中国的主流文化思想,塑造区域文化空间,我们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文化艺术活动。比如在2020年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中国甘肃艺术团在1月23日赴中国驻荷兰大使馆,24日赴海牙中国文化中心举行了3场2020“欢乐春节”文艺演出,唱响了“一带一路”的最强音。这也是世界各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也让中国文化走向了全世界。
在2019年10月18日太湖世界文化论坛上,各国与会国际代表就“一带一路”都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埃及前总理伊萨姆·沙拉夫说:“通过‘一带一路战略部署,中国与邻国建立了很好的外交关系,也加强了国际间的交流,使知识、文化和信仰得到了更大范围内的共享”。阿塞拜疆科学院副院长伊萨·哈比布白利也提出:“一带一路”这个倡议的提出,在各国文化之间搭建了一个“文化共享”的平台,实现了区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交流,人们能够了解不同地区文化差异,求同存异,相互了解,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我们应该通过这样的文化活动,促进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优秀文化产品。
三、对于区域文化空间塑造的愿景展望
众所周知,“一带一路”的文化维度主要指的是文化的软实力。所谓文化的软实力,并不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之和,而是一个国家中占据主流价值观的文化影响力。我们必须审时度势,既要立足于当前中国的现实国情,又要弘扬中国传统悠久的文化历史,与世界文化形成契合度,发挥文化在“一带一路”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既要继承中国丰富的文化资源,又要发挥弯道超车的文化创新精神,发挥文化创新与传播的辐射性影响。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我们要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加强信息技术的革新作用。借助网络的便捷性、高效性,做好文化传播的拓展工作。另外,我们要重视海外市场的影响力,要积极做好海外市场的战略筹划工作,积极融入国外的文化市场,把中国的文化送出国门,呈现在世界各国的民众面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区域文化空间塑造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未来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要立足于当前国情,求同存异,取长补短,抓住各种差异文化之间的契合点,加强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创新文化空间变革,促进“一带一路”的持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