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们中国的5G应用中2C业务的发展稳步推进,但2B、2G业务还处在发展初期,没有现成经验可循,需要时间来探索和实践,应客观理性看待。之前我们聊过,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网络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提速降费效果明显,普遍服务试点稳步推进,全国行政村通光纤和4G覆盖率超98%,4G网络规模全球第一,5G终端连接数超1.3亿;技术产业支撑能力稳步提升,网络安全环境持续优化,政策标准、技术手段、监管机制不断完善。但是,这一切的发展预期,都避不开一个问题,即5G“杀手级应用”的实质缺乏,仍旧很现实。换句话说,未来3年,5G仍将处于“导入期”,需保持定力稳扎稳打开展5G全方位建设,但同时需要在5G商用环境中继续发掘应用化“硬菜”的潜力。
5G消息是“杀手级应用”
5G时代,传统短信业务再次找到华丽转身的契机。近日,5G消息的声音在金融圈渐起,业界认为,消息入口在5G消息的助力下,正重塑消息产业价值,并有望成为5G的第一个杀手级应用。
5G消息是基于RCS的通信,英文直译为富媒体通信。据了解,中国市场B2C短信方面有近一半的短信为银行发送,如工行、建行、农行等2018年的发送量就均在600亿条左右。银行作为传统短信渠道的“大户”,在近期迎来了5G体验与升级。对于用户而言,5G消息在内容方面实现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位置等信息的有效融合。5G消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将会在此基础上形成全新的银行生态体系。
目前,中国三家运营商联合推出5G消息业务,覆盖中国全部移动用户,并实现与全球其他运营商用户的互联互通。5G消息在互联互通上具备无可比拟的领先优势,对服务商而言,意味着国内13亿,甚至全球60亿的海量用户。GS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已有88家运营商推出了RCS服务,月活跃用户达4.03亿,预计到2021年,其市场价值将达到740亿美元。另外,5G消息更大的优势在于提供B端服务。目前,运营商已和多个行业用户进行商用业务的开发与对接,包括银行、电商、物流、交通等。
无论是C端还是B端,5G消息应用场景都不应被局限。在未来,5G消息业务将被打造成一个标准、开放、共赢的全球性生态。而5G消息的可持续发展需构建一个包括运营商、平台厂商、终端厂商、创新服务提供及行业客户共同构建完整生态链。
目前来看,产业链的支持已就位,除了小米,华为、vivo、OPPO、中兴、三星、联想等厂商都公开表态,会在后续机型会大力支持5G消息。而对于三大运营商来说,一方面要加强生态合作,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强化与产业链各方的合作,共同打造網络互通、业务互联、终端共享、体验一致的高价值消息生态;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创新合作,共同丰富5G消息应用,挖掘更多的商业应用场景。
我们普通用户更关心的,是运营商需要扭转用户对于“短信等同于骚扰”的固有印象,加强对垃圾短信问题的治理。
最后需要提一句,对于企业端来说,要不断与三大运营商保持沟通与合作,推动5G消息的快速落地和广泛应用。同时要持续开发相关5G手机支持5G消息,积极加速其商用发展,并且从用户出发普及5G技术和相关应用。
务求促成行业数字化转型
智能化的数字经济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被高度重视的数字化转型成为数字经济浪潮中各国政府和产业团体的共同选择。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作为中国全域化、立体化和智能化的全场景数字化转型长期工程,为ICT产业提供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可持续发展空间,作为网络强国建设主力军,电信运营商正将其视为自己的发展路径选择和动能转换秘诀,全力把握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如何做,很多行业都有各自的想法。
我们知道,从网络和应用的关系来看,适度超前的网络是应用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已建成5G基站超60万个,促进了信息消费的发展。众所周知,5G网络建设初期投资较大,但也要看到,5G渗透性强,辐射带动面广,是促进数字化转型、培植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利器。长远来看,以5G建设投资助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促成行业数字化转型尤其重要。
近年来,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跃迁,电信运营商物资采购量明显加大,物资种类明显增多。而竞争日益激烈的信息通信消费市场促使企业必须缩短采购时限、加快采购响应速度、减少采购成本、提高物资质量,运营商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要求也因此凸显。
就目前来看,电信运营通过强化整个市场链来发展5G生态,应用如此,供应链亦如此。近期,中国电信分别与京东、苏宁达成合作,加快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可以说,打造智慧供应链已成电信运营企业的共识。
从实际效果来看,这样做的好处有三:一是持续拓展在常规物资采购领域的合作范围,探索工业品品类的标准化合作及规范化管理,实现产品质量与供应保障的双重提升;二是尽快完善应急物资联合保障机制,进一步发挥“不见面采购”在防疫救灾中物资覆盖全、采购成本低、供货速度快等优势;三是不断开展在供应链物流仓储智慧化运营领域更深层次的技术交流与合作,通过精准的客户需求预测提升客户感知、构建智能仓储体系提升库存交付水平、赋能数字化打造智慧供应链,实现供应链基础设施与综合应用的再升级。
无独有偶,近段时间中国电信电商采购平台项目圆满通过了集团组织的验收,此举不仅标志着中国电信“互联网+采购”平台的成功建设和上线运营,更意味着中国电信企业消费采购升级和供应链互联网化转型开启了新征程。除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集团也表示,当前以供应链和产业链调整为基础,整个价值链正在进行全球重构。中国联通在加快5G精品网络的建设中,带动了供应链的发展。此外,中国移动的物流与供应链数字化系统很早就开始向平台化转型。去年12月初,“中国移动数字化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M-IoT)”对外发布。据介绍,M-IoT平台从物流供应链的“人车货仓场”五要素入手,提出“1+N”的中国移动数字供应链发展战略。
业内观点认为,如果说供应链是To B服务的底层能力,那么技术就是供应链的底层能力。现代供应链日渐成为组织竞争优势的来源,尤其是在企业韧性经受考验的危机时刻。中国电信不仅在2017年提出了第一个ITU-T区块链国际标准,还在区块链SIM卡(dSIM),基于区块链的电子招投标、基于区块链的省间清结算、基于区块链的可信溯源、智能物流领域的自动分拣、自动导引和无人机配送等创新业务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5G广播网的周边效应
我们之前聊过5G广播网的好处,此篇恰好可以详细来谈谈。很明显,建设5G广播网可降低5G网络建设和能耗成本。据测算,5G广播网基站建设投资占比是5G通信网的百分之一,可展望的市场效果和价值可期。不过,虽然5G广播发展前景广阔,但目前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多部门和多行业协同解决。
的确,5G广播可通过手机随时免流量享受移动多媒体服务,有利于实现广播电视人人通、移动通、终端通。随着5G广播技术加入3GPP国际标准的落地,广播服务大规模应用在手机等移动终端用户成为可能,盘活全国7000余个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大塔资源,实现广播电视信号对5G手机的全覆盖成为现实。
同时,5G时代利用广播方式下行传输视听节目可大幅节省带宽释放频谱资源。5G网络将会承载海量视听节目的传输,消费者对4K/8K和VR/AR等高质量视听节目的需求将会呈爆炸式增长,这将对5G网络带来更大的传输压力。从运营商的角度来看,开展5G广播业务,是十分有效也是十分必要的。
在高清视频流量消耗方面,根据测算,在双向化通信网络里,单人观看4K/2160p直播者视频需要10.55 GB/小时流量。所有用户如果全用通信网收看视听节目,必将占用大量频谱资源,有限的频谱资源将无法承载爆炸式增长的流量需求。在5G时代利用广播方式下行传输视听节目,将会大大节省带宽,释放频谱资源,减轻视听节目对运营商带来的负荷。
并且,使用5G广播网可大幅降低用户流量成本、改善视觉体验和增加社会公共服务,促进数字经济发展(这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发展的重点之一)。要知道,5G广播的服务包括公共政务服务,TOB的行业融媒体新闻传播、应急广播业务、5G直播业务、生活服务、高精度定位基准服务、航空互联移动多媒体服务、广播融媒体平台服务等及TOC的服务,将成为5G业务发展的有力网络支撑。
实际上,5G广播业务必然成为广电与通信运营商差异化发展的杀手级应用,有利于形成智慧广电竞争新优势。广电是以公共服务为主,兼顾自我持续发展;通信是商业运营为主,兼顾承担公共服务。5G广播和5G通信技术的融合,为视听业务通过广播电视网不占通信流量的方式进入手机提供了技术支撑。
总之,运维模式和运维人才支撑需要调整,而5G广播网络建设需要资金和频段支撑,这涉及商业模式和业务形态待市场检验,不僅仅是技术供给端和应用端亟待加强沟通的问题。
后记
我们常说,践行实质化的“杀手级应用”就要尊重5G技术产品成熟的客观规律。5G技术、产品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成熟,不能一蹴而就。通过大力探索基于5G网络媒体传播产品和服务,推动5G富媒体消息与网络媒体深度融合,目前“5G+超高清”“5G+AR/VR”“5G+全息”等新技术蓬勃发展,形成了一批基于5G技术的新媒体平台、移动化演播室等典型应用场景和案例。而随着支持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大连接的低成本模组的推出,垂直行业的应用场景有望进一步丰富。总之,目前我们普通消费者需要等待的是2021年的全新5G应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