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莉莉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s of Jun Porcelain Industry and explores the porcelain-making skills of traditional craftsmen through a field visit to Shenhou Town, Yu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Chinas porcelain hub).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this field visit, this article makes the past serve the present, follows the creative ideas on a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elements, uses modern design tools, and conducts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ve design and practice of Black Tang-style Porcelain Tableware.
一、钧窑文化与瓷都神
据史料记载,宋徽宗将钧瓷钦定为御用珍品,除每年仅精选进贡36件钧瓷官窑作品作为宫廷御用珍品,其余所产一律砸碎深埋,并且严禁民间私家收藏,传世完品稀贵,故有 “黄金有价钧无价” 之說, 可谓“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再加之钧窑的烧制标准与难度高,成品率低,“十窑九不成”,色泽纹理为天然窑变生成,无法人为控制细节,因此,世上没有两件完全相同的钧瓷成品,即“钧无双”,更是提升了其收藏价值。
神垕地区人文历史悠久,先民们早在夏商周时期就在此农耕和从事制陶,在唐代已能烧制出花瓷和钧瓷,之后因作为名列宋代五大名窑之首中钧窑的发源地而繁荣与驰名,且与同为五大名窑的汝窑、哥窑、官窑、定窑的产生与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被誉为中国瓷都。曾有民谣描述当时钧瓷产业繁荣昌盛的景象。北宋徽宗年间,钧瓷被钦定为“宫廷御用珍品”,神垕钧瓷生产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宋代末年后,钧瓷产业逐渐衰弱,元代有所仿造,明清几近失传,至民国后期,只有少数民间手艺人祖孙世代相传地延续。建国后,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当地建立起钧州工艺美术瓷厂等国营大型瓷厂,钧瓷产业才逐渐恢复。其中的国营钧瓷一厂,自70年代起已实现千万元级别的年创汇额,成为民族产业的骄傲。神垕镇党委与政府在改革开放后提出了“以钧瓷文化兴镇”的地区发展思路,实施“钧瓷文化带动战略”,加强钧瓷宣传力度,通过政策引导构建钧瓷发展平台,使钧瓷产业得以健康发展,并使钧瓷作为国宝级中华文化名片走向世界,享誉海内外。
二、神垕镇制瓷产业现状
本课题组师生于2016年7月初经过接连几日的公共交通开赴中原,进行钧瓷文化遗产考察活动。从上海坐火车硬卧到达郑州市,经大巴转至禹州市,再转小巴,几经周折终于到达了依山傍水,古老而著名的中国瓷都禹州神垕镇。然而,如今眼前萧瑟的神垕镇却与历史记载的繁荣景象相去甚远,街道上随处可见售卖钧瓷的店铺门可罗雀,不少店主为保生计,不得不改卖成本低廉的外省批发瓷品。深入神垕镇,探寻70年代钧瓷产业鼎盛时期为国家经济建设立下汗马功劳的那些“创汇大户”窑址,如今大多退化成废弃多年满目苍夷的老厂房,杂草丛生,破旧不堪,随地堆积着沾满尘土的滞销日用瓷品。
随后的两周,课题组陆续走访了数家尚经营艺术瓷品的研究所、厂商和工作室,大都感叹这些年经营越来越难。如今,为数不多的能完整复制出古代钧瓷工艺的传统手工艺传人大多年事已高。年轻人之所以不愿意继承这门中华绝学,主要是因为缺乏健全且有活力的市场机制,产业利润分割偏权重倾向于销售商,真正制作手工瓷器的艺人很难赚到钱。加之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养家糊口生活压力大,若论收入在当地做瓷还不如去大城市打工,即使喜爱这门手艺,也难以此为生,因而大多坚持不久,最终不得不放弃。
此行之中,曾先后两次赴禹州钧官窑博物馆,以及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钧官窑遗址参观学习。令人唏嘘的是,钧瓷产业曾经的辉煌历史和当下的萧条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传统艺人的坚守
神垕古镇依山傍水,行至半山腰一处随意围起来的院子,见到了驻守瓷都多年的传统制瓷手工艺传人田新奇先生。只见田先生卷起裤管,光着膀子,笑容灿烂爽朗,皮肤黝黑,身材壮硕,号借山泥匠,活脱地庄稼汉模样。田先生至今仍坚持用当地天然泥料矿石为胚和釉的原材料,不加任何化学品,是为数不多的研究复原古代传统制瓷工艺的手艺人之一。
课题组师生听田先生讲述五大名窑的起源与发展脉络,以及相互间千丝万缕的关联,惊叹原来中国制瓷史上如此众多惊艳的作品都与禹州神垕的瓷文化血脉相承。谈及古代中国中原的陶瓷技艺传入扶桑,由于技术水平的局限以及之后日本侘寂美学等审美思潮的影响,将残缺美也作为一种新的审美风格,而形成日本都有的制瓷流派。涉及仿古瓷,同意田先生的观点:仿古瓷是门大学问,除了工艺美术,还涉及到历史、经济、政治、物理、化学等多个跨学科领域,是个庞大的知识体系。一日,课题组在窑上顶着高温拍摄修坯上釉等钧瓷工艺程序,偶然间见到本手写书稿,阅读两页文笔甚为精湛,原来是田先生尚未完成的关于传统制瓷工艺的书稿。
拍摄间隙,田先生讲到某些传统制瓷工艺时,取出他收藏的历代古瓷片,如数家珍地一片片向我们展示讲解。通过古籍经典记录的文字,结合历代瓷片实物样本,研究断面状态,再进一步分析理解当时的用料与工艺,不断实验,梳理记录数据,可无限接近地复原传统制瓷工艺。如此,再观摩田先生的现场工艺示范,以前只在书中见到的那般抽象的制瓷工艺绝活,这回实实在在地在田先生简陋的窑棚里见识了。除了绚丽的钧窑,在院子里还见到几件书画装饰题材的磁州窑作品,生动的用笔,仿佛时空穿越,颇具博物馆里那件残缺大盆上古代手工艺人的气韵笔意。
四、黑唐钧食器的创新设计
这次考察行程前,参加了一个关于食器主题创作的非商业研究活动。思考如何运用这次瓷都考察所得,或许能产生将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结合的创意灵感。于是,计划从原料选择、工艺釉色、造型系列、纹理装饰等多方面着手创意制作,尝试找到现代钧瓷高端实用和收藏鉴赏价值的平衡点。
首先,是原料的选择和确定。无论坯料还是釉料都遵照传统钧瓷工艺的选料来源,不使用任何化学添加剂,全部取自神垕镇四周山上的泥土和矿石,既是向传统钧窑工艺的致敬,也考虑了适配现代消费者对食器的安全需求,确保纯正传统工艺血统的同时,倡导健康绿色的当代生活理念。
其次,是工艺釉色的确定。隋代及之前中国陶瓷生产的主流是青瓷,随着陶瓷烧制技术的日益成熟,至唐代时形成了南青北白的釉色格局,自从北宋钧窑烧制出浓艳纯正的红色后,改变了中国陶瓷色彩的体系,也奠定了钧瓷在中国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钧瓷因此远近驰名。宋钧纯正艳丽的红色,在传统文化中被赋予吉祥喜庆的寓意,千百年来一直作为钧瓷的重要审美标杆。然而,正在經历现代化进程的中国年轻一代,面对国际化多样化设计格局,以及风格多样的产品的丰富选择,自然而然会形成新的审美标准,对于工艺美术的审美喜好势必也会受到日常生活环境的影响。比如,现代钧瓷产品如何与简约、素雅的家居风格相搭配,如何消减古代钧瓷色彩审美体系与现代家居的色彩体系之间存在的明显违和感,成了一个有趣的命题。追溯至唐代有代表性的黑唐钧工艺,色彩古朴沉稳,容易与简约的现代设计风格相协调。因此,采用黑唐钧的釉色调性作为本次食器设计方案的主色调。
再次,是产品造型系列的确定。传统钧窑造型以瓶为多,作为官窑,其观赏收藏价值胜于实用价值。笔者考虑在保留手工艺价值的同时结合实用功能,即在保有手工艺审美价值基础上,充分拓展其实用价值,使这套设计融入现代人日常生活,使其在传统手工艺收藏与装饰功能的基础上,更大可能地拓展其实用功能。在造型中充分发挥传统钧瓷工艺手拉坯的同心圆优势,加上裁切塑造相结合,确定以圆形与委边方形为主体,体现天圆地方的传统宇宙观与现代构成原理相结合的造型风格。
全球化的进程加速了多样文化融合的同时夹裹着东西文明与生活方式的碰撞。在本次以食器为主题的设计研究中,尝试使其在高端的中餐与西餐使用环境下都可以充分发挥其审美兼实用的可行性。因此,确定了平盘、圆盘、汤碗、小碗、蘸料碟、茶酒盏、叉勺筷子架等为产品系列体系,用户可根据用餐情形进行选择搭配,也可以根据需求定制。
最后,是纹理与装饰手法的设定。选用墨蓝与白两种釉料并置,利用窑烧温控釉质的适度流淌,形成黑唐钧特有的纹理叠加,如水墨山水,层峦叠嶂,富有诗意,体现现代抽象美与水墨文人画意境相结合的抽象装饰效果。在装饰布局上,借鉴了更古老的仰韶文化彩陶中根据视角变换设计纹理布局的装饰手法。以碗钵为例,从侧面平视器皿为崇山峻岭的立面效果,转到俯视则体现被森林环绕之湖泊的平面效果,并与器型的转折紧密结合为一体,表达自然自在的禅意主题。
完成设计稿的绘制后,按照钧瓷窑烧收缩比,反推生坯的成型要求,确定下最终的比例与尺寸。再以传统钧瓷窑烧温度,和电窑的可控性,制定窑烧方案。
在创新器型微调的拿捏上,比例与线条的形式美透出对古典工艺与美学的理解,田先生流露出的艺术学养与功底可见一斑。例如,在定夺高脚碟的造型时,田先生问侧面的这段曲线怎么处理?笔者建议可参考马家窑彩陶造型的曲度收分。田先生点头,转轮带起泥胚转动,只见手起刀落,一件构想中的器型已跃然眼前。生坯阴干后修坯,上釉,再阴干。入窑烧制后,在开窑降温过程中,保持微量的开片效果,减少爆裂,提高成品率。
五、工艺制作与成品展示
钧瓷窑变自古精品难求,其独特价值包含着一种不可控度,因此,纯手工艺实物成品和效果图一定会有所区别,这回开窑别有一番惊喜。古法唐钧禅意山水食器设计日趋呈现,终于达成。在田园中搭起木板,铺上白坯布,映着下午的日光,拍摄成品展示效果。院子里的花草为点缀,所有元素都随意自然,浑然天成。伴着鸟鸣,因地制宜借着大釉料缸的木盖当作底板与背景,谈不上任何专业摄影棚条件的拍摄也成了惬意的享受。整套产品,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后,反响良好。
六、结语
通过本次瓷都神垕的实地考察与创新设计研究,尝试了将日渐式微的传统工艺与蒸蒸日上的现代生活相结合的可行性。实践证明,古老的工艺只要设计得当,兼顾当今生活情境,能被现代受众所接纳。把深藏于博物馆的传统工艺美术,带到民众可以购买和使用的消费品中,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的社会意义和开发现代设计产品市场的经济价值,可以达成平衡的目标。
从神垕归来后,关于对传统钧瓷工艺在现代生活语境下创新设计实践的拓展命题,时不时捉摸着将茶禅瓷文化融合设计的可能。拟后续创建瓷艺工作室品牌,发展传统制瓷工艺的优势,将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相结合,阐释禅意当代生活的理念。以期吸引更多的创新实践者加入到创作中,实现跨界合作,建立传统艺人与现代消费者之间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