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祥
花钱的炉别指花钱铸造地区的简称,其相对具有一定的地方民俗文化特色和钱文、铸工等特征,目前业内已初步分云炉、贵炉、川炉、苏炉等。浙炉是指浙江区域钱炉(官炉、民铸)所铸花钱的简称。
浙炉花钱溯源很久。唐肃宗时,江南东道分浙江东路和浙江西路,钱塘江以南称浙东,以西称浙西。自宋以来两浙路,地辖今浙江省全境以及江苏省长江以南地区。元设浙东海右道和江南浙西道。明设浙江省,始为浙江省得名开始,后改浙江布政使司,清改浙江省。宋代浙江西路的一部分留浙江,一部分入江苏。浙江西路留浙江的三府就是下三府,即杭州府、嘉兴府、湖州府(杭嘉湖平原)经此以钱塘江为界;以南的绍兴府(含今萧山、余姚)、金华府、衢州府、处州府、严州府(今建德)、宁波府(含舟山)、台州府、温州府为上八府。
“熊罴叶吉”背“瓜瓞绵绵”花钱
“以介景福”背“宜尔室家”花钱
“吉祥如意”背“凤凰鸣和”花钱
“富贵长春”背“千祥云集”花钱
“麟趾呈祥”背“寿比南山”花钱
“五子登科”背“螽斯衍庆”花钱
“百年偕老”背“福如东海”花钱
“喜气临门”背“一品当朝”花钱
五代十国时(公元904年),镇东节度使钱缪设吴越国,建都临安(含杭州),故在杭州、萧绍一带发现的多浮雕龙凤小型花钱,应该是发现最早的浙炉花钱。进入宋代,经济繁荣,浙江也铸造和流行星官生肖钱和神仙人物故事钱。从存世实物及铸造风格看,宋代花钱钱文丰实多样;长命高贵背犀牛望月和金玉满堂背双龙,此类花钱应该也是当时浙地所铸。公元(1127年至1279年)年,宋高宗赵构建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南宋花钱以金银吉语、官钱太平近宝等著称。明代开始,浙炉花钱的铸造和流传进入黄金时期,无论是内容、数量和铸造水准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以铜质和铸造风格看,自清代嘉庆起,浙炉花钱的品种和数量日渐增多;从钱币的发现区域和存世实物分析,浙炉花钱大多产于明清上八府中的绍兴府、金华府和衢州府,而濒临江苏、嘉兴、湖州区域,其出的花钱浙炉风格不明显,铸工类似苏炉。浙炉花钱在其不同区域铸造的风格特色也不尽相同,一般原紹兴府区域多出木刻版(以木刻字模浇铸,木刻版特点是字精模差,铸工不精)折十类吉语套花和直径28毫米左右八字吉语小花;金衢地区多出小型类(直径20毫米左右)的吉语小花。嘉兴、湖州出产花钱规格尺寸相对较大,目前嘉兴和湖州地区很少看到常说的浙花。由于古代行政区域的变迁,和地区间民俗文化的相互渗透和影响及铸造工艺的互为作用,因此,花钱的炉别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学术研究也是百花齐放。
总体来说,浙炉花钱书法功力高,文化内涵深,吉语套花多,收集难度大,存世量稀少,已形成其鲜明的风格特征。
“夫毒荣贵”背“关雎衍庆”花钱
“如鼓瑟琴”背“天被尔禄”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