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色”的俄罗斯

2020-01-14 18:50金雁
青年文摘(彩版) 2020年16期
关键词:瓦西里套娃好色

金雁

瓦西里布拉任尼大教堂

有一次课上有学生提问说,老师,俄罗斯是不是很“好色”?我当时一愣,他指着P P T上莫斯科瓦西里布拉任尼大教堂五彩斑斓的那8个洋葱头说:“你看,俄罗斯的教堂比起拜占廷的教堂更炫酷更夺目。”我回答道:“你说得没错,这种教堂式样就叫‘多彩洋葱头。”

俄罗斯套娃

俄罗斯漆盒

列维坦《春潮》

俄罗斯的教堂建筑风格来源于拜占廷,但也深受本民族文化的改造。其中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外形用色奔放、饱和、明亮、欢快,葱头穹顶装饰性加强,抑或大量使用金色,除了表示对神的崇敬外,聚焦吸引人的目光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教堂的穹顶从原来的比较单一的半圆形发展出螺旋形、锯齿形、菠萝形、冰激凌形和洋葱形等,莫斯科的瓦西里布拉任尼大教堂就是其代表。

多彩或金色的教堂穹顶无论是在夏日蓝天还是冬季白雪的衬托下都更加醒目,而葱头圆顶的多少取决于《圣经》的故事:3个表示三位一体,5个表示耶稣加四大福音书(马太、马克、约翰、路加),13个表示耶稣和12个门徒,33个表示耶稣在人间的33个春秋。

其实战斗民族不光教堂用色偏好对比浓烈、绚烂,传统的俄罗斯套娃、俄罗斯大披肩、俄罗斯漆盒都喜用明亮夺目的色彩。用民间话说,只有“热烈的闹色”方能显出俄罗斯人的豪迈、热情与奔放。如同中国北方地区民俗亦喜欢用大红大绿彰显喜庆是一个道理。

在俄罗斯旅游景区,到处都陈列着俄罗斯套娃,除去新创意的政界名人、体育文艺明星套娃外,传统的套娃基本就是农妇和小女孩两种。传说一个小男孩在放羊时走失了可爱的小妹妹(一说是青梅竹马的恋人),出于思念男孩就地取材雕刻一个木娃娃戴在身上,过几年想着妹妹应该长大,就又刻一个大些的,他把这些一个比一个大的木头娃娃套起来,思念的时候一个个再打开。

俄罗斯妇女的传统连衣裙——萨拉凡、鲁巴哈,虽然各地略有不同,但也都是色彩艳丽、刺绣花团锦簇。还有妇女们喜欢的大披肩,无论是什么底色,都以反差强烈的花卉图案使人过目不忘。

有人说这是俄罗斯热烈而忧郁的民族气质通过色彩折射出来。说得通俗些,是因为漫长的冬季色彩单调,以及人烟稀少导致的色彩偏好。比如教堂,一般来讲教堂要体现教会的威严、肃穆和权威,需要过滤掉过多的世俗纷扰。但是在俄罗斯地广人稀,冬季漫长,如果大面积使用冷色系,淹没在空旷萧瑟的灰、白、黑中将会大大减少辨识度。虽然东正教很强调“正统”与“守成”,恪守传统,但是民间的审美情趣和实用功能潜移默化的渗透不可小觑。

俄罗斯有16%的土地在北极圈内,北部领土有近40%在北极冻土地带。它只有4%的领土属于亚热带。全年平均气温是-1℃~7℃,平均温度0℃以下的地区占全国领土的大部分。阳光、夏天是俄罗斯最最渴望的。今年夏天我在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岛晒得七荤八素,可是碰到几位俄罗斯人愣是每天坚持在沙滩上晒,晒出一身古铜色来才是炫耀的资本。闲聊中他们表示,特别不能理解中国人总喜欢打着遮阳伞防晒,那还度什么假呀?要知道阳光是多么可遇不可求。

曾有俄国学者撰文谈论“温度和漫长的黑夜”时说:“缺少阳光——这就是对俄国历史的所有解释,漫长的黑夜——这就是对俄罗斯的心理解释。人有各种饥饿:有时间的饥饿、肉体的饥饿、自由的饥饿、精神的饥饿以及文化的饥饿,而漫长的冬季导致我们还有色彩的饥饿。”

所以俄国油画很善于运用自然变幻的色彩,努力把大地的季节变化保留下来,看他们的作品就能感知到对大自然的强烈情感,季节更替、光影变幻、森林的神秘、原始的生命力复苏……比如,巡回画派代表人物列维坦的《春潮》,虽然画面仍然是冷色调,但是点点葱绿预示着生命開始萌动,马拉雪橇等待着主人忙碌的一年的开始,涓涓的春水湿润着低地,向观众提供春回大地的喜悦。

俄罗斯画家对春天的感知特别敏感,关于这方面的题材也格外多。我在莫斯科买过两幅以“解冻”为题的油画。其中一幅是列宾美术学院学生的习作,作者想要表现河面刚刚解冻时的萌动和大地的苏醒,可惜河流冰面在阳光下反射的高光点处理得不好,看上去还以为是秋明油田漏油了呢。

//摘自秦川雁塔微信公众号,本刊有删节/

猜你喜欢
瓦西里套娃好色
Package Deal
套娃为什么被叫作“玛特罗什卡”
有趣的套娃
演唱瓦西里的人
女人好色一生
这是怎样的幸福啊
男女好色的四大本质区别
拜托你好色
好色与偷色
俄罗斯套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