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结构在资源投入和智库产出中的调节作用研究
——基于125家高校智库数据的实证分析

2020-01-14 08:52李韵婷张日新
高校教育管理 2020年1期
关键词:智库样本资源

李韵婷, 张日新

(1. 华南农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处; 2. 华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42)

一、 问题提出

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国内外战略需要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为充分发挥在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中的作用,高校要努力建设一批新型高校智库[1]。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高校智库建设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2016年,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联合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共同开发了中国智库索引(Chinese Think Tank Index,CTTI)。首批中国智库索引来源名单(2017—2018)共收录高校智库254家,2018年增补95家,高校智库占比从51.9%上升到62%。高校智库已经成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高校智库已经成为国内四大智库之一,但其发挥的“资政启民”作用远未及政军智库、社会科学院[2]。国内高校智库建设仍明显滞后的问题受到了学者们的共同关注。尤其在2015年后,学界涌现了许多对不同类型、不同区域高校智库发展状况评价的研究,相关研究从产出、资源、组织特征[3-7]等多个视角对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成长规律进行了归纳总结。然而,由于全国较大范围智库数据相对缺失,现有研究在以下领域依然未有突破。一是以往的研究更多侧重于高校智库影响力、成果产出等方面,而较少涉及效率。虽然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李刚教授团队开始使用“资源总效能”指标评价智库发展的状况[8],但对于如何提升智库效率并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二是国外智库发展经验指出内部管理机制对高校智库具有重要作用,但治理结构具体如何作用于国内高校智库,还需要基于本土数据进行进一步验证。三是受政府层面数据库建设相对滞后的影响,国内高校智库的实证研究一直处于初级阶段,已有的实证研究多以省域或市域的智库为样本,并未涉及全国范围内的智库,样本的代表性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基于CTTI数据对国内新型高校智库资源效率机理进行实证检验,对“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智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有鉴于此,本研究基于资源投入-产出视角,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背景下,以《CTTI智库报告(2017)》公布的高校智库为样本,探讨资源投入与智库产出之间的关系,重点讨论以下两个问题:资源投入对高校智库成果和智库活动的影响机理;治理结构对高校智库资源投入和产出的影响机制。

二、 研究设计

(一) 样本选择

基于智库数据的可得性和一致性原则,本研究依据《CTTI智库报告(2017)》,选取“MRPA测评综合评分”(1)MRPA代表智库测评中的4个一级指标,M为治理结构,R为智库资源,P为智库成果,A为智库活动,下设21个二级指标。前100位和“MRPA测评资源总效能评分”前100位的高校智库作为初始样本,剔除重复样本后,得到125个观测值作为研究样本。125家样本智库既包含了历史最为悠久的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1964年成立),也包括近些年成立的智库,如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汉语国际推广研究院(2017年成立)。

125家样本高校智库分别来自全国20个省份,其中江苏省有22家,位列第一,其余依次为北京市(19家)、上海市(13家)、湖北省(12家)、天津市(10家)等。125家样本高校智库分别来自76所高校,其中“211工程”高校84家,占比67.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以5家高校智库位列第一。

(二) 数据来源与变量测量

本研究引用《CTTI智库报告(2017)》中高校智库的MRPA测评数据。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不仅设计了智库测量指标,而且采用德尔菲法对各指标赋值,得出MRPA测评数据。CTTI智库报告数据具有系统性、权威性和可复制特征,能有效反映国内高校智库的发展现状。本研究以“智库资源”反映智库投入,以“智库成果”和“智库活动”反映智库产出。此外,在调节变量方面,本研究对高校智库是否具有治理结构进行虚拟化处理,有治理结构者赋值为1,无治理结构者赋值为0。已有研究表明,高校智库所属高校的类型及智库成长阶段会影响智库产出[7],因此本研究拟将这两个变量作为控制变量。需要说明的是,因“双一流”建设时间较短,相关数据尚不完善,因此本研究对学校类型的划分仍沿用是否为“211工程”高校作为标准。关于智库所处成长阶段,本研究以高校智库的成立时间为标准进行划分。2010年,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高校“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随后,在众多新型高校智库发展的政策文件推动下,2011年起高校智库成倍增长[9]。样本智库中,2010年及以前成立的高校智库有52家,占比41.6%;2010年后成立的高校智库73家,占比58.4%。参考已有研究[10],本研究把前者定义为成熟期智库,后者定义为成长期智库。变量测量及编码的具体方法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测量和编码

(续表1)

类型变量代码原始条目来源与变量编码控制变量学校类型K智库所属高校为“211工程”高校编码为1;否则编码为0成长阶段T2010年及以前成立的为成熟期智库,编码为1;2010年后成立的为成长期智库,编码为0

(三) 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需要,本研究主要采用SPSS 20.0对样本智库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首先通过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样本智库内部治理结构的基本状况;其次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验证控制变量与调节变量是否需要进入理论模型,即检验对于不同学校类型、不同成长阶段以及不同治理结构的高校智库,在智库资源投入、智库成果、智库活动三方面是否具有显著差异,若检验结果显著则进入下一阶段的回归模型分析;最后采用层级回归分别考察高校智库的智库资源对智库产出、智库活动是否具有直接作用,并进一步依据治理结构情况将总样本划分为不同子样本,以检验治理结构的调节作用。

三、 实证分析

(一) 智库内部治理结构的基本特征分析

高校智库是否配备专职行政职员,以及行政职员配备比例的高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智库内部的专业化程度,反映高校智库是否重视管理制度建设。本研究将125家样本高校智库分别按照学校类型、成长阶段划分为不同子样本,各子样本的专职行政职员情况描述性统计分析如表2所示。尽管“211工程”高校智库平均配备行政职员数较非“211工程”高校智库高(6.72>3.89),但由于“211工程”高校智库的全职研究员(29.25)和兼职研究员(47.86)数量较多,所以全职研究员总数与行政职员人数之比(7.00>6.72)、研究人员总数与行政职员人数之比(18.59>16.47)两个指标均比非“211工程”高校智库高,同时,“211工程”高校智库的行政职员数为0的智库数比例较非“211工程”高校智库要高(10%>2.78%),由此可以推断,相较于“211工程”高校智库,非“211工程”高校智库更重视专职行政人员的配备。同理可得,相较于成熟期智库,成长期高校智库更重视专职行政人员配备。

表2 样本智库配备专职行政职员情况(N=116)

注:125家样本智库中9家智库并未填写完整人员数据,此描述性统计分析作缺失值处理。

根据学校类型和成长阶段两个指标,本研究把样本高校智库划分为四类:成熟期“211工程”高校智库;成长期“211工程”高校智库;成熟期非“211工程”高校智库;成长期非“211工程”高校智库。对各子样本治理结构情况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如表3所示。在四类样本高校智库中,成熟期非“211工程”高校智库有治理结构的比例最高(93.33%),而成熟期“211工程”高校智库没有建立治理结构的比例最高(45.95%),这表明很多成熟期“211工程”样本智库并未重视内部管理制度建设。

(二) 独立样本T检验

本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探索不同学校类型、成长阶段和治理结构的高校智库在资源投入、智库成果、智库活动等方面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进而在后续研究中对这些变量进行控制,确保研究成果的可靠性,结果如表4所示。

表3 样本智库治理结构情况(N=125)

表4 模型主要变量的独立样本T检验(N=125)

注:P***<0.001,P**<0.01,P*<0.05;下同。

首先,不同成长阶段的样本智库在这三个关键变量上不具有显著差异,这表明无论是成熟期智库还是成长期智库在智库资源投入和产出方面均差异不大。

其次,不同学校类型的高校智库在智库产出上有显著差异。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表5)表明,“211工程”高校智库平均智库产出比非“211工程”高校智库高(826.17>484.89),平均智库活动也比非“211工程”高校智库活跃(237.55>80.80),这表明“211工程”高校智库的产出显著高于非“211工程”高校智库。这可能一方面是由于“211工程”高校智库依赖坚实的学科积淀和专业的研究平台,其科研成果在社会上本来就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另一方面,由于国内高校智库普遍存在数据库建设落后、智库知识库缺乏等问题[11],因此“211工程”高校智库依靠图书馆获取丰富的信息来源,能产出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智库成果。在后续的实证研究中,本研究将在模型中加入学校类型作为控制变量。

最后,有治理结构的高校智库和无治理结构的高校智库在智库资源投入、智库产出和智库活动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本研究进一步分析模型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5)发现,相较于无治理结构的高校智库,有治理结构的高校智库平均智库资源(362.82>196.76)、平均智库产出(832.69>480.14)、平均智库活动(231.55>96.38)三个指标得分均较高。这表明,治理结构完善的高校智库其智库资源和智库产出均显著高于无治理结构的高校智库。

表5 模型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N=125)

(三) 回归分析

1. 在智库成果方面,本研究首先建立包含控制变量和因变量的基础模型,结果如表6的M1所示。回归结果表明,“211工程”高校智库的成果显著多于非“211工程”高校智库。本研究在M1模型中加入“资源投入”这一变量,线性回归结果如M2所示。在模型M2中,资源投入对智库成果产出的回归系数显著(b=0.544,P<0.001),这说明资源投入对样本高校智库的智库成果有着显著的正向直接影响。为了检验处于不同治理结构的高校智库的智库产出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把125个数据样本按照治理结构不同划分成两个子样本分别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M3和M4所示。横向对比两个方程回归结果可以发现,有治理结构的高校智库资源投入对智库成果产出的回归系数显著(b=0.559,P<0.001),无治理结构的高校智库模型(F=1.380,P>0.1)和回归系数(b=0.146,P>0.1)均不显著。这表明,有治理结构的高校智库资源投入与智库成果正向显著相关,而无治理结构的高校智库资源投入与智库成果不相关。

表6 资源投入对智库成果的影响(N=125)

注:括号内为系数的t统计量;下同。

2. 在智库活动方面,本研究首先建立包含学校类型和智库活动的基础模型,结果如表7的M5所示。回归结果表明,智库类型对智库活动影响显著,即“211工程”高校智库的智库活动显著比非“211工程”高校智库活跃。本研究在M5模型基础上添加“资源投入”作为自变量,线性回归结果如M6所示。在模型M6中,资源投入与智库活动的回归系数显著(b=0.426,P<0.001),这说明资源投入对样本高校智库的智库活动有着显著的正向直接影响。为进一步检验不同治理结构高校智库的智库产出差异,本研究对两个子样本分别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M7和M8所示。横向对比两个方程回归结果可以发现,有治理结构的高校智库资源投入与智库活动的回归系数显著(b=0.435,P<0.001),无治理结构的高校智库模型(F=1.006,P>0.1)和回归系数(b=0.027,P>0.1)均不显著。这表明,有治理结构的高校智库资源投入与智库活动正向显著相关,而无治理结构的高校智库资源投入与智库活动不相关。

表7 资源投入对智库活动的影响(N=125)

四、 结论与启示

(一) 研究结论

本研究在国家推进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体系建设的背景下,从组织结构这一内部情境因素视角,探讨了高校智库的投入-产出机理,并对治理结构在资源投入-智库产出之间的调节作用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论如下。

1. 资源投入是高校智库产出的基础。当高校智库缺乏组织运转所需的人、财、物时,必然不会产生智库成果,也无法进行智库活动。但高校智库具备相应的资源,“被批示内参”等这类高水平智库成果也不必然产生,因此,资源投入是高校智库产出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此外,本研究通过对比回归模型调整后的拟合优度(AdjustR2)发现,高校智库产出还受到许多非资源因素影响,而且非资源因素对智库活动的影响更强烈。

2. 国内高校智库的内部治理机制尚未普遍确立。本研究以《CTTI智库报告(2017)》中的全国综合评分和效能评分排名前百的高校智库为样本,这些都是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水平智库。然而,其中有9家智库并未配备行政人员(另外有9家智库的行政人员数据缺失);有42家智库在治理机理建设方面仅有首席专家,更有甚者无固定的管理团队或首席专家。由此可以推断,国内大多高校智库缺乏相对完善的内部治理机制。进一步分类讨论发现,“211工程”高校智库和处于成熟期的高校智库是治理结构缺损的“重灾区”。

3. “211工程”高校智库并非必然拥有丰富的资源,完善的治理结构才有助于高校智库吸引更多资源。本研究发现,在不考虑信息资源存量的前提下,高校智库资源投入的差异主要来源于高校智库是否具有相对完善的内部治理机制,而高校类型对其影响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相对于“211工程”高校智库,非“211工程”高校智库迫切需要机制创新来破解资源困境,于是选择通过完善治理结构以吸引人才和获得各级政府的资金支持。

4. 治理结构对资源投入-智库产出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本研究支持了资源投入与智库产出并不天然一致而是有条件的结论[12],体现了智库组织情况的重要性。对于治理结构完善的高校智库来说,提高资源投入能有效促进智库成果、智库活动的产出;对于治理结构缺损的高校智库来说,提高资源投入则不能有效促进智库成果和智库活动的增加。可见,在高校智库资源利用效率的研究中加入对智库组织情境因素的考量无疑是必要的,这一结论对于目前在国内探讨如何建设新型高校智库是一个有益的启示。

(二) 政策启示

当前,在国家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发展、加快“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新型高校智库硬件条件得到迅速提升,咨询报告和政策建议等智库成果数量成倍增加。后续,高校及各级政府可将现有工作进一步细化,从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建设等方面入手破解高校智库发展困局,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智库产品质量,进而扩大高校智库影响力。

1. 从高校层面来讲,高校应积累优质资源,推进制度创新,激发智库发展活力。首先,高校智库需要重视不同资源的积累,为智库运营打好坚实基础。除了资金和政策研究人才外,优秀的管理人员和健全的网络资源也逐渐成为新型高校智库的竞争性资源。专职行政人员能帮助政策研究人员从一般事务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进行学术及政策研究;能够与重要媒体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提高社会影响力;能够通过经营学术期刊、组织学术讲座等扩大同行影响力。这些优势都是那些缺乏治理结构、由研究人员“单打独斗”的高校智库所不具备的。智库网站、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可以帮助高校智库传播其智库产品、思想,扩大网络影响力,这种复合型传播模式在网络高速发展和大数据驱动背景下对高校智库影响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在保证资源投入的前提下,高校应给予智库充分的制度保障。高校智库的成长不仅依赖于资源投入,更依赖于完善的治理结构和资源管理能力。要解决自身资政建言能力较弱的问题,高校智库不仅要提高资源获取能力,还必须基于自身发展规律,建立完善的治理结构。现有的国家层面的学科评估制度并未对高校智库成果给予足够重视,而高校内部“学科依赖”和政府治理“学科偏离”并存的矛盾现象[13],也导致高校无法客观有效地衡量智库成果对学科建设的价值,至少在研究人员职称评审、绩效激励等方面,不少高校智库还是沿用学校既有的制度规定。有鉴于此,在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精神指导下,高校应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在既定的学科评估体系中,积极把智库建设与“双一流”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有机融合,如在职称评审、导师评聘、绩效工作等文件制定时充分考虑教师在资政建言方面的成果,让高校智库在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研究模式等方面破除桎梏,有所突破和创新。从虚体智库到实体智库,从兼职行政人员到配备专职行政人员,从“首席专家负责制”到以理事会为主体的“三位一体”的治理体系,最终形成与其发展阶段相适应、相对完备的组织架构,是确保资源投入向智库成果、智库活动转化的重要条件。

2. 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层面,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政策引导,重视理论研究,为智库建设提供支撑。首先,在资源投入方面,省域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打破学校身份束缚,重视对域内具有发展潜力的特色智库的资源投入。尽管“211工程”高校智库在智库产出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在同等资源投入量下,那些重视治理结构建设的非“211工程”高校智库更能发挥资源效用。所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通过合理配置智库资源推进高校智库从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化,让智库实现知识供给从“量增”到“质增”的转变。

其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利用政策来引导高校智库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提高智库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竞争力和影响力。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可研究并构建产出评价与效率评价相结合、结果评价与系统评价相结合的高校智库评价体系,赋予智库关于“组织创新行为”更高的权重,并将考评体系与政策、财政支持挂钩;建立“高校智库白名单”,对拥有完善治理机构的高校智库予以入库管理,适当予以政策优惠倾斜,切实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建立“凯旋门”制度,优先甄选治理机制完善的高校智库政策研究人员到政府挂职或到各类研究机构全职从事咨询研究工作。

最后,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自身需求,组织开展高校智库内部治理方面的专项研究。一方面,我国要继续总结世界一流高校智库关于治理机制方面的经验[14],在“中国特色”情境下检验其对国内高校智库的适用性;另一方面,以国内优秀的高校智库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分析、质性分析等方法总结新型高校智库的运行规律,凝练如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发展研究基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城乡社区社会管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等这类优秀高校智库在内部制度建设方面的成功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智库建设经验,从内部治理视角完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理论体系,为高校智库建设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由于条件限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收集高校智库数据相对困难,《CTTI智库报告(2017)》为本研究验证理论模型提供了很好的实证数据。虽然《CTTI智库报告(2017)》涉及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的高校智库,且在近年资政建言、学术研究上均有非常优秀的表现,但以此推断中国高校智库资源利用效率的整体状况,其代表性必然是不够的。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我们可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更多高校智库的一手数据。此外,智库资源至少包括人力、财力、物力三方面,高校智库不同维度的资源利用效率差异需要进一步研究。尽管本研究证明了完善的治理结构对高校智库资源利用效率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受限于样本数据,本研究仅能检验“是否有内部治理结构”的调节作用。未来的研究至少可以从两个方向深入:一是如何基于中国国情建立和完善智库治理机制;二是如何保持高校智库治理机制运作顺畅。

猜你喜欢
智库样本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推动医改的“直销样本”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随机微分方程的样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
微智库
微智库
村企共赢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