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人类社会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范式转型

2020-01-14 23:42黄承梁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20年6期
关键词:文明体系生态

黄承梁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北京 100732)

党的十九大从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本性、全局性、历史性高度,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具有重大而深远影响的新战略判断,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这个重大战略判断,对科学把握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矛盾,具有十分精准、对症下药和有的放矢的指导意义。我们必须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提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发展水平。

1 新时代也是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新时代是怎么样的时代?笔者认为,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诸要素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之间的内在逻辑,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也是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创造性地提出、发展和确立了诸如“中国梦”“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四个全面战略”“新发展理念”“五位一体”“新五化”“供给侧改革”等重大治国方略和伟大理念,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既构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发展和完善的时代总依据,又为从整体上系统、全面把握新常态下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总格局提供了价值遵循和科学指引。

如,关于生态文明与经济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客观经济规律作用的体现,是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经济由高速发展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结果,符合事物发展“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规律。新常态下,继续传统的、单一追求速度和数量的增长方式,既违背经济规律、加剧已有矛盾,也无必要。当前,发展方式绿色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和创新驱动战略化,都在为新一轮绿色科技革命和绿色产业的变革、孕育和兴起,不断积累绿色能量。

又如,关于生态文明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和国家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引领、指导和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战略,也必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战略指引。在这里,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引领生态文明建设,要把“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作为既反映生态文明建设总成效的标尺,又体现小康社会是否全面的重要标尺;以全面深化改革引领生态文明建设,要继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充分发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对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积极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一招”的作用,更加注重顶层设计与考核导向,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以全面依法治国引领生态文明建设,核心是以法治思维、法律利器,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的各个环节,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治保障;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同我们党开展的“三严三实”党性教育内涵相一致,需要我们始终充分发挥党对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领导作用,引导党员干部着力以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武装头脑,着力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全面增强生态文明建设基本素养和领导水平,从而促进和推进党的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具体业务工作的有效融合。

再如,关于生态文明与“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事业总体布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刻理解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共同确立为“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既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更加全面、更加完整,更加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的全面要求,更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和历史性的变化。必须深刻意识到,面向“十四五”、面向建设高质量经济体系,核心仍在于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要善于从战略高度不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内涵。

2 生态文明体系建设是人类社会由工业文明范式向生态文明范式转型的重大标志

过去我们更多地把生态文明理解为一种工具价值,以为我们今天建设生态文明是传统生态环境保护思潮或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延续,或者说翻版。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特别是把握生态文明体系,我们更加有理由坚信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更高文明形态。

关于社会,马克思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中指出,“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为所谓社会关系,构成为所谓社会”。社会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基于生产力发展所形成生产关系的总和。与此同时,从社会中分离出来的管理者,为了实现国家与社会的统一而非二元代理,由此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制度,并基于社会心理和传统理念、群众呼声,倡导和规定与该社会形态生产发展水平、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相适应的社会文化。这就是说,只有产业革命、政治革命和文化革命的多重变革,社会的文明形态才能够形成。习近平总书记深刻、系统地论述指出,“历次产业革命都有一些共同特点:一是有新的科学理论作基础,二是有相应的新生产工具出现,三是形成大量新的投资热点和就业岗位,四是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发生重大调整并形成新的规模化经济效益,五是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有新的重要变革。这些要素,目前都在加快积累和成熟中”。这里如生态文明文化体系、经济体系和制度体系。

第一,生态文化体系拟定了生态文明建设总蓝图下的文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华文明传承 5000 多年,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也是民意所在”,要“集中力量优先解决好细颗粒物、饮用水、土壤、重金属、化学品等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环境问题”。这些重要论述和科学论断,反映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根中华传统优秀生态智慧的民族性。它要求我们传承中华传统优秀生态智慧,建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人与自然的和谐文化。

第二,生态文明经济体系拟定了生态文明建设总蓝图下的产业基础。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的“新五化”发展道路等科学论断和建设思想,极大地凸显了把生态文明放在优先地位、基础地位、战略地位,夯实生态文明社会产业基础的基本路径。在具体实践上,整体上把握了两点:一是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发展的绿色化,核心在于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即在资源上把节约放在首位,在环境上把保护放在首位,在生态上以自然恢复为主,讲基础、讲底线,尤其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现代绿色、循环、低碳、生态产业新体系的规模化。即着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夯实生态工业经济基础地位,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构筑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第三,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拟定了生态文明建设总蓝图下的制度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深化和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强顶层设计,加强科学政绩观建设,加强法治和制度建设,划定生态红线,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再也不能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最重要的是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等科学论断和建设思想,无一不是在深化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改革、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以及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法治建设等方面就生态文明建设与上层建筑和谐匹配所确立的战略之举,从而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为生态文明社会构筑强有力的上层建筑及一系列制度和法治保障。

从纵向的历史范畴来看,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也经历了工业文明,我们今天处在一个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十字路口。我们从人类文明范式转型来谈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准则的生态经济体系建设,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的生态责任体系建设,以法律制度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建设,这五大体系建设正好对应了社会主义社会所要建设的文化、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建设的各要素。现在,我们正努力建设高质量经济体系,包括2020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谈到的新基建建设,如5G建设,低能耗、高智慧、常态化的生产方式和经济业态,标志着社会发展的产业基础具备了生态低碳循环发展的基础。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都是从生态兴则文明兴、事关国家生态安全角度对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做出的全方位、立体化部署。

基于此,我们提出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五大体系建设正好对应了社会主义社会所要实现的文化、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建设的各要素。这使我们有信心、有希望,也有力量展望到实现由工业文明到后工业文明进而向生态文明范式转变的演进轨迹和历史进程。

猜你喜欢
文明体系生态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生态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