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珊珊
(南京江南永新光学有限公司)
关键字:制造业;财务管理;信息化
近些年,我国制造业经过了多年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在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相应的财务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有必要开展合理的财务创新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信息技术的普及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和信息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制造企业必须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财务改革,使用信息化保证财务管理的高效进行。
制造业作为传统行业,要求财务在信息化技术的基础上,使用其技术优势进行积极的改革,并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资源,这不仅是财务管理的手段,更是对企业各部门的有效整合。财务信息化在制造企业具有许多优点:它逐渐向信息化转变,加速了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财务信息化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主要目的是支持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充分利用自己的信息,为各个相关部门以及企业的决策层提供财务信息,准确总结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真实反映目前企业经营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数字依据。例如,在传统制造业中,往往更专注于制造研究和开发,专注于日常生产的质量,对财务管理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财务部门很多情况下,是在业务事项完结后进行相关财务总结,时效性很差,只发挥了财务会计中记账的功能,对于财务的管理预算功能并没有充分发挥。灵活的信息化演进将帮助企业全面创新,提高信息收集和使用的效率,提高及时性,全方位收集财务信息,从多角度满足企业业务发展需求。
对于企业而言,发展过程中的重点为追求企业的“最大利润”。因此企业财务部门的跨部门合作十分重要,让企业的每个相关部门都有效参与进来,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企业应该提倡所有员工参与并共同发展创新,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在互联网环境中,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有机链接,实现信息共享,这样为企业的不断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
在这一点上,一部分制造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财务管理信息化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从整个行业来说,一定程度上存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足的问题。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受到传统财务管理影响,出现了创新力不足的问题,严重延缓了制造业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发展。
财务管理信息化必须以专业人才为前提,需要企业引进、培养懂信息化技术应用的财务人员。但是,多数制造企业的财务管理人才目前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情况,有些单位的财务人员知识老化,对于信息化技术掌握不够,某些职位还没有建立。有针对性的信息化管理部门也存在各自为战的情况,这样很难在不同部门间形成合力,导致制造企业的信息化改革动力不足。
财务信息的交换是当前制造企业开展多部门有效合作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交换水平低会影响企业对于财务信息的共享。很多企业目前难以建立完善的信息化财务管理体系,在应用程序中分散化,财务管理与业务运作之间的相关性下降,使得难以进行有效的生产经营控制,影响企业长期有效的发展。
制造企业发展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关键是灵活使用信息技术,尤其在当前环境下,企业面对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成本控制、定价分析等都需要财务信息的支持。依靠传统的人工分析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市场的发展需要,但当前许多制造企业信息技术水平很低,在财务工作中仅仅一小部分环节使用信息技术。比如:有些企业仅仅只在财务记账环节使用多媒体技术,财务分析、财务管理、财务预测等环节依然是传统的全程人工参与,有些企业干脆就没有分析、管理、预测这些环节,这对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管理的整体水平十分不利,并且难以体现技术优势[1]。
以某制造业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改革为例,对信息化构建路径进行分析。基于集成的在线管理平台,专注于财务信息化的创建,资金、信息和物流的实时控制,可以大大提高业务管理系统的运营效率。
信息管理实现对企业生产流程的在线实时监控。资源计划、现金流控制和不同部门日常生产活动的监控可以在一个集成平台上进行。因此,在建立预算和成本控制系统时,首先必须完成业务流程的集成和优化,以便将企业的预算控制和报销流程等顺利地嵌入到在线管理系统中。其次,应该对财务部门各个职位的员工进行信息系统相关应用技术的培训,以使他们适应新的业务处理方法[2]。此外,业务部门的员工应在在线操作系统之前接受培训,以便他们可以使用在线平台提交报销和预算资金请求,查询相关信息并分析部门工作计划和职位的执行情况。
例如某企业为了能够加强信息化管理的深入性,在现有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对财务管理流程进行了优化。首先引入了互联网,通过计算机软件实现各项管理业务的在线监督与控制。在该平台中包括企业制定的资金方案、各个部门业务流程与生产活动等。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进入到工作岗位之前,企业统一组织培训,为了能够保证所有入职员工都能够接受培训,该企业采用线上培训的方式,讲解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操作方法,能够了解信息化环境下业务处理的新方式,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前掌握所有专业技能。通过这一优化方法,企业的业务流程效率更高,而且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发挥信息化管理在财务相关业务中的优势,更加全方位的了解财务信息管理情况。
考虑到企业对预算和成本控制的应用要求,当前市场上存在各种系统解决方案,系统提供商还可以根据用户要求进行个性化设计和开发。因此,制造企业实施财务信息创建时,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规模和ERP 系统的现有组成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复杂解决方案,也可以聘请供应商专门量身定制,实现自己的财务目标和功能要求,以此构建软件和硬件系统。SAP系统是企业资源管理系统中使用最广泛的产品。各种解决方案可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包括用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子系统,可以用作预算和成本控制子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平台。
例如某企业在信息化市场环境下进行改革,对研发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加强重视。为了能够更加适应市场环境提出的要求,在创新进程中引入了ERP 系统,并且聘请第三方创建专属于该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将制定的财务管理目标输入到系统中,采用不同的软件与硬件,完成该企业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等各项工作。通过财务信息系统的创建,有效提升了管理效率,所采集到的财务信息准确性得到保障。将ERP系统和SAP 系统结合,也满足企业在信息化改革进程中对于财务管理的诸多需求。
建立基于SAP 系统软件应用程序的预算和成本控制管理系统,该系统首先基于制造企业的业务模型和各个部门的成本特征优化财务管理流程,标准化各种费用的控制标准和审批流程,并将其绑定进入系统管理软件程序。其次,将企业每个部门和职位的预算帐户以及执行计划中的时间和配额集成到系统中,并与个人、部门和费用类型一一对应。因此,如果系统根据信息系统软件的操作接受员工的费用要求,则可以自动计算适当的预算指标并完成对资金支出的批准。
实施有效的预算和费用管理的基本目的是动态监视企业预算计划的执行情况,同时确保预算管理目标和业务计划的同时实施。因此,在完成报销批准过程后,必须使用实时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智能分析来评估投资是否符合预算管理要求。该功能的实现主要取决于成本控制规则的适当设计。也就是说,企业相应的管理系统被嵌入系统的功能设计中,以便在检查报销申请时,系统会根据预设的计算逻辑自动评估是否满足批准条件,并显示相应的提示或警告信息[3]。
以某企业为例,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期间,创建财务管理系统时,重点利用成本预算控制这一项功能,对企业内部制定的预算方案进行动态监督,了解方案的落实情况。通过成本预算控制这一项功能,充分发挥出互联网的作用,能够实时分析财务管理信息,总结财务信息准确性,明确评估投资与预算管理需求的契合度。将该功能体现在财务管理系统中,该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人员直接利用系统向上级提出报销申请,而后续的一系列审批环节也可以在线完成,切实提升了成本预算控制的效率。
基于信息化的财务管理系统控制规则和过程应始终适应企业的实际管理要求。因此,不能一劳永逸地建立预算和成本控制系统,而必须建立在确保信息安全和运行稳定性的基础上,适应不同的财务周期或特殊需求[4]。首先,根据调整企业预算计划的决定,系统必须能够快速重置每个应用程序模块的参数和规则,并根据实时控制指标和成本审查标准执行已建立的流程,其次,以优化企业的业务结构或新项目管理需求,预算和成本控制系统应该能够开发新的管理功能,而无需完全重建系统。
考虑到信息化技术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的优势,某企业为了能够切实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在管理创新与改革期间,专门组建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团队,负责企业内部现有财务管理系统的优化。首先,该团队全面分析当前市场环境下财务管理在安全性、准确性等方面的需求,并且优化了财务预算方案。随后在财务管理系统的优化中,专门对管理系统各个模块的设置与技术参数展开调整,使财务管理、预算控制等目标输入到系统当中。最后完成财务管理系统的优化之后,该团队展开系统应用调试。按照企业财务管理各项工作的实施目标与规定,通过信息化技术研发出了一些全新的功能,其中包括预算管理目标分析、成本控制等。如此一来,既可以省去新建系统的成本投入,也能够达到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综上所述,制造企业正确、有效使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只有继续加强、灵活使用信息技术,并在开发使用过程中不断的完善、改进,从而加速财务管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此同时,制造企业应加强财务人员信息技术相关的技能培训,提高专业素养,灵活运用财务信息管理,以提高企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确保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