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永军
(牡丹江市林业和草原局桦林林业站,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南蛇藤(CelastrusorbiculatusThunb.),藤状灌木。小枝光滑,无绒毛,深褐色,椭圆形状。叶长圆形,叶缘具齿,光滑,无绒毛。聚伞型花序,腋生,花较小。蒴果,圆形,种子椭圆形,深褐色。花期5~7月,果期6~9月。
喜生于山谷、灌丛中。喜光,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十分严格,排水良好的肥沃地块生长良好。
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均有分布,国外俄罗斯、朝鲜、日本等也有分布。
南蛇藤经济价值很高。树皮是优质天然纤维材料,拉力强,是纺织和造纸的高级原料,种子含油率最高达55%。南蛇藤以根、藤、叶及果入药。具有祛风除湿、通经止痛、活血解毒的疗效,对小儿惊风、跌打扭伤、蛇虫咬伤等有治疗作用。南蛇藤植株形态美观,藤茎可根据需要进行造型,果实成熟时鲜红色,点缀景点,美不胜收,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是庭院、机关、工厂、公园等绿化优质材料。开发前景广阔,极具开发潜力。
生产上常用播种、分株、压条进行繁殖。
果实成熟后,及时采收良种。采收后的种子放置淡盐水中进行搓揉,去掉杂质和病虫害及不成熟的种子,经漂洗取出种子,阴干,装入布袋。播种前进行种子催芽处理,处理方法:入冬前层积沙藏,按照种子和细沙1∶3比例混合,选地势较高地块挖坑,坑深120 cm,宽度根据种子数量,坑底铺细沙,放入混沙种子,中间插1束秸秆,通风,回填土高于地面。春季播种前取出种子,放置温度23~25 ℃室内进行催芽,待35%种子发芽后,即可播种。
播种前提前进行选地、整地,施足基肥,翻耕耙细,做床宽1.3 m,长度根据地块定,采用条播,床面开深2~3 cm沟,播种,覆盖2~3 cm厚的细土,压实。播后马上用细的喷壶浇1次透水,之后根据天气和土壤墒情,酌情调节水分,加强田间管理,如松土、除草、施肥等。春季播种当年5~6月出苗,出苗率95%以上。
南蛇藤根系发达,可利用其发达的根系容易产生分蘖进行分株繁殖。北方地区春季植株萌芽前进行分株繁殖。分株方法:根据植物根的走向,选择根系完整的分蘖,进行分株,分株时按住根的自然方向,挖出分蘖,萌蘖苗尽量带完整的根系,随时分株,随时栽植。有条件的地块,栽植后浇1次透水,即可成活出苗。
压条育苗也是南蛇藤苗木繁殖的常用方法。北方地区压条繁殖选择春季,在植株萌芽前进行。选择生长健康的植株,截取压条,截去压条木质化不好的部位,压条长度10 cm,1个压条至少留3个芽眼,在提前做好的大垄上按垄的方向开沟,沟深8~12 cm,沟内先浇水,之后压条平放于沟中,挨着摆放,回填细土,压实,为了保证土壤墒情,进行覆膜作业。1周后观察苗床,当露出新芽后,撤掉塑料膜,加强田间管理。
根据苗木生长情况调节水分,遇到干旱季节,增加浇水次数,浇水选择细的喷壶,防止浇水引起土壤板结,浇水要浇透。雨季及时排水排涝。
整地前一定要施足底肥,最好选择腐熟的牛马粪,苗木进入旺盛生长期,亩追施复合肥120 kg,苗木进入休眠期前,亩追施钾肥35 kg,减少氮肥施入,预防苗木徒长,影响苗木木质化程度。
浇水和施肥也使杂草丛生,土壤板结,及时除草和松土,保证苗木健康生长,除草和松土保证不能伤及苗木。
为了保证苗木的质量,需要对苗木进行修剪,减少营养消耗,也可以利用修剪,除掉病株、病枝等,减少病虫害的传染源。修剪后的杂物集中一起烧毁处理。
苗期多发病害主要是立枯病。
多发病时苗木出现不规则深褐色病斑,早期白天出现萎蔫,最后干枯死亡,不倒伏。防治方法:1)整地时要进行土壤消毒处理,用48%恶霜嘧铜菌酯,1亩用量100~150 mL,均匀喷撒在床土中。2)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苗等,集中烧毁处理。3)发病初期及时喷施450%甲基立枯磷乳油800倍液,进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