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互联网平台构建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探讨

2020-01-14 00:02:48黄娟兰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20年9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医疗机构医护人员

黄娟兰

作者单位:518020 广东 深圳,深圳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科

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是指覆盖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周期,涵盖预防、急病、慢病、康复、养老等公平、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1]。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这说明未来我国国民健康政策要经历多方面的升级,即从单个部门到多个部门,从政府重视到中央统筹,从单纯关注治病到关注健康[2]。为了满足国家未来健康战略的需求,需要根据我国目前卫生机构的医疗水平和资源配置合理设置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笔者试分析依托互联网平台构建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存在的问题,探讨该服务实施的可能性。现报告如下。

1 各级医疗机构的定位不明确

目前,虽然我国不同层级医院之间日常医疗协作体系正在逐渐完善和成熟,但医院之间的协作多集中在医疗领域。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其不仅包括对急慢性疾病的医疗,而且应包括集预防、康复和养老在内的综合服务。各级医疗机构存在的共性问题是不应仅将自身服务职能局限于医疗本身[3]。而上级医院由于日常医疗工作任务繁重,与下级医院联动积极性不高[4]。

要想解决各级医疗机构在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定位,仅靠医院自身或医院之间联动是不够的,需要国家层面的介入。除医疗机构外,预防机构、康复机构、养老机构在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定位也要一并明确。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角色定位,是开展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基础。

2 医疗服务供需严重失衡

目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医疗卫生的负担将增加,人们的日常健康服务主要由基层医院承担[5]。目前,我国从城市到农村都存在医护人员严重不足,而健康服务需求却较大,因此,医疗人力资源存在较大缺口。另外,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护人员学历参差不齐,业务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对健康服务的认知亦存在较大盲区。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首先需要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困难。国家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扶持体系,从人员培养到资金、技术支持要有一个清晰的规划,而且在执行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公平”这一原则,越是落后的地区越要加大扶持力度,使每一个公民都能从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中获益。而对人才的扶持难度最大,这是因为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难以做到像资金、设备扶持等在短期内能得到迅速解决[6]。

3 医疗机构资本结构单一

目前,我国医疗机构绝大多数为公立性质,虽然近年来私人医院和养老机构的数量在逐渐增多,但是其在健康服务领域中的作用较为有限,与公立医疗机构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民营医疗机构更像是公立医疗机构的“替补”,这与西方发达国家有所不同[7]。

要想改变“重国营、轻民营”的现状,需要国家层面给予政策激励,并强化监督机制,既要保证民营资本的盈利,又要注重其健康服务的公益性。政策激励可以从降低民营医疗健康机构的市场准入门槛和纳税比例,以及提供低息甚至无息贷款来实现。强化监督是指要保证民营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使其真正为国家和人民健康做出贡献,而不是一味盲目追求利润而丧失社会公益性。

4 健康服务劳务报酬缺乏定价机制

目前,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仍然是侧重于概念的表述,并非像医院常规医疗和护理服务一样存在明确的劳务价格[8]。而对于已经开展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地区的医护人员来说,大多数医护人员提供服务的动机是出于主观热情或上级要求。然而,这种服务如何定价、采用何种收费方式等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

由于我国各地区的经济水平差异较大,因此,健康服务价格的制定应根据各地区客观情况而定。相关监管部门要明确收费项目,价格要亲民,劳务报酬要合理。可以考虑将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与医疗保险统筹相结合,以减轻医疗负担。

5 健康服务信息无法充分共享

目前,我国健康服务信息的特征之一即碎片化,不同类别和层级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往往是独立的而非共享的。因此,如何进行常规非涉密医疗信息的共享,是高效开展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必由之路[9]。

开展医疗信息资源共享必须要与互联网相结合,当前互联网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的电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已成为主流,尤其是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技术)的出现,移动端信息传输已较过去得到明显改善,这保证了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进行实时信息共享的可行性[10]。因此,一定要依托互联网平台构建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

6 小结

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的建立应该在国家顶层设计基础上,进行资本的多元化有机融合,各级医疗机构广泛参与,并且在其实施过程中要依托互联网的信息资源共享,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有效施行。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医疗机构医护人员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调适自己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海峡姐妹(2020年3期)2020-04-21 09:28:12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人大建设(2019年5期)2019-10-08 08:55:18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 00:22:32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中国卫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34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36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初具规模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中国卫生(2015年1期)2015-01-22 17:20:15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
中国卫生(2014年3期)2014-11-12 13: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