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的对策研究

2020-01-14 00:52李莉
湖南包装 2020年3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校企专业

李莉

Li Li

(郑州工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1400)

(Zhengzhou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College, Zhengzhou, Henan,451400)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艺术设计类专业作为高校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责无旁贷且任重道远。

近年来,大量考生报考艺术设计类专业,致使这类专业学生人数突增,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相对短缺。通过调查发现,部分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究其原因学生的专业基本功不牢,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水平较低,创业能力更是不足,甚至有毕业生好高骛远,责任心薄弱,缺乏对职业前景的规划和进取精神[1]。应用型本科高校也采取了相应的教育措施,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一些应用型高校重视度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实践平台短缺,指导帮扶不到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亟待健全。由此可见,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是改善现状的有效举措。

1 强化创新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

创新教育理念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之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大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动手能力,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2]。在这种主动性下,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重视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真正落实好我们的创新创业教育。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建创新创业型的教师队伍

在教学中,教师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这也是其他角色所无法替代的[3]。因此,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将会直接地影响到大学生培养的质量。而作为学生的辅导者,自身就对创新避而远之,也就无从谈起创新教育,只有教师具有创新创业能力思维,才会带动学生。

既然教师的创新意识至关重要,那么加快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也就必不可少。特别是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积极拓宽渠道[4],学校联合具有创业经验的企业导师建立以创业能力为主的教师队伍,双管齐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能力,建立结构层次合理的创新创业教师梯队。同时积极推进校内的教师进行培训或深造等也让他们拓宽知识面,提高其创新能力。并且,还需要加大教学、科研创新成果的力度,鼓励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创新,在实践中创新,在设计和科研上创新,以此培养创新意识,同时也给学生做出很好的榜样,引导他们进行大胆的创新,不断提升育人水平。

3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构建创新性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直接影响到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及其内涵更新与外延拓展,创新创业能力建立在深厚的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之上,针对艺术院校的学科特点和学情状况,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性人才课程体系的构建。

首先,优化课程结构。根据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点和要求,科学设置公共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的课程比例结构,保证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课程设置要紧跟学科的发展,加强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丰富学生获得信息的手段和途径。加大创造性能力开发课程的比例,使学生有机会了解学科发展的趋势。

其次,提高选修课的学分比重。在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适当地提高公共选修课学分的比重,鼓励学生选择跨系、跨学科的选修课程进行学习,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使之能在学有所长的基础上提高创新思维的广度。除此之外,在公共选修课设置的课程上,加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创新性思维的方法论和系统的创业方法。通过选修课程的学习来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和提高创新创业的主动性,让学生充分掌握创新思维的方法,激发思维的灵活性、敏感性,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最后,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通过实践教学环节,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进行充分表现。积极开展校内和校外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不同的环境和各种形式多样的实践内容,使学生在实践中多了解行业特点和规范,从中得到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等。

4 改革与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创新是实现培养创新教育目标的途径之一,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结合学生特点、课程的性质、教学环境条件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推动教师把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运用大数据技术,掌握不同学生学习需求和规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内容与国家级、省级、市级和校级不同层次和内容的专业创新设计赛事相结合,逐步提升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还需要健全激励竞争措施,比如成立创新基金,开展相关竞赛活动,对在竞赛或有关项目中,取得不错成绩的学生给予奖励等等[5]。

5 加强校企合作,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发挥各自的优势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平台,让学生能够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了解社会现状、就业环境、政策和形势,掌握行业的发展动向;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应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目前,很多高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但由于学校和企业双方没有达成双赢,很多校企合作也流于形式。因此,校企合作应该克服困难,解决现存的问题,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借助于多种形式的力量进行开展,例如,借助于新媒体平台,建立微信群、QQ 群等将教师、学生、设计师、企业人员等加入并参与其中,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完成工程项目。又如,学校可以以经营校企合作的专业工作室为平台,通过学校购置工作室所需要设备,并且提供地方的建筑装饰项目,专业公司则通过向学校提供人力、设备、材料,并共同来进行组织管理。以工作室为平台,教师、学生、公司人员共同参与并面向地方建设中的艺术设计项目,在合作中,校内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参与,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就业率。

6 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搭建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平台

当今,人类进入到一个全新的信息传播时代。新媒体是一种新的媒体形式,主要包括数字电视、手机媒体、网络媒体等。它以其传播快速、渠道广泛、应用普遍、互动性强、形式多样、性价比高、推广方便等特点在现代传媒产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并且对目前的高校教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再仅仅局限于教室、校园这样有限的教学环境中,通过老师口头讲述和学生记笔记来积累知识。将新媒体介入到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发表观点,分享学习资源。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校园网、人人网、博客、微信、QQ 群等形式,将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加入其中进行专业交流和咨询,让学生在新媒体的平台中享受到老师讲授的理论知识和设计师提供的生产一线的项目和实践经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等。另外,老师和学生也可通过朋友圈获取更多专业动态和讯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以手机和网络为重要主体的虚拟空间成为了当代高校学生学习、交流、娱乐的重要场所,我们应该紧跟时代的变化,主动将新媒体平台作为教学阵地和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平台,为艺术设计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的环境,积极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为社会输送优质的创新人才。

7 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创业孵化基地是创新创业的重要组成内容, 主要负责培育企业和创业者的新型经济组织, 解决企业和创业者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过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提供硬件和软件设施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来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创业、就业,不仅可以降低学生创业需要的成本和提高学生的创业成功的概率,而且还可以通过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激发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为社会输入更优质的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

8 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深层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综合性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扎实理论知识、较强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新型人才。艺术设计类专业是以培养创新思维活跃、专业技能扎实的人才为本,改革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为社会提供创新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是当今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提高高校毕业生质量和创业就业之急需。本文就国内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进行了研究和系统分析,提出通过强化创新教育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校企合作、利用新媒体平台及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多方面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以期能够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进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方针政策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校企专业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星.云.海》
《花月夜》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